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汗
什么是绝汗
?
绝汗,即病变危重阶段出现的大量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本症在(素问·举痛论)和《灵枢·五禁》等篇中,称“汗大泄”、“绝汗”、“漏汗”、“脱汗”、“汗出不可止”;宋《类证活人书)有“虚汗不止”的记载;元《世医得效方)也有“汗不止”的描述;清《杂病源流犀烛》又称“汗大泄”。这些名称的临床意义颇相一致。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气阴欲脱绝汗:主要症状为大汗不止,热而粘稠,或汗出如油,身热。手足温,渴喜冷饮,呼吸气粗,体倦神疲,唇舌干红。脉虚数或细数无力。 阳气欲脱绝汗: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清稀而凉,畏寒卷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渴喜热饮,舌润,脉微欲绝或浮数而芤。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阴脱(亡阴) 1,临床表现:汗出不止,热而粘稠。或汗出如油,呼吸气粗,喘促不已或短气不足以息,见于大热、大泻、失血病症中,面如红妆,唇干红,手足尚温。舌干红,脉虚芤或数疾。 2,病因病机:高热大汗、大泻、大失血,阴液外泄下脱。 3,治法;益气救阴,固脱止汗。 4,方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龙骨、牡蛎。 药物;红参9g(另煎兑冲),麦门冬15~30g,五味子10g,龙骨30g,牡蛎30g。 方义:红参益气固脱,麦冬养阴液,五味子敛精气,加龙骨、牡蛎则固脱救逆效果更好。 加减:病症急而汗出如油者,加大量山萸肉、白芍敛阴。若兼阳脱症状,必加附子固阳。 5,变通法: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用山萸,龙骨、牡蛎、白芍、人参、甘草。 (二)阳脱(亡阳) 1,临床表现:大汗淋漓,汗出如珠。清稀冷澈,呼吸微弱,气不接续,神志不清,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舌淡、黯而润,脉微细欲绝。 2,病因病机,阳气暴脱,阴不相跗,阴阳欲绝。 3,治法: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4,方剂:四逆加入参汤(《伤寒论》)。 药物;人参(红参或白参)10~15g(另煎兑冲),附子10~15g(先煎30分钟),干姜10g,甘草10g。 方义:人参益气固脱,附子、干姜、甘草回阳教逆。 加减;或加龙骨、牡蛎敛汗。 5,变通法:参附龙牡汤(经验方),药用人参、附子、龙骨、牡蛎、山萸肉等回阳益气救逆。 【评述】 《类证治裁》:“上脱者,喘促不续,汗多亡阳,神气乱,魂魄离,即脱阳也;下脱者,血崩不止,大下亡阴,交合频,精大泄,即脱阴也。上下俱脱者,类中眩仆,鼻声鼾,绝汗出,遗尿失禁,即阴阳俱脱也。”(卷二脱症论治)可见“脱汗”之见于亡阴、亡阳证,见汗出淋漓不止,是阴不附阳、阳不依阴之危症。故急宜益气、救阴、回阳、固脱。著上下阴阳俱脱,则以阳脱为要,先救其阳,后救其阴。
预防预后:
气阴欲脱之绝汗与阳气欲脱之绝汗:皆为虚脱的危急证侯。由于重证的高热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或久病耗阴。造成阴液严重亏损,导致阴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阳亡则阴液无以化生而告竭。所以出现气阴欲脱和阳气欲越之危证,但两证常相继出现,只是有先后主次的不同而已。辩证要点:除了原发疾病的各种危重症状外。还有气阴欲脱和阳气欲脱的独特症状。气阴欲脱之绝汗。(素问·举痛论)说:“炅则媵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指出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特别是心的阴阳偏盛偏衰,以及营卫不调都可使瞵理开泄而汗出不止。(灵枢·决气)篇也指出:“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这种汗出,病势颇重,亦即“亡阴”现象,多具有汗出不止,汗液热而稠粘,或汗出如油,身热,手足温,唇舌干红,脉虚数或细散无力等特点。 (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类证治裁)卷之二:“嘉言喻氏又分上脱、下脱、上下俱脱。今详斯症,总由阴阳枢纽不固。如上脱者,喘促不续,汗多亡阳,神气乱,魂魄离。即脱阳也;下脱者,血崩不止,尢下亡阴,交合频,精大泄,即脱阴也。上下俱脱者。类中眩仆,鼻声鼾,绝汗出,遗尿失禁,即阴阳俱脱也。” (临证指南医案)卷三:“脱之者。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