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
什么是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
肾静脉血栓是指肾静脉主下和(或)其分支内血栓形成,导致肾静脉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可有严重的腰痛、腹痛,受累肾脏肿大和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损害,儿童肾静脉血栓多与脱水和体液丢失有关,成人多由于肾病综合征、感染、恶性肿瘤和创伤等因素引起,其中肾病综合征最多见。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多为青年,血栓产生于肾静脉主干,有时可完全闭塞。 (1)全身表现:发热(占9%~17%),白胞增高。单侧肾静脉血栓者可发生严重高血压、恶心、呕叶。 (2)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局部症状:一过性腰或胁部疼痛、肿胀感、腹痛(占10%~64%),疼痛剧烈,伴明显的肾区叩痛。 (3)尿常规:一过性肉眼血尿,尿蛋白骤然增加。 (4)肾功能: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常伴有血尿素氮和肌酐增加,肌酐清除率下降,双侧急性肾静脉血栓甚至出现少尿和急形肾功能衰竭。 (5)血乳酸脱氢酶:升高,多见于婴幼儿和急性患者。
疾病检查: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突然出现腰痛、腹痛、发热、腹壁静脉曲张、镜下血尿增多或尿蛋白突然增加及肾功能突然恶化者需考虑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并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
疾病治疗: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概要: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一旦确定,立即治疗。对急慢性肾静脉检塞患者,均应首选抗凝精疗。急性肾静脉血栓早期可进行溶栓治疗,可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滴。抗血小板药物对已形成的肾静脉血栓怍用有限。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详细治疗: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治疗肾静脉血栓的基础,一旦确定,立即治疗。抗凝治疗可阻止血栓扩大,防止致病性肺栓塞、脑栓塞发生。对急慢性肾静脉检塞患者,均应首选抗凝精疗。 (1)肝素:为抗凝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肾静脉栓塞时主张静脉滴注,并采用试管法凝血时间(CT)监测来调整药量,以用药后2 h CT延长至用药前2倍为宜。达不到此值可增加肝素剂量,当用药后4 hCT仍>30min时应减少肝素剂量,疗程为2~4周。 (2)低分子肝素:有低分子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钙两种,分子质量5 000~8 000 Da,对凝血因子X a的抑制能力强,较肝素安全。治疗时常选择皮下注射,200 IU/(kg·d),一次注射,通常无须监测凝血时间,对有出血倾向者可将上述剂量分2次皮下注射,必要时可监测抗Xa活性,达0.5~1.0 IU/ml水平为佳。 2.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急性肾静脉血栓早期可进行溶栓治疗,可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滴,2万~6万U稀释于葡萄糖溶液中。每日一次静滴,1~2周为一个疗程。 3.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血栓形成 常用药物包括双吞豆素、醋硝舌豆素、华法林等。一般需12~24 h,2~3 d达高峰,半衰期24~60 h,治疗初期常需与肝素合用,监测INR。在INR接近目标值时(1.5~2.5)撤掉肝素,仅口服华法林维持,疗程至少1年。对于血栓反复发作者疗程则无限期延长,对由于体液过多丢失引起的急性肾静脉血栓,需尽快恢复体内体液的稳定和电解质平衡.对急性肾静脉血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要进行溶栓治疗。 4.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对已形成的肾静脉血栓怍用有限,但可防止栓塞加重,因此,也是肾静脉栓塞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可与其他药物一同使用。 5.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 有创治疗方法对急性肾静脉栓塞的疗效不肯定,风险较大,需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确定。
预防预后: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的诱发因素是凝血及纤溶异常。肾病患者尿中丢失抗凝血酶Ⅲ较多,因此血中抗凝血酶Ⅲ的水平降低;循环中蛋白S和蛋白C的水平也与肾病综合征中血栓倾向有关。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膜后纤维化、主动脉瘤及肿痛等包块可以压迫肾静脉造成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