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
什么是口臭?
口臭是指口腔中令人不快的臭味及经口排出的恶臭。分为确实存在口腔臭味的情况和他人未感之的口腔异味,而自己却总感到有臭味的情况,后者称为心因性口臭。口臭属于一种主观症状,随着近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清洁意识也随之增高,对口臭敏感者也不断增多。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口臭的临床表现: 一、中医分型 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 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 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 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当清润肺脏;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口臭而兼见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为肾阴虚损,相火妄动之证。 二、西医认为 口臭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免疫脏腑功能失调口臭病;二是单纯性口腔口臭病。 一、免疫脏腑功能失调口臭病症状表现:除口臭这一明显标志之外,还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分别出现以下单个症状或者以下多个症状表现:舌苔厚腻、口干、口苦、气短、胸闷、肠胃不适、腹账、尿频、便秘、便溏、腰膝酸软、肢体麻痛、容易上火(女性则经期易上火)、手脚心易出汗、身体常发热、易于疲劳、易感冒、烦躁、失眠、精神不振、头昏、头发干枯、耳鸣等症状。 二、单纯性口腔口臭病症状表现:除明显有口臭之外,口腔牙龈肿、痛,局部发热等。单纯性口腔口臭病:非脏腑原因,主要是由单纯的龋病(俗称蛀牙)和牙周病(牙龈炎和牙周炎)等口腔病引起。
疾病检查:
口臭的诊断: 口臭除了口中发出难闻的臭味之外,其证型不同,伴随的症状表现也有不同。 检查是否有口臭的小技巧 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口臭,这里教你一些简单的方法:用手罩住你的嘴,向手心用力哈气,闻闻看;如果有恶臭,那么那些和你谈话的人肯定受波及;你也可以用牙线检查,将牙线伸入牙缝中拉出,闻闻牙线所剔除的残垢,如果有恶臭,表示口气不清新。 鉴别分析 胃热炽盛口臭:常在温热病或口疮、牙宣等病中出现,或素嗜辛辣厚味,致生内热,火热上蒸,其气外现。症见舌质红赤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口气热臭,并见口渴蚀冷。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等胃有实热之症。 食滞胃肠口臭:证由饮食不节,肠胃失运,宿食停滞,遂成食积。临床特点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如(伤寒论)之谓“干噫食臭”:并兼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之症。 痰热蕴肺口臭:多见于肺热、肺痈等病证。由于痰热壅肺,灼伤气血,瘀结成痈,血败为脓。故症见咳吐浊痰、脓血,口气腥臭,胸满胸痛等。 口臭多因脏腑积热所致,或湿热、或食积、或痰浊,其理“亦犹阴湿留垢之臭”((景岳全书))。本节所述三证。皆为实证。临床辨证时,胃热炽盛口臭以口渴饮冷、口舌生疮、便秘溲黄、苔黄为主症:食滞胃肠口臭,根据伤食病史以及干噫食臭、吞酸嗳腐、脘腹胀满、舌苔腐腻等可资鉴别:瘴热蕴肺口臭,以咳唾腥臭痰、胸满胸痛为主症。只要抓住不同证候持征,自可区别。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胃肠热盛 1,临床表现:口臭,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肿胀,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兼滑、弦之象。 2,病因病机:素体阳盛,偏嗜辛辣厚味,或热病过程中可见本证。肠胃积热,上薰于口所致。 3,治法:清胃泻火,通下导热。 4,方剂:凉膈散(《局方》)加减。 药物:连翘10g,山栀10g,杏仁10g(打),薄荷3~6g(后下),生大黄6~10g(后下),竹叶10g,玄明粉3~6g(冲),甘草6g。 方义:连翘、山栀清热,大黄、玄明粉通里,杏仁润肠宽胸,薄荷芳香辟秽,竹叶利水清热,甘草和中。 加减:体弱者去大黄、玄明粉。加全瓜萎、麻仁润肠通便:口渴喜冷饮者,加芦根、茅根清热生津。 5,变通法:症状轻者,可用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或清胃散(《兰室秘藏》),清胃泻脾。 (二)饮食积滞 1,临床表现:口臭,嗳腐吞酸一似有食物发酵气味,脘腹胀满,不恩饮食,大便臭秽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2,病因病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宿食不去,胃失和降,积热冲上于口。而致口臭。 3,治法:消食导滞,清热泻火。 4,方剂: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药物:白术10g,枳实10g,神曲10g,山楂10g,黄芩10g,黄连5g,莱菔子10g,制大黄5~10g。 方义: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黄芩、黄连清热泻火,大黄清热通便。枳实、白术为肠胃、脘腹病症常用对药,枳实理气除满,白术燥湿健脾。 加减:脘腹胀满者,加木香、槟榔除胀理气。 5,变通法:保和丸(《丹溪心法》)合三黄泻心汤(《金匮要略》)加减。 (三)痰热蕴肺 1,临床表现:口气腥臭,咳唾脓痰。痰量多色黄或带脓血,胸闷胸痛,口干口苦。或兼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2,病因病机:痰热壅肺,灼伤气血。壅积为痈,腐脓败臭上溢于口而成。可见于咳嗽、咯血、肺痈者。 3,治法:清热化痰,排脓辟秽。 4,方剂: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芦根30~60g,桃仁10g,薏苡仁30g,冬瓜子30g,杏仁10~15g,黄芩10~15g,鱼腥草15g。 方义:黄芩、鱼腥草清肺热,桃仁、苡仁、冬瓜子、杏仁化痰排脓,芦根生津润燥且有清热功效。 加减:发热加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 5,变通法:症轻者。用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简易方药】 1,藿香、薄荷叶各:10g,煎汤含嗽。 2,连翘6g研末,清茶送服。用于食韭蒜后口臭。 3、白牵牛子、藿香叶、稻糠灰各30g,冰片3g。研末,瓶贮备用。每日3次,适量刷牙。连刷数日,口臭可除。
预防预后:
口臭的病因: 可由不良的饮食、卫生、作息等习惯引起的,还有一些则是由疾病引起的。中医认为,口臭是因为内“热”引起的。有些人饮食偏好甘酸、肥腻,经常食用甜食和油炸食品,造成肺和大肠积热,从而形成口臭。 (一)疾病饮食 1.肠梗阻 口臭为小肠和大肠梗阻的晚期表现,是因为呕吐胆汁以及粪便样物质引起。小肠梗阻时其他表现有便秘、腹胀.间歇性脐周绞痛。大肠梗阻时腹痛较轻,且位于下腹部。 2.支气管扩张 该病常引起口腔恶臭,部分患者有争人厌恶的甜味。典型的患者还有咳大量脓臭痰表现。躺下或晨起加重,伴有额外呼吸音、乏力、体重降低。听诊可有呼吸音粗糙或是病变部位湿啰音。晚期可有杵状指。 3.流感 流感时也可有口臭,伴有干咳嗽和咽痛、鼻充血、流鼻涕、头痛、乏力、关节痛以及肌痛。 4.食管癌 该病时口臭伴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胸痛和体重降低。夜闻及流和恶病质系晚期表现。 5.胃癌 口臭为胃癌晚期表现,胃癌还有抗酸药不能缓解的慢性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厌食、乏力、苍白、大便习惯改变、体重降低和肌萎缩等表现。当胃出血时可有呕血和黑便。 6.胃结肠瘘 该病中口腔有粪臭味,之前可有间歇性的腹泻。 7.牙龈炎 牙龈炎牙龈红肿,也可有口臭。该病时齿间牙龈轻微外伤后易于出血。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可引起呼吸有恶臭味,牙齿间有灰色渗出物覆盖。严重的溃疡也可引起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和厌食。 8.肝性脑病 晚期肝性脑病可有口腔氨臭味,伴有昏迷、扑翼样震颤和深反射亢进。 9.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可引起口臭。酒精性酸中毒通常见于营养不良的酗酒者,可有Kussmaul呼吸伴有呕吐、轻度脱水、腹痛和腹胀以及肠鸣音消失。患者意识清楚,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脉搏细速、低血容量表现、恶心、呕吐以及晚期可有多饮、多食和多尿。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也可有Kussmaul呼吸、体重降低、脱水、心动过缓、皮肤干燥、舌痛、肌肉和组织萎缩、腹胀以及脱水表现如少尿、皮肤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糖尿病和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共同表现有直立性低血压、全身无力、厌食,腹痛以及意识水平改变。 10.肺脓肿 其也可引起口臭,其主要表现为咳大量脓臭痰其他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寒战、呼吸困难、头痛、厌食、体重降低、胸膜痛、胸廓运动不一致以及暂时性的杵状指。 11.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黏膜炎 该病起始表现为轻度的面颊部炎症,其后迅速发展为牙齿脱落以及下颌和上颌骨塌陷。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呼吸有恶臭味。 12.臭鼻症 该病为严重的慢性鼻黏膜炎症也可引起呼吸有粪臭味伴有嗅觉丧失和分泌绿色黏液。 13.牙周疾病 也可引起口臭,典型的患者牙龈有自发出血或是轻微外伤后出血。牙周有脓肿,俘有面部疼痛、头痛和牙齿松动表面有结石和牙斑。 14.咽炎 坏疽性咽炎的主要表现为口臭。患者诉口腔有臭味以及咽痛和哽噎感。体格检查发现咽红肿和溃疡形成,并覆以灰色内膜,发热和颈部淋巴结肿也常见。 15.慢性肾衰 呼吸有氨臭味,同时伴有贫血、易激惹、乏力、意识降低、肌肉绞痛、周围神经病变、肌无力、厌食、消化道出血、瘀斑以及皮肤黄褐色或古铜色、瘙痒、无尿和血压升高。 16.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鼻腔有脓性分泌物可引起口臭。此外有鼻后流脓以及鼻充血、咽痛、咳嗽、乏力、头痛、面部疼痛和触痛以及发热。慢性鼻赛炎可引起持续性脓性分泌物,导致呼吸有发霉的味道以及鼻后流脓、鼻充血以及慢性干性咳嗽。 17.Zenker憩室 该食管疾病可引起口臭伴有反流。患者也可有夜间为主的咳嗽和声音嘶哑以及吞咽疼痛、颈部疼痛和吞咽液体时咽部有咕噜声。 (二)其他病因 药物 氨苯蝶啶和吸入麻醉药,以及任何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药物比如硝普钠。均可引起口臭。 中草药警示 某些中药如大蒜也可引起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