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
什么是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cyl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fidae),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也称人疱疹病毒5型(human herpesvins5,HHV5),属β疱疹病毒亚科。和所有的疱疹病毒一样,人一经感染,除了少数出现临床症状外,太多呈隐性感染。HCMV可长期潜伏体内,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病毒即可激活致病。HCMV对宿主或组织培养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其特征性病变为受染而细胞体积明显变大、核内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因而曾经又称为“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e inclusion disease.CID)。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先天性感染 在婴儿中的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生后数月始发现,而重者在出生数天就可出现临床症状。典型重症先天性CID患者临床表现为黄疸伴肝脾肿大、瘀点状皮疹、小头畸形、运动障碍、脉培膜视网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视神经萎缩、肺炎,大脑钙化亦可见到。中枢神经系统、内耳及眼脉络膜被累及是先天性HCMV感染的特征。临床上患婴出现嗜睡、惊厥、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可在数日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可出现智力障碍、运动障碍.耳聋等后遗症;心血管受累多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等;其他还可见消化道、泌尿生殖系、骨髓等畸形。出生后获得的HCMv感染与先天性ClD不同,播散性内脏或神经系统损害较罕见。先天性感染还可导致流产、死产、早产、宫内发育迟缓、黄疸,肝脾大及肝功能损害、惊厥、脉络膜视网膜炎、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皮肤瘀斑、血小板减少、贫血,部分还可出现心肌炎、关节炎、肾炎、间质性肺炎、脑膜脑炎等。围生期感染生后早期多无异常,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肝炎和间质性肺炎等。有些无症状患儿可在数年后出现神经性耳聋、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以单侧或双侧进行性耳聋最为多见。实验室检查:重症先天性感染者都有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大量异常淋巴细胞、红细胞增多和肝功能损害,预后极差。合并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2.围生期感染 围生期感染是指胎儿分娩时经产道或出生后通过吸入带毒的母乳而获得的感染方式。大多数无症状,在生长、知觉功能或糟神运动发育方面无不良影响。此种感染可能是由母体内潜在病毒激话所致,因此患儿在出生时有不同水平母亲的抗体。早产儿围生期感染常出现肝脾肿大、肺炎、苍白、黄疽、视网膜炎、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及溶血性贫血。HCMV肺炎临床表现为气促、窒息、咳嗽(有时为阵发性)、鼻炎、鼻塞、肋间凹陷等,x线可见为弥漫性下气道疾病(肺气肿、支气管壁肥厚伴明显肺垃理增强和不同程度肺膨胀不全)。偶有发热和呼气性喘鸣音。HCMV围生期感染对早产儿和体弱儿危险性较大,以神经肌肉受损为主;听力障碍、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少见。 3.后天获得性感染 大多无症状,但血清抗体可呈阳性,病毒可自尿中排出,偶尔可发生间质性肺炎。儿童感染后多为无症状,正常成人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呈嗜异性抗体阴性的单檀细胞增多症,有发热、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与EB病毒引起的症状相反,咽扁桃腺炎、淋巴结病、脾大等少见,多表现为身体不适、肌痛、发热、肝功能异常和异形淋巴细胞增多等。偶尔可持续高热或伴有明显的肝炎症状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但肺炎、心肌炎、心包炎、神经炎和神经根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和视网膜炎等并发症较少见。预后多良好。 4.免疫缺陷者的HCMV感染 HCMV感染可无症状,但亦可呈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某些器官的感染在正常人中少见,如肺炎、肝炎、胃肠道溃疡、视网膜炎、大脑病变、内分泌系统与生殖腺受累等(包括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附睾炎、卵巢炎、甲状腺炎、甲状旁腺活性降低等)。在艾滋病患者中尤为多见,其严重程度显然与CD4 淋巴巴细胞受抑制的程度相关。HCMV感染可增加移植排斥,其发病率取决于免疫抑制的程度以及器官移植的种类。临床上存在着HCMV的重复感染,大约40%的重复感染可产生临床症状,且预后差。在免疫抑制患者中,以原发性感染出现临床症状以及播散性病症较复发感染多且严重,主要增加了患者真菌和细菌的感染发病率,往往出现致死性间质性肺炎,死亡率高选85%。
疾病检查: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社会 上存在大量的隐性感染者,还有一些病人,可长期或间歇自唾液、尿液、宫颈与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等排出病毒。胎儿可从已有CMV感染的母体经胎盘或分娩时经产道受到感染:婴儿可从母亲的乳汁或其他分泌物接触而受到感染;人们之间的密切接触,含有病毒的唾液、尿液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人体;还有通过输血、器官移植、体外循环等造成CMV传播。接受器官移植后CMV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5个月,多数在4~8周,平均6周发病。 二、临床表现可有下列临床类型: (1)先天性CWV感染 其母多数为原发感染,50%病儿出生时具有典型临床特征。最常见的表现为肝脾肿大,黄疸,瘀点和小头畸形:其次为早产、视网膜脉络膜炎;并可见脑积水、溶血性贫血、肺炎等。严重感染青死亡率可达30%,多在新生儿期,因多器官损伤、严重肝功能受损、出血、DIC及继发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90%存留有各种伤残,包括精神、运动落后,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视力异常,语言表达障碍。学习困难和瘫痪。 (2)围生期CMV感染 绝大部分婴儿无症状,亦可在出生后数月内发生CMV间质性肺炎、体重增长缓慢、肝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病程虽有一定自限性,但病死率高达20%。 (3)CMV单核细胞增多症 为嗜异性抗体阴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长期高热、乏力、肌痛、头痛及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在10%以上,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区别是无明显渗出性咽峡炎与颈淋巴结肿大,嗜异性凝集试验刚性。 (4)免疫缺陷者的CMV感染 是潜伏在体内的CMV激活所致,也可由输入的白细胞或移植器官内的CMV再激活而发病,后者称为播散性感染。此时大多有症状,而且涉及多个脏器,呈全身播散性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间质性肺炎、肝炎、结肠炎等,病情迁延,不易恢复,预后较差。 三、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升高,淋巴细胞增多,出现异形淋巴细胞.而且常占白细胞总数的10%以上。小便常规检查可发现蛋白尿,并有少量红、白细胞:x线肺部检查早期可见双下肺炎症改变.肝功能检查可示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2.细胞学检查 从尿液、肺脊液等或受染的肝、肺,胃等组织中可查见HCMV感染的特征——核内和(或)胞质内含包涵体的巨大细胞,其周围有一条明亮带, 3.病毒分离 诊断HCMV感染。病毒分离是最直接的诊断方法。CMV的培养有种属特异性.可从体液如尿、泪、乳汁、唾液、精液及阴道或宫颈分泌物等。血成分和活检或尸检的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病毒在人胚肺二倍体传代细胞株上增殖最好。培养24小时后染色可查见包涵体,而细胞病变需2—6周才能查见。虽然病毒的分离能证明有HCMV感染的存在,但并不一定能证明与疾病有病原学联系。 4.抗体检测 较为广泛地使用检测技术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IgG和lgM抗,HCMV,以间接证实体内HCMV的存在。IgG阳性说明过去有HCMV感染,IgM阳性则有活动性感染。检测HCMV抗体的方法较多,诸如补体结合试验(CF)、间接血凝试验(PHA)、免疫荧光试验(IF)、免痉印迹试验(I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放射免疫试验(RIA)等。具有简便、快撞、敏感性好和特异性高等特点,为较常用的检测方法。美国芝加哥的Abbott实验室IMX检测系统建立了全自动快速微粒子酶免疫检测法(MEIA)。较目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更为敏感、准确,对IgG和IgM抗体可作出定量分析,为目前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自动间接ELA试验和双抗原夹心EIA试验。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孕妇血清中的即刻早期抗原和晚期抗原,可测定孕妇HCMV感染,做到优生优育。一般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CMV IgM和IgG,阳性结果提示已获HCMV感染。若抗HCMV IgG滴度于病程中呈4倍以上升高,则提示为急性感染。 5.抗原检测 (1)早期抗原免疫荧光检查(DEAFF):是在传统的细胞培养(CC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快速诊断技术。CCC是一种敏感的诊断方法。HCMV复制缓慢的重要原因足DNA的合成期,本方法通过测定DNA合成前产生的早期抗原(EA)来确定HCMV的存在:将标本接种于成纤维细胞,培养24小时后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测定CMV感染的α和β蛋白。该法既保持了CCC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又明显加快了检测速度。 (2)HCMV白细胞抗原血症试验:是在外周血白细胞中检测HCMV抗原。活动性HCMV感染时,病毒抗原血症的病毒滴度高且变化快,而在潜伏性感染时不能检出或滴度较低。HCMV的即刻早期抗原、早期抗原和晚期抗原都可在外周血白细胞中检测到。其中Mr为72 x 103的主要即刻早期抗原(MIEA)在机体感染HCMV后仅1小时,即可在外周血单核细胞(Mc)、多形核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中检测到,是反映HCMY感染的重要病毒抗原,HCMV感染的晚期阶段合成各种病毒的结构蛋白,其中被膜蛋白质pp65是一种最重要的晚期抗原,活动性HCMV感染时表达于外周血MC、PMN和血管内皮细胞中,亦是HCMv活动性感染的项最早的指标之一,是当前诊断HCMV活动性感染的“标准方法”之一。 HCMV抗原血症诊断方法使早期诊断免疫受抑制或免疫缺陷病人的活动性HCMY感染成为可能。这一技术可直接定性或定量地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达HCMV抗原的情况。通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的HCMV抗原血症可早期诊断活动性HCMY感染.一般在活动性感染前l周出现阳性。因此,可用于早期诊断免疫抑制或缺陷病人的活动性HCMV感染、调节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及早期应用抗病毒药治疗。若连续监删病人HCMV抗原血症的水平,在抗原血症水平下降阶段可重新增加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并减低抗病毒药的用量,以避免药物的严重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镜检包括有目测镜检和自动图像分析技术。前者是最为常用的方法。选用25倍目镜即可观察。但由于HCMV抗原血症时阳性细胞可能很少.因此常规镜检要求检测大量细胞,不但费时多.而且容易漏掉阳性细胞;而后者主要指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来测定HCMV抗原。这一方法可计数含病毒抗原的细胞百分数,能快速分析成千上万的细胞,提供定量的数据,方法简便、快速且敏感性高.检出事可选1/l0万~2/10万个细胞。 6.核酸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H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CMV获得性感染少数有临床症状,通常呈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成为潜伏感染,无症状潜伏感染者也能检出HCMV DNA。与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方法进行比较.套式PCR是活动型CMY感染诊断的一种很有价值的工具,与健康成年人相比,在无CMV临床症状的CMV血清学阳性的免疫抑制患者,其尿和咽拭子中常可检出CMV基因组。免疫抑制患青血清学阴性病人血细胞中CMV基因组的出现有可能是CMV感染最早的症候。用PCR检测尿标卒可以快速安全地检测出先天性CMY感染。套式PCR高度的敏感性可快速诊断血清中CMV DNA。由于HCMV是整合型病毒.所以在临床无症状患者的标本中电能测到病毒DNA,为克服这一缺点,利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CMV IE mRNA与LmRNA,能够监测病毒的复制,比单纯检测病毒DNA与 CMV致病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其诊断价值比PCR更高。与培养法和PCR相比,RT-PCR敏感性稍低.但特异性比后两者高出一倍多。晚期抗原的mRNA转录与病毒复制相关,用晚期mRNA检测PBL可检测病毒在细胞中完整的病毒复制。病毒核酸完整复制与CMV疾病两者之间的关系使RT-PCR成为一种有益的临床诊斯工具。近年开展定量PCR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监视HCMV的感染,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一种精确、敏感的指标,为临床上是否需要和何时开始或终止抗病毒治疗提供了参考。如自动封闭系统检测和原位PCR。前者检测CMV敏感性可达97.5%,特异性达100%;后者可精确地显示HCMV在感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又可作为HCMV的定性、定量检测。用原位杂_变检测扩增产物对鉴定特异扩增束说既特异灵敏,又简便快速。对HCMV能够早期快速诊断,如通过晨尿沉渣中脱落细胞或组织切片中HCMV检测,可及早作出准确诊断;能对HCMV—DNA简易地进行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及确定在细胞基因中的整合状态及位点。对HCMV的感染机制、潜伏感染、遗传变异等病毒基础研究及阐明HCMV-DNA的整合使人体细胞转化、致畸、致癌的机制和HCMV的抗原、抗体、核酸三者之间关系的定位,定性、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婴幼儿患者的母亲于妊娠期有可疑HCMV感染史(表现为肝炎、肺炎、异常淋巴细胞增多等);先天性畸形,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肝、脾肿大,重度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增多伴异常淋巴细胞增多;有颅内钙化、脑部症状而原因不明。 (2)年长儿童及成人单核细胞增多而嗜异凝集试验阴性;发生间质性肺炎或原因不明的肝炎;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而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阴性。以上情况均应考虑该病。 2.鉴别诊断 先天性HCMV感染应与弓形虫病、风疹、单纯疱疹、新生儿败血症等鉴别;后天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肺炎等鉴别。 五、并发症和后遗症 HCMV感染的胎儿能发生弥慢性疾病,引起多系统疾病.几乎所有主要的器官系统受累。胎儿HCMV感染后最严重的后果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先天性HCMV感染的肝脏受累并不少见。肝脏受累的病理学损害包括胆道HCMV感染引起的轻度胆管炎,继发于髓外造血的肝叶内胆汁淤积和阻塞性胆汁淤积。HCMV也可感染其他器官系统,但很少留下永久性后遗症。 对于移植受体而言,HCMV是影响移植术后受体生存率和牛活质量的熏要感染因素,可造成其他机会性致病菌的重复感染,与移植术后急、慢性排异反应的发生有关。
疾病治疗: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概要: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按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般原则使用护肝药物,在抗HCMV治疗药物中更昔洛韦是目前首选的药物。常用静脉给药。可以通过减少人群中CMV感染的传播、筛选血液制品、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来预防。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详细治疗: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 1.减少人群中CMV感染的传播 尽量减少与CMV感染者密切接触的机会,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如彻底洗手,尤其在接触唾液、尿液等分泌物后。孕妇应作CMV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阴性者尤应注意个人卫生。孕妇受染者应中止妊娠。 2.筛选血液制品 对于早产、低体重儿应掌握输血制品指征,保证血液制品质量。围产期及医源性传播预防。 3.被动免疫 CMV血清抗体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CMV感染的发生率低于母亲阴性的新生儿,提示高效价CMV免疫球蛋白对阻断母婴传播可能有意义。但是,一般来说,体液免疫对病毒感染的作用有限,因此其用于预防的可行性待肯定。 4.主动免疫 CMV减毒活疫苗(Towne疫苗)已经问世,接种人体后产生无症状性感染,同时激活体液和细胞免疫,研究提示该疫苗能有效地保护CMV感染妇女的子女免受CMV感染。Towne疫苗对自然获得性感染无效。针对CMV包膜gB蛋白基因的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疫苗有明显的提高体内CMV-水平及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的作用,目前正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安全有效的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疫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 由于CMV感染大多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即使CMV在体内复制活化,也多为无症状性感染。因此,对CMV感染的治疗,应仅限于症状性感染。 1.一般治疗 CMV肝炎可按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般原则使用护肝药物,以促进肝细胞恢复,减轻肝细胞损害,降低氨基转移酶,消退黄疸。必要时输注白蛋白。贫血严熏者酌情输血。CMV肺炎按病毒性肺炎对症、支持治疗。 2.抗病毒治疗 在抗HCMV治疗药物中更昔洛韦是目前首选的药物。常用静脉给药。7.5—10mg/(kg·d),分2~3次静滴,14天后改为5 mg/(kg·d)1次静滴,维持1一2个月。此药抑制HCMV的DNA聚合酶活性,影响该病毒DNA合成,从而抑制病毒。此药常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可恢复。膦甲酸钠对HCMV有高选择性,作用于病毒DNA聚合酶,抑制HCMV复制,副作用主要是肾损害,对骨髓抑制作用较GCV轻,剂量为150mg/(kg·d),静滴,疗程2~3周。对GCV治疗无效者可换用此药。重症病例可将上述二药联合应用,更昔洛韦3 5mg/(kg·d)及膦甲酸钠60mg/(kg·d)。也可更昔洛韦5mg/(kg·d),膦甲酸钠90mg/(kg·d)交替使用。其他抗病毒药如阿糖腺苷,阿昔洛韦、齐多夫定及干扰素等均有抑制HCMV的作用,但不能清除HCMV感染。 3.中药治疗 可用苗陈蒿汤口服。 目前,由于移植技术不断进步,免疫抑制状态的移植受体HCMV感染及HCMV病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世界各地移植中心预防实体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的方法大致为预防疗法和延迟疗法。预防疗法即是给予所有移植术后患者抗病毒药物预防HCMV病。在延迟疗法(又称定向预防疗法或预先疗法)中,给诊断HCMV感染的患者发病前于以治疗。两种方法虽已普遍应用.但两者孰好孰坏的争论从没有停息过。
预防预后: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因概要: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巨细胞病毒随处可见,病毒也能在男性同性恋者中经由不洁性交传播。也可因接受被感染的血或器官如肾脏而传播。巨细胞病毒进入机体后可能不会引起机体任何症状或者会引起严重的感染以及使免疫系统出现损害。发病机制: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最大的疱疹病毒。CMV一旦侵入人体,将长期或终身存在于体内。该病可以通过乳汁、围产期传播、性接触传播、输血和器官移植、医源性传播、偶尔接触不易传播。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详细解释: 【病因】 巨细胞病毒随处可见,现症感染患者可能经他们的尿液或唾液排出病毒。病毒也能通过宫颈粘膜、精液、大便和乳汁被排出。在各种机构如学校中,日托中心等内的儿童,常相互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也能在男性同性恋者中经由不洁性交传播。也可因接受被感染的血或器官如肾脏而传播。 当巨细胞病毒进入机体内,它可能会或不会引起活跃的病症。但一旦进入机体内可潜伏数年之久,并可随时活跃而引起疾病。有60%~90%的成年人在某些时候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尽管他们通常没有什么症状。严重的感染通常仅发生于有免疫系统损害的人,如那些接受了骨髓移植的人或艾滋病患者。 【病原学】 1.形态 HCMV是人类疱疹病毒中最大的一组病毒,直径为200nm,呈球形,其内核为64nm,含病毒DNA。其外蛋白质衣壳为一直径110nm、由162个壳粒构成的对称20面体。衣壳周围有一无定形的含娄脂的被膜。被膜之外是直径为180—200nm的含脂囊膜,囊膜的形成很像是从核膜出芽至古有囊膜蛋白成分的胞浆的空泡中。囊膜糖蛋白和最后成熟的毒糙通过一个与胞饮作用相反的过程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在感染的细胞中还可发现几种有缺陷的毒粒,研究得最多的是一种称为致密体的物质。除了病毒核酸外,致密体几乎含有感染性毒粒所有的蛋白成分.其数量是感染性毒粒的1000倍。 2.基因组 CMV是DNA病毒,为线性双链DNA,长240kb,Mr为(150-160)×10^3,G+C含量为58%。不同毒株DNA的同源性达80%左右。其基因组具有单一的K片段(UL)和短片段(US)结构,ULMr为1.2 x10^8,占病毒基因组的73%,US为2.36×10^4.占16%,其余为反向重复序列,约占11%。CMV至少有200个开放阅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除了少数主要的ORF外。大部分尚不清楚。 3.化学和物理因素 CMV在暴露干20%乙醇中2小时,pH小于5的条件下,或置于56℃,30分钟或紫外线照射5分钟,可完全灭活。CMV在含35%山梨醇的无NaHCO3稀释液中存储于液氟可较好保持其感染性。更可靠的保存方法是将冷冻的感染细胞加在有20%血清和10%二甲基业砜(DMSO)的Eagle培养液(MEM)中,于液氮中冻存。当暴露于10%的家用漂白剂中,其感染性明显下降。 4.复制 CMV的复制与单纯疱疹病毒类似,具有“时相性”:即刻早期(immediately early。IE)、早期(early,E)和晚期(late,L)。病毒吸附后,穿过细胞膜,包围在胞浆的空泡中。之后,病毒与空泡内面融合、脱壳,含有DNA的衣壳很快进入细胞核。不久在无新合成蛋白的情况下,能够检出病毒特异性RNA的限制性表达。这一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被认为是由一种毒粒成分启动的.大约发生在CMV感染后的0—2小时,无病毒DNA复制,有病毒调控蛋白合成。感染后的最初6小时内其转录持续进行.并达到最高水平,主要产生即刻早期蛋白包括Mr72 x103的即刻早期磷蛋白和几种Mr大小在(60一8o)x10^5之间的早期蛋白。在缺少其他病毒编码蛋白时,人或非人类细胞中的顿挫感染能导致即刻早期蛋白的表达.说明这些即刻早期蛋白能在欢少产毒性感染的情况下表达。另外,已经证明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在复制晚期减弱或终止,可能存在某种反馈调节。早期蛋白在感染后的2小时开始产生。可参与病毒DNA多聚酶的合成,诱导病毒的复制:复制晚期在感染后的36—48小时,该期以产生大量病毒结构蛋白及释放感染性毒粒为主。据报道,CMV编码的蛋白合成是一种特异的控制形式,其基因的表达不但可在转录水平,并且可在转录后水平.通过某些不明机制对信使RNA的稳定性和(或)转移机制进行控制。 5.结构蛋白 HCMV的主要结构蛋白可分为衣壳蛋白、被膜蛋白和包膜糖蛋白。据1993年国际HCMV会议,前缀“p”表示未知磷酸化或糖基化的蛋白,后可跟以ORF来定位;前缀“pp”和“gp”分别用于表示磷酸化和糖基化蛋白,其后同样可接以ORF定位;命名后若接圆括号即为说明该蛋白的性质;若在命名的ORF后标以后缀小写字母,表示融合蛋白。 (1)衣壳蛋白中以pUI86、pUI80、pUI46研究的最多。pUI86是衣壳蛋白的主要构成,约占90%,抗原性不很强.在其感染机体时可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pUI80。主要在未成熟病毒衣壳蛋白大量存在,但在成熟的CMV颗粒中缺乏该病毒。机体感染主要产生特异性IgM抗体。pUL46分子量较小,主要与锚定病毒DNA到衣壳有关。 (2)被膜蛋白以研究puL32、ppuL82、ppuL82和puL199为主。puL32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其蛋白免疫原性很强可诱发机体产生IgM抗体和4种IgG业型抗体。ppuL82拥有激活转录因子(activatingtranscription factor,ATF)或激活蛋白l(activating protien l,AP-1)结合位点上游的启动子序列,能使IE启动子功能增强20倍。。ppUL83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pp65”蛋白,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摄广泛的一个蛋白。它的抗原性在CMV众多蛋白中是最强者之一,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以及恢复早期,其抗体漪度很高;编码ppuL82的MrNA在HCMV Towne株感染的早期和晚期均有表达,但在晚期才至高峰。病毒感染后ppuL83立即移至受染细胞核内,在患者的病毒血症期多存在于多形核白细胞中。puL99的抗原性较强,机体对pUL99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产生儿乎都是IgG抗体。 (3)包膜糖蛋白中对gpUL555(gB)、gpUL75(gH)研究较多。gpUL35(gB)糖蛋白又称gB58和gCl。它与CMV穿入宿主细胞、病毒在细胞间扩散以及细胞间的融合有关,并具有中和抗体的主要识别位点,可作为亚单位疫苗的优选表位。gpULu5(gH)又称gp86和gcⅢ,不仅存在于包膜内还可在受染细胞的表面存在,一般与另一病毒蛋白gL同时存在,后者促进gH移至受染细胞表面,而gH促使病毒的穿入;有资料显示gH与CMV的持续感染有关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由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可间歇性排毒达数月至数年之久,如从唾液、尿液、子宫颈和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等中排出病毒。可认为是HCMV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垂直传播:HCMV可通过胎盘、产道及泌乳方式由母体传染给子代,是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新生儿若经抗体阳性母亲母乳喂养1月以上,感染率可达40%-60%。因此胎儿出生时由于产道存在病毒或出生后母体乳计中的病毒感染而引起围生期感染。 (2)水平传播:主要由接触HCMV阳性分泌物引起。唾液、尿液、粪便、子宫颈和阴道分泌物、精液等均可分离出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大多为隐性感染。 (3)医源性感染:已经发现HCMV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体外循环和心脏手术等传播并发生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受血者接受污染血制品后有95%的感染属于亚临床型;而在血液病患者、肿瘤病人、移植受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中则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抗体阳性者的组织器官移植给抗体阴性者可引起80%受体原发性HCMV感染。 3.易感人群 机体对HCMV的易感性取决于年龄、免疫功能状态和社合经济情况等诸多因素。一般年龄越小,易感性越强。症状也较重。年龄大则隐性感染率较高。宫内未成熟胎儿最易感,可致多种畸形。年长儿童及青壮年则以隐性感染居多。当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时,体内的病毒激活,则隐性感染可转化为显形感染。 4.流行情况 HCMV的感染遍布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显示,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40%~100%,多数人在幼年或青年时期获得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的阳性率亦增高。男女无明显差异,可见HCMV的感染甚为普遍;并且与移植术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以及潜在致癌性有~定关联,因此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发病机制和病理】 1.感染机制 HCMV主要是通过与细胞膜融合或经吞饮作用进入细胞,可见于各组织器官;同时.HCMV可能惜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散播,在各种体液中发现;在健康人中,HCMV在宿主体内呈潜隐状态。尚无确切的潜伏期报道,但在免疫受损、缺陷等情况下则可活化并复制,引起间质炎症或灶性坏死等病变,脑内可有坏死性肉芽肿及广泛钙化。在无症状者中,也常见Th/Ts细胞比例倒置、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从宫颈癌、前列腺癌、成纤维细胞癌等组织中发现HCMV序列和相应抗原成分,提示HCMV可能与癌症发生有关。HCMV基因组有诱导细胞形态转化的区域即形态转化区I,Ⅱ、Ⅲ(morphologi.cal translcrming region mtrⅠ、Ⅱ、Ⅲ)。mtrⅠ可能不是肿瘤转化所必需,但可引起细胞基因序列发生妾变、转位等。mtrⅡ、Ⅲ能独立转化NIH313和Rat-2细胞,实验发现所有转化细胞均可测出mtrⅡ的转录。研究还发现HCMV感染早期细胞中存在对原癌基因c-fas、c—myc和c-jun的双向性诱导作用,通过诱导原癌基因参与细胞的信譬传导以调节细胞激活与增殖。 2.免疫应答 (1)体液免疫应菩: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主要通过产生免疫球蛋白(Tg)来完成。HCMV原发感染后16周内均可检出IgM抗体,接着是IgA和IgG抗体。IgM抗体能与毒粒包膜及内部某些成分相作用;HCMV的结构蛋白和一些非结构蛋白,如DNA结合磷蛋白和即剡早期磷蛋白等,均能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有一定保护作用,虽不能阻止感染但能影响感染的局部。 (2)细胞免疫应答:HCMV感染后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其免痤抑制与病毒在免痤细胞中的复制有关,HCMV可在单核巨噬细胞(M中)、T细胞、B细胞中复制,造成淋巴细胞的多种免疫功能损害。当病毒感染外周血琳巴细胞时,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1、白介素2的能力下降。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可直接吞噬、杀伤病毒,并可处理、提呈抗原.分泌细胞因子,扩大免疫反应。机体的NK细胞、CTL是抗HCMV的重要效应细胞,可裂解受感染细胞而终止病毒感染。干扰素可增强XK细胞的活性。CTL是在Th细胞的辅助下发挥杀伤活性的。反过来病毒感染亦可严重影响NK及CTL细胞的功能,并且可抑制Th细胞而干扰特异性CTL的活性。有报道称受感染的T细胞易发生细胞凋亡,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与此有关。HCMV感染可引起受染细胞表面的MHC I类、Ⅱ类抗原表达下降,而造成HCMV的持续感染。 3.病理学 CMV感染的组织病理学明显的特征为受染细胞体积增大3-4倍.直径为25-40μm。胞内首先出现嗜碱性包涵体,直径为2-4μm,大多位于边缘,染深蓝色;继而出现直径为10-15μm的嗜酸性包涵体,位于核中史,染红色,周围有一透亮晕与核脾分开.酷似猫头鹰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核内包涵体为CMV-DNA阳性;经希走过碘酸(PAS)染色阳性证实胞浆内包涵体有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