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路感染
什么是急性尿路感染?
急性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而发生的疾病。细菌是最多见的病原体,病毒、支原体、霉菌及寄生虫等也可引起尿路感染。按感染的部位,一般分为上尿路感染(输尿管炎和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 (1)急性膀胱炎 ①常见突然发作尿频、尿痛、尿急、下腹部不适; ②全身感染症状缺如,少数病人可有腰痛和轻至中度发热。 ③约1/3病人在病后7~10日内症状可自行消失。 (2)急性肾盂肾炎 ①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可升高至38℃~40℃,常伴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② 患者有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部分有腹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 ③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 2.体征 急性膀胱炎大多没有体征,急性肾盂肾炎体检时可发现: (1)肾区叩击痛阳性。 (2)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与脐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
疾病检查: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2)尿常规检查尿沉渣检查白细胞>5个/HP,有时可见红细胞,肉眼血尿提示为出血性膀胱炎,可出现白细胞管型及蛋白尿均提示为肾盂肾炎。 2.尿涂片镜下找细菌 不离心新鲜中段尿直接涂片染色镜下找细菌,细菌数>1个/HP为阳性,离心尿白细胞>5个/HP则为真性脓尿,直接涂片可确定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球菌或杆菌引起。 3.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或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培养,有菌生长或菌落为10^2/ml以上可诊断尿路感染。尿菌培养若标本被污染。 放置过久(超过1小时),接种技术不良等常可造成假阳性,同时,尿感患者因尿频、尿急,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少于6小时,患者近二周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饮水过多而致尿液稀释,感染灶与尿路不通或L型细菌感染等使尿菌培养阴性。 4.辅助检查 (1)尿抗体包裹细胞(ACB)检查 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三)临床诊断思维1.诊断根据尿频、尿急、尿痛,或伴有全身感染症状等典型临床表现,正规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 /HP,可确诊为急性尿路感染;若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氏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尿感症状,亦可确诊;对于怀疑病例尿检查阴性者,应反复进行尿常规及尿细菌学检查,必要时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在确定诊断后,还应明确是何致病菌;感染是在上尿路还是下尿路;单侧还是双侧;有无诱因(如梗阻或膀胱输尿管返流,或原发病灶)。 2.鉴别诊断 仅有高热而尿路症状不明显者,应与各种发热性疾病相鉴别,腹痛、腰痛应与胆囊炎、阑尾炎、盆腔炎等鉴别,一般经多次小便检查后即能明确诊断。此外,还应与下列诸病鉴别: (1)急性尿道综合征 许多病人有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而尿常规检查多无明显变化,尿菌培养无菌生长或菌落<10^4/ml,称之为急性尿道综合征,或称之为症状性无菌尿症。这一类的尿路刺激症状是由尿道及其周围腺体炎症,结肠炎或阴道炎引起,故清洁中段尿培养往往阴性,或为无意义菌尿,这些炎症病灶治愈后,尿路刺激症状也随之消失。此外,症状性无菌尿也可能是病毒、支原体或细菌壁缺陷的细菌(如L型变态细菌)及寄生虫引起的感染。 (2)尿路结核 可有尿路刺激症状、脓尿或血尿,不过尿路结核病人半数以上有肺多,需与肾小球肾炎相鉴别,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一般在1~2g/日以下,若大于3g多属于肾小球病变。但本病与隐匿性肾炎较难鉴别,后者尿常规中有较多红细胞,而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主。此外,有尿路刺激症状及间歇性脓尿或菌尿史,肾小管功能受损先于肾小球功能受损,均有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3.危重指标 (1)持续高热; (2)败血症; (3)休克。
疾病治疗:
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概要: 急性尿路感染可通过全身治疗,抗药物等治疗。通过中医药方治疗。可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尽可能单一用药,联合用药主要用于严重的感染。目前西医都采用抗生素治疗。祖国医学的淋证根据“急则治其标”原则,利尿通淋。 急性尿路感染的详细治疗: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2)去除病灶; (3)纠正尿路梗阻因素; (4)抗菌药物治疗。 2.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①碱化尿液服用碳酸氢钠1g,每日3次,可碱化尿液,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并对氨基甙类抗生素、青霉素及磺胺类等有增强疗效作用。 ②多饮水,勤排尿,以加速尿菌的排出,减少细菌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细菌的增殖,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应卧床休息。 (2)抗菌药物治疗 ①急性膀胱炎 一般主张使用抗菌药物单次大剂量治疗,如复方新诺明2g或氨苄青霉素3g或头孢拉啶2g一次顿服;若单剂疗法失败,可用上述药物作3日疗法。 ②急性肾盂肾炎 初发病例可选用复方新诺明2片,一日2次;或吡哌酸0.5g,一日3~4次;或头孢氨苄0.5~1g,一日3~4次;或氟哌酸或氟嗪酸0.2g,一日3 次;如全身症状重者,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采用静脉用药,如庆大霉素4~8万单位,一日2次;丁胺卡那霉素0.4g,一日2次;妥布霉素80mg,一日2次,氨苄青霉素1~3g,一日2次;如果有严重寒战、高热、甚至低血压等疑有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则多属急性重症复杂性肾盂肾炎,以静脉联合用药为宜,分别选用优立新(舒氨西林)1.5~3g,一日3~4次;头孢三嗪1~2g,一日2次;氧氟沙星200mg,一日2次。加用一种氨基甙类抗生素。疗程不少于二周,若二周疗程失败,可参考药敏,改用另一种抗生素,用药四周。 (二)中医治疗 1.膀胱湿热主证:恶寒,发热,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腰痛拒按,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淋利湿,清热泻火。 例方:八正散。 常用药:木通、车前草、扁蓄、瞿麦、滑石、栀子、大黄、银花、连翘、石苇。 应急措施: 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 2.肝胆郁热主证:寒战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或恶心欲呕,小便涩痛,尿赤少,小腹坠胀疼痛,舌质红或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例方:龙胆泻肝汤。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通草、车前子、柴胡、生地、甘草、银花。 应急措施: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 5%~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 3.肾阴不足,湿热留恋主证:尿频、尿急、涩痛反复发作或不甚明显,心烦口干,夜寐不安,手心发热,腰疫,低热,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例方:知柏地黄汤。 常用药:知母、黄柏、牡丹皮、茯苓、泽泻、生地、石苇、车前草。 应急措施: 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40~60ma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
预防预后:
急性尿路感染病因概要 急性尿路感染是由于大肠杆菌初发的感染,根据国内统计,尿路感染占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约 42.9%,我国南方18万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为0.9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0,尤其是女性儿童、新婚期及妊娠期妇女较易发病,约 20%的妇女在其一生中曾经患过尿路感染。急性尿路感染失治或治疗不当会转变成慢性尿路感染,而慢性肾盂肾炎是尿毒症的第二病因,占成人和儿童尿毒症的 25%,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 急性尿路感染病因详细解析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发病因素急性尿路感染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及厌氧杆菌等。其中大肠杆菌占80%,大肠杆菌常见于初发的感染、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常见再感染、尿路插管或有并发症的尿感;真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二)易发因素1.尿路梗阻 如结石、肿瘤、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液潴留,使细菌容易繁殖而引起感染。 2.泌尿系统畸形或功能异常 如肾发育不全、多囊肾、输尿管畸形均易使局部组织对细菌抵抗力降低,膀胱输尿管返流使尿液由膀胱返流至肾盂,因而增加得病机会。 3.尿路插管及器械检查 导尿、膀胱镜检查、泌尿道手术均可引起局部粘膜损伤,并把前尿道的致病菌带入膀胱或上尿路而致感染。 4.机体抵抗力减弱 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三)发病机理致病菌侵入尿道可通过上行、血行、淋巴路及直接蔓延四个途径,以上行感染最为常见,血行感染次之。 1.上行感染细菌从尿道口沿尿道粘膜上行至膀胱,引起膀胱炎,再通过膀胱输尿管的反流进入。肾盂、肾乳头管、沿集合管上行扩散,引起肾盂肾炎。健康人尿道附近及尿道内存在的细菌,可经器械检查或导管带入而引起上行感染。上行感染在女性多见,与解剖生理有关。 2.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感染病灶进入血流,随血循环至肾皮质,再沿肾小管下行至肾乳头、肾盂、膀胱,引起尿感的发生。 3.淋巴路感染 膀胱、输尿管及肾脏的淋巴管是相通的,在膀胱炎时,细菌可沿输尿管周围淋巴管到达肾脏,此外,泌尿系附近的细菌可经淋巴管交通支直接侵入尿路,引起尿感。 4.直接蔓延感染 肾脏或尿路邻近器官或组织的感染可直接蔓延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正常尿道对致病菌有清除、抑制作用,因此正常尿路并非致病菌入侵均能感染,除细菌的致病能力外,只有当防卫机制受到损害时,并有上述诱发因素存在,尿路的致病菌才可引起感染。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尿路感染的病因病理主要是由于湿热蕴积膀胱。造成湿热的原因,大致归纳如下: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腻,嗜酒无度,损伤脾胃,酿生湿热,下注膀胱;情志不畅,肝气失于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肝脉郁滞下焦,影响膀胱气化,气不化津且与热相合,湿热留滞而为本病;房事过频且外阴不洁,致使秽浊污垢之邪逆行而上,侵及膀胱,酿生湿热为患;房劳过度,或年老体弱久病,均致脾肾亏虚,脾虚则失健运,肾虚不能正常气化,则水谷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内蕴生火生湿,酿成湿热而发本病。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膀胱热。肾和膀胱相表里,肾虚则制水失常,易成湿热蕴于膀胱,若膀胱气化失常,湿热内蕴,也必然熏蒸于肾,病理改变相互影响。概括而言,本病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且与肝脾有关,其病机以湿热蕴结于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为主。【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发病因素急性尿路感染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及厌氧杆菌等。其中大肠杆菌占80%,大肠杆菌常见于初发的感染、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常见再感染、尿路插管或有并发症的尿感;真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二)易发因素1.尿路梗阻 如结石、肿瘤、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液潴留,使细菌容易繁殖而引起感染。 2.泌尿系统畸形或功能异常 如肾发育不全、多囊肾、输尿管畸形均易使局部组织对细菌抵抗力降低,膀胱输尿管返流使尿液由膀胱返流至肾盂,因而增加得病机会。 3.尿路插管及器械检查 导尿、膀胱镜检查、泌尿道手术均可引起局部粘膜损伤,并把前尿道的致病菌带入膀胱或上尿路而致感染。 4.机体抵抗力减弱 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三)发病机理致病菌侵入尿道可通过上行、血行、淋巴路及直接蔓延四个途径,以上行感染最为常见,血行感染次之。 1.上行感染细菌从尿道口沿尿道粘膜上行至膀胱,引起膀胱炎,再通过膀胱输尿管的反流进入。肾盂、肾乳头管、沿集合管上行扩散,引起肾盂肾炎。健康人尿道附近及尿道内存在的细菌,可经器械检查或导管带入而引起上行感染。上行感染在女性多见,与解剖生理有关。 2.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感染病灶进入血流,随血循环至肾皮质,再沿肾小管下行至肾乳头、肾盂、膀胱,引起尿感的发生。 3.淋巴路感染 膀胱、输尿管及肾脏的淋巴管是相通的,在膀胱炎时,细菌可沿输尿管周围淋巴管到达肾脏,此外,泌尿系附近的细菌可经淋巴管交通支直接侵入尿路,引起尿感。 4.直接蔓延感染 肾脏或尿路邻近器官或组织的感染可直接蔓延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正常尿道对致病菌有清除、抑制作用,因此正常尿路并非致病菌入侵均能感染,除细菌的致病能力外,只有当防卫机制受到损害时,并有上述诱发因素存在,尿路的致病菌才可引起感染。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尿路感染的病因病理主要是由于湿热蕴积膀胱。造成湿热的原因,大致归纳如下: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腻,嗜酒无度,损伤脾胃,酿生湿热,下注膀胱;情志不畅,肝气失于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肝脉郁滞下焦,影响膀胱气化,气不化津且与热相合,湿热留滞而为本病;房事过频且外阴不洁,致使秽浊污垢之邪逆行而上,侵及膀胱,酿生湿热为患;房劳过度,或年老体弱久病,均致脾肾亏虚,脾虚则失健运,肾虚不能正常气化,则水谷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内蕴生火生湿,酿成湿热而发本病。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膀胱热。肾和膀胱相表里,肾虚则制水失常,易成湿热蕴于膀胱,若膀胱气化失常,湿热内蕴,也必然熏蒸于肾,病理改变相互影响。概括而言,本病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且与肝脾有关,其病机以湿热蕴结于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