目干涩
什么是目干涩
?
目干涩,是指两目干燥少津,滞涩不爽,易感疲劳而言。本症(灵枢)早有记载,命之曰“夺精”;(诸病源候论·目涩候)说:“液竭者目涩”;(证治准绳)则称“干涩昏花”;(审视瑶函)有“白涩症”的名称,此外尚有“目枯涩”等异名。目昏与日干涩虽然常常同时并见,但目昏是以视物不清,昏暗不明为主,目干涩是以目干燥少津,滞涩不爽为主,二者主病仍有一定区别,故目昏另列专节,不属本文讨论范围。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阴血亏虚目干涩:主要临床表现为目内干燥少津,滞涩不爽,视物易感疲劳,面色萎黄,爪甲色淡,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咽干舌燥,或五心烦热。或腰痠遗精。舌淡或舌红,脉细数。 燥热伤津目干涩:目干燥作痒,目热且涩,干咳少痰,口鼻干燥,口渴欲饮,舌红少津,脉数。 鉴别分析 阴血亏虚目干涩:主要病因,一是读书用目太过,久视伤血;二是嗜酒恣欲,阴精亏损;三是悲哀哭泣,九而耗液;四是忧思伤脾,生化之源不足。以目干少津,滞涩不爽,视物疲劳为辨证要点,兼见咽干舌燥,失眠多梦。脉细数。治宜养血活血,滋补肝肾。方选四物五子丸。 燥热伤津目于涩:多由感受燥热之邪所致,燥应于肺。五行属金,金盛克木,目为肝窍,燥邪易乘。(银海指南·燥)说:“目之白珠,肺也,燥则眵于作痒”。故以两目干涩热痒,口鼻干燥,口渴欲饮,干咳少痰为辨证要点。治宜清热润燥,方选清燥救肺汤。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阴血亏虚 1,临床表现:双目干涩,羞明畏光,滞涩不爽,视物易疲劳,口干咽燥。伴面色无华,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脉虚细或细数。 2,病因病机:阴血亏虚,津液耗损,目失濡养,干涩不爽。 3,治法:养血补阴,生津润燥。 4,方剂:芎归补血汤(《原机启微》)合增液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0~15g,麦冬10~15g,玄参10~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防风10g,白术10g,天冬10g。 方义;熟地、当归、川芎、自芍养血补肝。生地、麦冬、玄参、天冬生津润燥,防风祛风通络,白术健脾益气。 加减:视物易疲劳可加女贞子、枸杞子补血,涩滞不爽加菊花、薄荷疏风。 5,变通法:若腰膝酸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为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九(《医级》)合四物汤(《局方》)加减,朴益肝肾为主。亦可用四物五子丸(《审视瑶函》)加减,药如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当归、自芍、川芎、熟地、地肤子,以养血补阴。 (二)风热犯目 1,临床表现:两目干涩灼热,睑内红赤,颗粒隐隐,沙淫作痒,羞明流泪。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风热毒邪感染。眼目热甚故睑目内红赤,风甚则沙涩痒作。 3,治法:疏风清热+ 4,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银花10~15g,连翘10~15g,牛蒡子10g,野菊花10g,薄荷6g(后下),荆芥10g,当归10g。赤芍10g。 方义:荆芥、薄荷、牛蒡子疏风祛邢,银花、莲翘、野菊花清热解毒,当归、赤芍和血通络。 加减:睑内红赤甚者加黄芩、山栀清热。血络显露者加丹皮、紫草瘟血。 5,变通法:若热重而沙涩痒痛,眵泪胶粘,口十喜饮,尿黄便干,脉数舌红,用通脾泻胃汤(《审视瑶函》)加减,药用石膏、知母、大黄、黄芩、山栀、防风、连翘、木通等,以清热泻火为治。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睛明、攒竹、阳白、四白,风热上扰配风池、太阳,阴血亏虚配肝俞、光明。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眼区穴针刺得气不留针,其他穴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或隔日针1次,7~10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眼、肝,风热加肺、风溪,阴血哼虚加肾、内分泌。 方法:风热上扰用毫针剌法,留针30分钟。阴血亏虚用王不留行敷贴,日按压3次。 疗程:毫针日1次,7~10次l疗程。压丸法2~3日1次,5~7次为l疗程。 【外治法】 熏洗法 1,处方:秦皮、黄连、细辛、黄柏、青盐各10~30g。 用法:水煎去渣,温热后洗眼。日2~3次。适于白涩症。 2,处方:桑叶、玄明粉各15g。 用法:水煎去渣,熏洗双目,日2次,适于沙眼。 【评述】 一般而言,阴血亏虚、津液耗损者多见于白涩症,当治以养血滋阴,生津润燥,方用杞菊地黄汤、四物五子丸、增液汤等,宜以缓图。而风热犯目、火热上扰者以沙眼为多,官清热解毒,疏风泄热,药用银翘散、通脾泻胃汤等,且常需配合外治。
预防预后:
可分为虚、实两证。虚证为阴血亏虚、津液耗损所致,实证因风热上扰、火热犯日引起。可见于白涩症(相当于结膜干燥症),椒疮(沙眼)等病。 (灵枢 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 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蝎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日夺精。” (审视瑶函 白痛):“白涩症,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日白涩,气分伏隐,脾肺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