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中医)
什么是霍乱(中医)?
霍乱传入我国是在1820年前后,世界第一次霍乱大流行期间。王清任《医林改错·瘟毒吐泻转筋说》记载:“上吐下泻转筋一症,古人立名日霍乱……至我朝道光元年,岁次辛巳,瘟毒流行,病吐泻转筋者数省,京都尤甚,伤人过多,贫不能理葬者,国家发帑施棺,月余之间,费数万金。”此后至1948年一百多年中我国大小流行近百次,死人以百万计。1964年~1989年霍乱6次在新疆肆虐,仅在1989年8月底统计,该年就有766人发病,6人死亡。霍乱具有起病急、传播快、流行广的特点。在医疗水平低下和治疗措施不力的情况下,其死亡率甚高,主要死于休克、尿毒症和酸中毒。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使其病死率降至1%以下。本病属中医霍乱病范围。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寒霍乱主证:暴起呕吐下利,初起时尚有稀粪,继则下利清稀,或如米泔水样,无臭味,胸膈痞闷,四肢清冷,舌苔白腻,脉濡弱。 2.热霍乱主证:吐泻骤作,泻下如米泔水样,口渴,心烦,脘闷,发热,小便短赤,腹痛转筋,舌苔黄腻,脉濡数。 3.亡阴证主证:吐泻频繁,口渴引饮,目眶凹陷,螺瘪,声嘶,尿少或闭,舌质干红,脉细数。 4.亡阳证主证:吐泻过剧,四肢厥冷,汗出身凉,呼吸微弱,语声低微,舌质淡,脉微欲绝。至数不清。 5.干霍乱主证: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脉沉伏。
疾病治疗:
霍乱的治疗概要: 霍乱中寒霍乱可通过淡盐米汤加生姜汁少许口服。热霍乱主证清热化湿,辟秽泄浊。亡阴证主证养阴益气生津。亡阳证主证回阳救逆。干霍乱主证玉枢丹。 霍乱的详细治疗: 1.寒霍乱主证应急措施: 淡盐米汤加生姜汁少许口服,参照口服补液量。 藿香正气水,每次1~2支,日服2~3次。 纯阳正气丸3g,一次顿服。 苏合香丸,每次3g,日服2次。 2.热霍乱主证:清热化湿,辟秽泄浊。 例方:蚕矢汤。 常用药:黄连、黄芩、栀子、苡仁、半夏、蚕砂、吴茱萸、木瓜、白芍、豆卷、通草。 应急措施:红灵丹0.2g或玉枢丹1g,日服1~2次。 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3.亡阴证主证:养阴益气生津。 例方:生脉散。 常用药:人参、麦冬、五味子、白芍、乌梅、石斛、牡蛎。 应急措施: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或用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增液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4.亡阳证主证:回阳救逆。 例方:通脉四逆汤。 常用药:附子、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应急措施:参附注射液60ml,或丽参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5.干霍乱主证:玉枢丹。 常用药:山慈姑、五倍子、雄黄、续随子、大戟、麝香、大黄、枳实、厚朴: 应急措施:用三棱针在十宣、曲泽、委中急刺出血。 吴茱萸、青盐各30g,略研,炒热,布包,熨脐下。
预防预后:
祖国医学认为,霍乱的致病原因不外外感时邪疫疠之气和饮食不慎等两个方面。感受时邪疫疠之气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饮食不慎则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夏秋之际,气候炎热,暑湿蒸腾,若调摄失宜,感受暑湿,或贪凉露宿,寒湿入侵,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瓜果,暴饮暴食,均能损伤脾胃,耗伤正气,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此时若饮食不节,疫疠之邪由口而入,则极易发病。时邪疫疠,郁遏中焦,损伤脾胃,扰乱气机,以致脾胃升降乖戾,清浊相干,乱于肠胃,遂成上吐下泻挥霍撩乱之症。霍乱的病理改变有寒、热之不同。若中阳素亏,脾不健运,或重感寒湿,或畏热贪凉,过食生冷瓜果,则病从寒化,而成为寒霍乱;如患者素体阳盛,或湿热内蕴,或长途烈日冒暑远行,复感时令暑热之邪,以及过食辛辣醇酒厚味等食物,湿热内生,则病从热化,而成为热霍乱。 另有一种干霍乱,俗称“绞肠痧”,由于饮食先伤脾胃,加之疫疠之气过重,邪阻中焦,升降之气窒塞,上下不通,以致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腹中绞痛,脘闷难忍,为霍乱的危重证候。霍乱不论寒热,均有剧烈的呕吐泄泻,极易伤津脱液,出现目眶下陷,皮肤松皱,指螺皱瘪等一系列阴津耗竭之象。此时由于大量津液丢失,筋脉失去濡养,而拘急挛缩,可引起小腿与腹部肌内痉挛性疼痛。进一步发展,可阴损及阳,导致面白肢厥、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脱证,进而阴竭阳亡,阴阳离决,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