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痰
什么是流痰?
流痰是发生于骨与关节的慢性化脓性疾病。本病因脓成后脓易流他处,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命名流痰。后期可出现虚痨现象,故又有骨痨之称。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于骨与关节,起病较缓。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骨与关节结核。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其特点是:初起局部皮色不变,漫肿酸痛,化脓迟缓,溃后脓水清稀,并夹有败絮样样物质,不易收口,易形成窦道,迁延不愈,可损伤筋骨,轻则残疾,重则危及生命。
疾病检查:
【鉴别诊断】 1.附骨疽 大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起病较急,开始即有高热,病变处呈胖肿,疼痛也较剧烈。一般无结核史或结核病接触史。 2.流注 发于肌肉深部,大多为多发性,起病较急,疼痛较轻,化脓较快,溃后易收口。一般不损伤骨与关节。 3.历节风 虽亦发于关节,日久也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变形,但初起即有寒热、汗出、肢节窜痛无定处,且有多发性关节炎病史。
疾病治疗:
【治疗】 以扶正祛邪为总则。早诊断、早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残疾并降低复发率。首选抗结核药物,其次配合应用中医中药、手术、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 1.内治 (1)阳虚痰凝证 证候:初起病变关节并无红热,又不肿胀,仅感病变处关节隐隐作痛,继则关节活动障碍,动则痛甚;全身无明显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肾温经,散寒化痰。 方药:阳和汤加减。 (2)阴虚内热证 证候:数月后在原发或继发部位渐渐漫肿,皮色微红,形成脓肿,中有软陷,重按应指;伴有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托毒透脓。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 (3)肝肾亏虚证 证候:溃破后流脓稀薄,或夹有败絮样物质,日久可形成窦道,肌肉可萎缩、畸形;伴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畏寒,心悸,失眠,自汗盗汗;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或虚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左归丸合香贝养荣汤加减。 (4)气血两虚证 证候:溃破后流脓稀薄,或夹有败絮样物质。日久可形成窦道,肌肉可萎缩、畸形;伴面色无华,形体消瘦,心悸失眠,眩晕,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治法:朴益气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2.外治 初期可用回阳玉龙膏外敷;脓成及时切开排脓,或穿刺抽脓后注入抗结核药物。每周1一2次,三个月一个疗程;溃后用五五丹提脓祛腐,外敷红油膏;形成窦道,应用白降丹药线引流;脓尽可用生肌散收口。 3.其他疗法 (1)抗结核药物:常用的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柳酸、乙胺丁醇、卡那霉素等。可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应用必须足量、规律、全程。长期应用抗结核药物,须注意药物反应和毒性反应。 (2)手术:病情稳定,全身情况良好者,可进行病灶清除术,将脓液、干酪样物质、死骨、肉芽组织及坏死的关节面软骨或椎阃盘组织等彻底清除。 (3)中成药:小金丹、岑部丹等。 (4)针灸:早期治疗可用隔姜灸、附子饼灸。
预防预后:
1.先天不足,肾亏骼空 儿童多为肝肾未充,或先天禀赋不足。则骨骼柔嫩,或有所损伤,致使气血失和,风寒湿挟痰浊凝聚,留于骨骼而发病。 2.后天失调,肝肾不足 成年人多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房室过度,或带下、遗精以致肾精亏损,骨骼宅虚,正气不足,风寒痰浊乘虚侵入,阻于骨骼而生病。 本病的形成,内虚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基本原因,外邪、损伤是发病的诱因。先天不足,肾亏骼空是本,而痰浊凝聚,风寒侵袭,或有所损伤,则是其标。因肾主骨,肾精充足则骨质坚强,外邪不易侵犯,反之骨质疏松,外邪才能有隙可乘。其始为寒,其久为热,既有其先天不足,肾亏骼空之虚,又有其气血不和。痰浊凝聚之实。当其化脓之时,不仅寒化为热,且日久则阴愈亏,火愈旺,所以在病之中、后期,常出现阴虚火旺的证候.由于脓水淋漓不断,又可出现气血两亏的症状。 西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结核杆菌从原发病灶通过血流到达骨与关节,引起骨与关节的继发感染。原发感染病灶90%左右为肺结核,少数为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结核。本病最初的病变是单纯滑膜结核,关节软骨面尚未受到损害,此时若治愈后,关节功能多可完全或部分保存。若未经治疗,或经治疗而未能控制病情,则病变进一步发展,使组成关节的骨、软骨及滑膜可同时受累,成为全关节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