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
什么是惊恐
?
惊为心中惊惕,无故恐慌不安而不能自控的症状。恐是指未遇恐惧之事,而产生强烈恐惧感,惶惶不可终日,如人将捕之的症状。两症有互通之处,均为情感障碍。故合而论之。因两症常与心悸怔忡并见,故《类症治裁·怔忡惊恐论治》将三症鉴别,云:“怔忡者,心动不安,无所见闻惊恐,而胸间惕惕自动也。惊者,神气失守,由见闻夺气,而骇出暂时也。恐者,胆怯股栗,如人将捕之,乃历久而惧,难自释也。怔忡伤心神,惊伤胆液,恐伤肾精...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一)心胆虚寒 1,临床表现:素性胆怯多疑,心中惊惕不安。精神不振,面色无华,形体瘦削,频频嗳气,善太息,头昏肉瞤。舌淡胖苔白,脉缓结而涩。 2,病因病机:胆虚寒滞,心神失司,痰气交阻,肝胆清气不升,以致惊惕不安。 (二)肝郁气滞 1,临床表现:时时惊恐,夜间尤甚,心慌少寐,寐则常被惊醒,神态迟钝,心情忧郁,唉声叹气,胸脘满闷,头昏脑胀,纳呆,妇女经来量少、少腹急痛。舌质黯苔少,脉弦微数。 2,病因病机:肝郁气滞。气滞不疏,清阳受遏,惊恐不安。 (三)心气血虚 1,临床表现:夜寐多恶梦且易惊醒,心悸怔忡加重,自汗或手足心有汗,头晕头痛,精神萎靡,面色咣白,胸闷气短,手指麻木。舌淡苔白,脉细弱。 2,病因病机: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致气血亏虚。心主血而藏神,气血两虚,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则易惊恐,心血不足则心悸怔忡。 (五)肝胆不足 1,临床表现:恐惧虚任而面色变,提心吊胆如人将捕之,惊悸不眠,梦多争讼,头晕目眩,遇事数谋寡断,两胁不舒。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弦或虚弱。 2,病因病机:肝藏血舍魂,胆附于肝,若素体虚弱,或久病肾亏,精不化气,胆虚风装,肝胆不足,则肝不藏魂,胆失决断。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心胆虚寒 治法:温胆和胃,养心安神。 方剂:温胆汤(《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胆南星10g,制半夏10g,茯神10g,陈皮6~10g,枳实10g,竹茹10g,五味子10g,莲子10g,枣仁10g。 方义:胆南星、半夏化痰温胆,枳实、陈皮、竹茹和胃理气,莲子、五味子、茯神、枣仁养心安神。 加减:痰气互凝者,加郁金、菖蒲、远志化痰理气;气血不足者,加人参、肉桂、熟地、枸杞子,补气养血。 变通法:如见痰火者,用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痰涎着于包络之间,神不得归,控涎丹(《三固方》)加辰砂、远志。目睛不转,不能言,短气自汗,卧不安,或眠多异梦,随即惊觉。温胆汤加枣仁,卧多惊魇,口中有声,温胆汤下远志丸(《证治准绳》)。 (二)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安神。 方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柴胡10g,白芍10g,香附10g,枳壳10g,桔梗10g,苏叶10g,胨皮10g,当归10g,茯神10g。 方义: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和血养肝,枳壳、桔梗宽胸,苏叶、陈皮和胃。 加减:痰气互凝,胸脘满闷者,加胆南星、郁金、菖蒲、远志,化痰理气;心神不安,夜寐易被惊醒者,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镇惊安神。 变通法:肝郁血虚者,可用逍遥散(《局方》)加减。 (三)心气血虚 1,临床表现:夜寐多恶梦且易惊醒,心悸怔忡加重,自汗或手足心有汗,头晕头痛,精神萎靡,面色咣白,胸闷气短,手指麻木。舌淡苔白,脉细弱。 2,病因病机: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致气血亏虚。心主血而藏神,气血两虚,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则易惊恐,心血不足则心悸怔忡。 3,治法:养心血,补心气。 4,方剂:养心汤(《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黄芪10g,党参10g,茯神10g,当归10g,川芎10g,法半夏10g,柏子仁10g,酸枣仁10g,五味子10g。 方义;黄芪、党参补心气,当归、川芎养心血,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茯神安心神,半夏和胃化痰。 加减:痰气互凝者,加胆南星、郁金、菖蒲、远志。化痰理气;督阳不足者,加鹿角霜、紫石英温阳补督;肝汨上亢者,加天麻、石决明,平肝潜阳。 5,变通法:触事善恐,面色无华,身倦乏力,气短自汗,心悸怔忡,舌淡苔白,脉弱。用远志丸(《证治准绳》)合八珍汤(《正体类要》),药用远志、菖蒲、党参、茯神,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甘草、龙齿、茯苓,补益气血,安养心神。心气虚而惊恐,振悸不宁,败血冲心,笑哭如狂者,可用龙齿清魂散(《张氏医通》),药用龙齿、远志、人参、当归身、茯冲、麦冬、桂心、炙甘草、延胡索、细辛等。 (四)肾精不足 1、临床表现;心悸善恐,腰膝酸软,头脑发空,健忘,或遗精盗汗。虚烦不眠,或形寒肢冷,疲惫乏力。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脉沉细弱或细敷, 2,病因病机:肾藏精,恐为肾志,若久病精亏,或房劳过度,情气内夺,则见善恐。 3,治法:补肾益精,安神镇惊。 4,方剂: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枕中丹(《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熟地10g,山萸肉10g,山药10g,茯神10g,远志10g,枸杞10g,五味子6~10g,龟甲15g(先煎),龙齿15g(先煎),石菖蒲10g,枣仁10g。 方义:熟地,山萸肉、山药补肾滋阴,龟甲、枸杞子、五味子滋阴益精,枣仁、茯神、远志养心安神,龙齿,石菖蒲通窍镇惊。 加减:如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偏阳虚者加鹿角、肉桂、巴戟天温阳补肾。 5,变通法:肾阳虚而恐者,用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温阳补肾。 (五)肝胆不足 1,临床表现:恐惧虚任而面色变,提心吊胆如人将捕之,惊悸不眠,梦多争讼,头晕目眩,遇事数谋寡断,两胁不舒。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弦或虚弱。 2病因病机:肝藏血舍魂,胆附于肝,若素体虚弱,或久病肾亏,精不化气,胆虚风装,肝胆不足,则肝不藏魂,胆失决断。 3,治法;补益肝胆。 4,方剂:补胆防风汤(《张氏医通》)加减。 药物:防风10g,人参10g,细辛3g,炙甘草10g,茯神10g,独活10g。前胡10g,川芎10g,枣仁10g,生姜3片,红枣5枚。 方义:独活、防风疏泄肝风,升阳达郁。党参、茯神、甘草益心气,川芎、枣仁养肝血,细辛、前胡理肺气以助肝气之平,生姜、红枣和胃气以助胆气之壮。 加减:心烦加山栀、豆豉除烦清心,眩晕头胀加石决明、珍珠母镇肝安神。 5,变通法:肝虚风动,不能藏魂,卧则魂散飞扬不收,梦魂飞扬,离地而飞,常兼惊悸多魇不寐。可用独活汤(《本事方》)补肝祛风,药用独活、羌活、柴胡、细辛、茯苓、人参、五味子、半夏、沙参、枣仁、炙甘草、姜、乌梅等。后用珍珠母丸<《本事方》)治肝虚惊悸不寐,药用珍珠母、龙齿、沉香、人参、茯苓、炒枣仁、柏子仁、当归身、熟地黄,共为细末,炼白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十丸,临卧薄荷汤送下。头晕目眩而恐,脉弦而无力,为胆虚脾弱,用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柴胡、防风、当归健脾和胃,化痰温胆,此《张氏医通》心祛。 【评述】 惊证乃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故调脏气以治本,祛痰瘀以治标,标本兼顾。至于胆寒者用温胆汤,肝郁者用疏肝散,心虚者用养心汤,以及随证加用石决明、天麻、龙骨、牡蛎、夜交藤等,乃取其调脏气、定神志,邪去正安,惊证自平,病人康复。《类症治裁》:“惊症有二,有因病而惊者,当察客邪,而兼治其标。有因惊而病者。宜安养心神,滋培肝胆,专扶元气为主。”。而恐为肾志,属水本脏,因旁及他经,故治法亦别焉。恐由于肾伤者,补精髓。由于肝胆虚者,养阴血。由于心包络者,镇其神。治在阳明胃者,壮其气,因肾中阳虚而善恐者,八味丸”。(怔忡惊恐论治)可资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