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出血
什么是老年脑出血?
老年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死亡率高。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最多见。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少数在静态发病,气候变化剧烈时发病较多。起病前多无预感,仅少数患者发病前有头痛、头昏、动作不便、口齿不清等症状。发病突然,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蜂,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多增高,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一)基底节区出血 为脑出血中最多见者,约占60%~70%。其中壳核出血最多,约占脑出血的60%,丘脑出血较少,约占10%,尾状核及带状核等出血少见。虽然各核出血有其特点,但出血较多时均可侵及内囊,出现一些共同症状,现将常见的症状分轻、重两型叙述如下: 轻型;多属壳核出血,出血量一般为数毫升至30ml,或为丘脑小量出血,出血量仅数毫升,出血限于丘脑或侵及内囊后肢。患者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出血灶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亦可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征),两眼可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 重型:多属壳核大量出血,向内扩展或穿破脑室,出血量可达30~160ml;或丘脑较大量出血,血肿侵及内囊或破入脑室。发病突然,意识障碍重,鼾声明显,呕吐频繁,可吐咖啡样胃内容物(由胃部应激性溃疡所致),两眼可向病灶侧凝视或固定于中央位,丘脑出血患者两眼常向内或内下方凝视。常有双侧瞳孔不等大,一般为出血侧散大,指示已有小脑幕疝形成。出血对侧偏瘫,肌张力低,可引出病理反射,平卧位时,患侧下肢足呈外旋位。如病情发展,血液大量破入脑室或损伤丘脑下部及脑干,昏进加深,出现去脑强直或四肢弛缓,面色潮红或苍白,出冷汗,鼾声大作,中枢性高热或体温过低,甚至出现肺水肿,最后多发生枕大孔疝死亡。 (二)脑叶出血 或称皮质下白质出血。CT来应用于临床以前难以诊断,应用CT以后发现脑叶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5%,仅次于壳核出血。发病年龄11~80岁不等,40岁以下占30%。年轻人多由血管畸形(包括隐匿性血管畸形)、moyamoya病(烟雾病)引起;老年人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为类淀粉样血管病等。脑叶出血以顶叶最多见,以后依次为颞、枕、额叶,40%为跨叶出血。临床症状大致可分为三组:①无瘫痪及躯体感觉障碍者:约占25%,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仔细检查可发现一些与病变部位相应的体征,如偏盲及象限盲,各种类型不全失语,精神异常,摸索或强握等症状;②有瘫痪和(或)躯体感觉障碍者:约占65%,出血多位于颞、顶区,临床特点为虽有偏侧体征,但上下肢瘫痪程度或运动与感觉程度明显不等;③发病即昏迷者:属出血量大者。约占10%。脑叶出血多数预后良好,约10%死亡。 (三)脑桥出血 占脑出血的10%左右。病灶多位于脑桥中部的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出血量少时,病人意识可清楚,出现脑桥一侧受损体征,如面、展神经交叉瘫,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也有病人表现一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瘫,系出血位于脑桥上部腹侧所致,需与大脑半球出血鉴别。轻型患者预后较好,出血量大者(>5ml病情严重,昏迷出现早且重,四肢瘫痪,且多呈弛缓性,少数可出现去脑强直,双侧瞳孔极度编小呈针尖样(系交感神经纤维受损所致),由于破坏了联系丘脑下部调节体温的纤维出现中枢性高热,同时呼吸不规则,多于2d~48小时内死亡。中脑出血:自CT应用于临床后临床巳可诊断。轻者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动眼神经不全瘫,或Weber综合征;重者昏迷,四肢软瘫,迅速死亡。 (四)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多见于一侧半球的齿状核部位,小脑蚓部也可发生。发病突然,眩晕明显,频繁呕吐,枕部疼痛,病变侧共济失调,可见眼球震颤,同侧周围性面瘫,颈项强直等,如不仔细检查,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如继续增重,颅内压增高明显,昏迷加深,极易发生枕大孔疝死亡。 (五)脑室出血 分原发与继发两种,继发性系指脑宴质出血破人脑室者;原发性指脉络丛血管出血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本节仅讨论原发性脑室出血,55%的病人出血量较少,仅部分脑室有血,其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项强,Kernig(+),意识清楚或一过性意识障碍,脑脊液血性,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良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出血量大,全部脑室均被血液充满者,其临床表现符台既往所谓脑室出血的症状,即发病即昏迷,呕吐,瞳孔极度缩小,两眼分离割视或眼球浮动,四肢弛缓性瘫,可有去脑强直,呼吸深,鼾声明显,体温明显升高,面部充血多汗,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
疾病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5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恬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应首先想到脑出血的可能。头颅CT检查可提供脑出血的直接证据。 (二)鉴别诊断 l,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见呕吐及明显的脑膜刺激征,需与脑出血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很少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呈血性,加上CT、MRI表现,一般不难鉴别。 2.脑出血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鉴别 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一般发病年龄较轻、出血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故先出现脑膜刺激征,而后出现偏瘫等表现、CT、MRI及脑血管造影可以鉴别。 3.脑出血与脑梗死的鉴别 由于脑出血和脑梗死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因此鉴别十分重要。 脑梗死患者多在休息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前多有短暂缺血发作,发病后意识障碍较轻或不出现,而局灶性体征较重。临床应用CT、MRI出来,鉴别已很容易。
疾病治疗:
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减低颅压;调整血压,改善 循环;加强,防治并发症。 预防 应积极控制高血压。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进行早期普治,取得可喜成果,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所下降,应继续进行和推广。防治高血压应坚持服药,注意劳逸结合,心理健康,戒烟忌酒等。
预防预后:
病因 脑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仅有少数为其它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梗塞性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类淀粉样血管病、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及脑动脉炎等。此外,恶性肿瘤脑转移均可破坏血管引起脑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