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色紫黯
什么是经色紫黯
?
经色紫黯,是指经血颜色紫晦不鲜而言。(景岳全书·妇人规)有经色“紫而兼黑”、“沉黑色败”、“紫与黑相近”等类似记载。经色“紫”常与“红”或“黑”同时并见,无论是“紫红”或“紫黑”,都必见晦暗不泽,才能称谓“经色紫黯”。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瘀热内结经色紫黯:经色紫红而黯,质浓稠夹块,腹痛拒按,烦躁口渴,或经前低热,带下黄稠,舌质黯红,有紫斑,脉弦数而涩。 气滞血瘀经色紫黯:经血色紫而黯,有瘀块夹杂,小腹胀痛,甚则硬痛拒按,精神郁闷不乐,胸乳作胀,面色晦滞不泽,舌质紫黯,脉弦涩。 寒邪凝滞经色紫黯:经色紫黑不鲜,质薄,或有血块,小腹及腰腿痛冷,得暖则舒,舌质正常,苔白润,脉沉紧。 血虚有寒经色紫黯:经色紫黯如豆沙样,经质清稀,小腹隐痛而冷,喜按喜暖,兼见面色咣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舌淡或黯,脉沉细。
疾病治疗:
鉴别治疗 瘀热内结经色紫黯与气滞血瘀经色紫黯:因前者为血与热结,后者为气与血结,故瘀热内结者,用桃核承气汤泻热逐瘀为主;气滞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疏其气血为法。 寒邪凝滞经色紫黯与血虚有寒经色紫黯:寒邪凝滞者,治当温经散寒,方用温经汤为主;血虚有寒者,宜养血温经,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或胶艾四物汤加减治之。 经色紫黯一症,临床有寒、热、虚、实之分。鉴别的关键在于月经的性状如何。经质粘稠者多热、多实,经质清稀多寒、多虚。临证不可偏执某症就轻率地做出结论,必须结台兼证,全面分析。
预防预后:
瘀热内结经色紫黯与气滞血瘀经色紫黯;二者皆为实证,“瘀”是其共同的发病机理,但二者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瘀热内结经色紫黯常由经期或产后血室正开之时,外邪乘虚侵袭,入里化热,蓄于胞宫;或胞宫素有瘀血,蕴而化热所引起。气滞血瘀经色紫黯多因情怀不畅,恚怒伤肝,肝郁不达,血随气滞昕致。二者陈共有瘀阻胞宫症状外,前者兼有经质粘稠,身热烦躁,唇红口渴,脉数等血热见证;后者则兼有情志不舒,胸乳胀痛等肝郁气滞的表现。 寒邪凝滞经色紫黯与血虚有寒经色紫黯:二者均为寒证,但一虚一实。前者多因经期或产后饮食生冷,冒雨涉水,感受寒凉,或误服寒凉药物,血为寒凝所致;后者多因久病或失血等原因致阴血先伤,复于经产之时感受寒冷,寒气客于血室而成。尽管二者均有经行后期,经量涩少,清稀夹块,小腹冷痛等共同表现,但病机不同,兼症有别。“寒主收引”,故前者重在寒邪阻滞经脉,血运不畅。其腹痛多在经期或经前,呈绞痛或掣痛,喜温而畏按,尤其在行经时四肢逆冷,面色苍白是其特点。后者重在血海空虚而兼夹寒邪。故腹痛多在经后,多为隐痛,喜湿喜按,兼见心悸怔忡,面色爪甲不荣等血虚之象。 (济阴纲目 论经水异色)引叶氏目;“血黑属热,丹溪之论善矣。然风寒外乘者,十中常见一二,何以辨之?盖寒主引涩,小腹内必时常冷痛,经行之际,或手足厥冷,唇青面白,尺脉或迟或微或虚,或虽大而必无力。热则尺脉或洪或数或实,或虽小而必有力。于此审之,可以得其情矣。” (景岳全书 妇人规)“…至于紫黑之辨,……盖紫与黑相近,今人但见紫色之血,不分虚实,便谓内热之甚,不知紫赤鲜红浓而成片成条者。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内热;紫而兼黑,或散或薄,沉黑色败者,多以真气内损,必属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