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下
什么是漏下
?
漏下,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止达数十天甚至数月不止而言。又称“经漏”。与“崩中”的区别在于出血量的不同,但二者常可相互转化。本症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如说“妇人有漏下者”。此后,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如(景岳全书)、(女科证治约旨)等均有详细的记载。漏下,既有带经时间延长又有周期紊乱,故可与“经期延长”及“月经提前”、“月经错后”相鉴别。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阴虚血热漏下: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血色鲜红而质稠,伴心烦潮热,小便黄少,或大便燥结,苔薄黄,脉细数。 气血虚弱漏下: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血色浅淡质稀,伴神疲倦卧,肢软无力,面色无华,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细弱。 气滞血瘀漏下: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止,经色紫黑有块,伴小腹疼痛,胸胁胀满,精神抑郁,舌黯脉涩。
疾病治疗:
鉴别治疗 阴虚血热漏下与气血虚弱漏下:阴虚血热漏下治宜滋阴清热,止血调经,方用保阴煎加阿腔、茜草炭、仙鹤草。气血虚弱漏下治以益气养血,止血调经,方选归脾汤合四物汤加炒艾叶、茜草炭、乌贼骨。 气滞血瘀漏下:治宜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若瘀血不去,则新血难安。 “崩”与“漏”病本在肾,病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非时下血,或为崩,或为漏,或崩漏互见。临证常颁采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疗。才易奏效。
预防预后:
阴虚血热漏下与气血虚弱漏下:二者皆为虚证,但一为热证,一为寒证。阻虚血热漏下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阴虚失守,虚火动血,冲任失固,经血失约而妄行,导致漏下之症。兼见心烦潮热,便秘溲黄。舌红脉细数等阴虚有热的症状。气血虚弱漏下多因饮食劳倦,耗伤中气;或孕产过频,亡血失血,导致气血大虚,气虚失统,血虚失养,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引起漏下不止。 气滞血瘀漏下:多因七情所伤,冲任瘀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复感外邪,以致成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而发漏下。本证应注意同上述阴虚血热和气血虚弱二证鉴别,因漏下日久。必致气血亦虚,但本证必有瘀血为患,证候特点为经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止。血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胸胁胀满等证。 “崩”与“漏”为症,虽以虚、热、瘀等不同病机多见,但其发病常非单一原因。即或是单一原因引起,也经常在发病过程中相互转化,出现气血同病,多脏受累。虚实夹杂,因果相干,其势反复。 (景岳全书 妇人规):“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因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 (医亲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日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若其色紫黑戚块,腹胁胀痛者,属热瘀;若日久不止,及出血过多而无块痛者,多系损伤任、冲二经所致;更有忧思伤脾,脾虚不能摄血者;有中气下陪,中气不能固血者;有暴怒伤肝,肝不藏血而血妄行者,临证之时,需详审其因,而细细辨之。虚者补之,瘀者消之,热者清之。治之得法。自无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