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
什么是高血压(中医)
?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征象。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中医药治疗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兼及部分肾性高血压,可根据临床分期、证候表现和相兼症状来选方用药。目前,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选用具有降压药理作用的药物,二是选用符合传统证治规律的方剂。若两者结合,则可提高临床疗效。一般而言,轻、中度高血压可单纯选用中医药、针灸治疗,重度高血压尤其是有合并症的,往往要配合西药治疗。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一)肝火上炎 1,临床表现:头目胀痛,眩晕,收缩压因情绪因素而波动升高,情绪稳定时常可恢复正常,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不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病因病机:病变早期,情志石遂,肝郁化火,肝火上炎。 (二)肝阳上亢 l、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头重欲仆,头目胀痛,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持续升高。遢郁怒、劳累加重,面赤额红,心烦失眠,下肢酸软轻浮。舌红,脉弦。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肝阳上亢。本证在高血压中常见,中后期亦有出现,常为中风、冠心病等合并症发作之前期阶段。 (三)痰火内盛 1,临床表现:头重胀痛,头晕目眩或昏蒙,胸闷泛恶多痰,纳差腹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嗜睡鼾眠,口苦或黏腻。小便黄,大便秘结。或形体肥胖,或检查有高脂血症。舌胖,苔厚腻、水滑、上罩黄色,脉弦滑数。 2,病因病机:嗜食肥甘,或禀赋痰湿,痰湿、肝火蕴结,久而不去,上扰清空。本证可兼杂在其他主要证候中,出现于高血压各期。 (四)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脑空,手足心热,心烦失眠,腰膝酸软,面红烘热,易汗出,舒张压增高长期不降。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肝阴虚则目眩头晕,肾阴虚则腰酸耳鸣,阴虚而内热,故心烦、手足心热、面红烘热。是属高血压中期,血压持续不降,但尚稳定。 (五)阴阳两虚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脑空耳鸣,腰膝酸软,短气胸闷,足凉而手足心热。或下半身冷、上半身热,或面颊、目下黯黑灰滞。或颟红升火,夜尿多,时而面浮足肿,男子阳痿阴冷或遗精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性欲淡漠。舒张压持续升高,顽固不降,用药效果不显著。舌质红瘦或淡胖,脉沉弦或细数。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日久,渐而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而失去平衡状态,故时而阴虚内热为主,时而阳虚外寒为主。本证多见于高血压后期,常合并心、肾、眼底、血管及脑合并症。 (六)肝风内动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如坐舟车,行走飘浮,肢体麻木,两手震颤,或半身肢体无力。面红目赤,心情急躁,便秘尿黄,舌红尿黄,脉弦数、滑数为实;肢麻肉瞤,烘热升火,视物模糊,脉细数而弦,舌红少苜为虚。 2,病因病机:肝阳上亢。肝用过强,升动无制,化火生风,表现为风阳上扰之实热证。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表现阴虚精亏之虚热证。实者易夹痰、瘀,虚者则必阴虚。本证为高血压急性发作,脑卒中之前期。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火上炎 1,临床表现:头目胀痛,眩晕,收缩压因情绪因素而波动升高,情绪稳定时常可恢复正常,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不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病因病机:病变早期,情志石遂,肝郁化火,肝火上炎。 3,治法:清泄肝火。 4,方剂:龙胆蒺藜汤(施今墨方)加减。 药物:龙胆草6~10g,自蒺藜10g。桑叶10g,菊花10g。白薇10g,丹皮6~10g,黄芩10g,夏枯草10~15g,苦丁茶10g,赤白芍各10g,甘草6g。 方义:龙胆草、夏枯草、黄芩、苦丁茶清泄肝火。赤芍、丹皮凉血清热。白蒺藜、白薇凉肝息风,桑叶、菊花清利头目,白芍、甘草缓肝调中。 加减:口苦、心烦、头痛、目赤,热盛者加寒水石、石膏清热泻火。小便黄者加车前草、泽泻清利,大便秘者加生大黄、决明子通便。胸胁不舒,情绪波动者加小剂量柴胡、枳壳,合白芍、甘草为四逆散(《伤寒论》),有疏肝解郁作用。头晕目眩,血压波动不定,加石决明、钩藤息风定眩。口舌干燥,热盛伤阴者加生地、玄参养阴清热。 5、变通法:心肝火旺,心胸烦热,溲黄便秘者。可用凉膈散(《局方》)加减,清上、中焦热以泄热降压。药用大黄、玄明粉、竹叶、山栀、连翘、杏仁、甘草,酌加莲子心、黄连。如见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肝火不甚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疏肝和血、清热泻火,并可酌加连翘、菊花等。本证尚可长期用菊花、野菊花泡茶饮用,有清泄肝火、降压明目效果。 (二)肝阳上亢 l、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头重欲仆,头目胀痛,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持续升高。遢郁怒、劳累加重,面赤额红,心烦失眠,下肢酸软轻浮。舌红,脉弦。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肝阳上亢。本证在高血压中常见,中后期亦有出现,常为中风、冠心病等合并症发作之前期阶段。 3,治法:平肝潜阳。 4、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药物:天麻10~15g,钩藤10~15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牛膝15~30g,桑寄生15g,益母草15~30g,杜仲15g。茯神15~30g,黄芩10~15g,山栀10g,菖蒲10g,车前草15~30g。 方义;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息风定眩以治标。牛膝、桑寄生、杜仲朴益肝肾以治本。山栀、黄芩泄热,茯神、菖蒲安神,益母草、车前草有恬血、利水降压作用。该方根据降压药理研究结果组成,又符合中医证治规律,是高血压常用代表方之一。 加减:目赤、口苦、心烦、头痛,肝火盛者加夏枯草、丹皮凉肝泻火。下肢酸软,目干涩糊,面赤颧红,五心烦热,舌红无苔,兼阴虚者加生地、玄参、枸杞子、菊花滋阴清热。肢体麻木加稀莶草、鸡血藤祛风通络,颈项板紧不舒加葛根舒筋通脉,失眠不安加夜交藤、柏子仁安神。头重欲仆有肝风征象。加羚羊角、菊花息风清热。兼见瘀血者加丹参、红花化瘀,兼痰湿者加泽泻、自术、南星、半夏利湿化痰。 5,变通法:若下虚上实者,可用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以镇逆平冲,药用代赭石、龙骨、牡蛎、生地、白芍、山药、牛膝、柏子仁等,牛膝,赭石必用至30g以降逆平肝,若体实便秘可加大黄,兼瘀者酌加桃仁、丹参。此张锡纯成法。或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亦镇逆平肝之剂,药如牛膝、赭石、龙骨、牡蛎、龟甲,白芍、玄参、天冬、菌陈、川楝子等,痰多加胆南星。心中烦熟加石膏,尺脉虚加熟地、萸肉。值得注意的是,半肝潜阳药常用龙骨,牡蛎、龟甲、石决明、代赭石以镇潜,天麻、钩藤以平肝。但必须配合牛膝、桑寄生、杜仲之温养,或玄参、生地、天冬、白芍之滋阴柔肝,是标本兼顾之法。牛膝疏补肝肾。又能祛瘀活血,一药两用且引药下行。故必大剂投之。 (三)痰火内盛 1,临床表现:头重胀痛,头晕目眩或昏蒙,胸闷泛恶多痰,纳差腹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嗜睡鼾眠,口苦或黏腻。小便黄,大便秘结。或形体肥胖,或检查有高脂血症。舌胖,苔厚腻、水滑、上罩黄色,脉弦滑数。 2,病因病机:嗜食肥甘,或禀赋痰湿,痰湿、肝火蕴结,久而不去,上扰清空。本证可兼杂在其他主要证候中,出现于高血压各期。 3、治法:清热化痰。 4,方剂:清气化痰九(录自《医方考》)合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 药物:全瓜萎15~30g(打),黄连6~10g,黄芩10~15g,石菖蒲10g,竹茹10g,胆南星10g,法半夏10~15g,化橘红10g,茯苓15g,桃杏仁各10g,枳实6~10g。 方义:瓜萎化痰清热,合积实宽胸理气。黄连、黄芩清热,桃仁、杏仁润肠,菖蒲、胆南星、半夏化痰浊,竹茹、陈皮和胃降逆。 加减:胸闷心痛加薤白宜痹通阳,即合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用。头重如蒙加苍术、荷叶,口中黏腻加藿香、佩兰,为芳化泄浊之品。兼有高脂血症者,加山植、僵蚕、泽泻、槐花,凉血化痰、祛浊降脂,兼肝阳上亢,血压过高时,可加牛膝、钩藤、天麻、石决明,即台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用以平肝。若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可加生大黄、玄明粉。通便泻火以降压。痰瘀互结,酌加丹参、红花、葛根活血化瘀。 5、变通法:大便秘结、痰火上扰,热象重时,可暂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清热泻肝、通便降逆,药用黄连、黄芩、大黄、山栀、龙腰草、当归、芦荟等。若头晕沉重、目眩耳鸣,肢体困重,或如坐舟车、天旋地转,呕恶清涎,苔白腻,脉沉滑,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涤痰化湿:平肝定眩,方即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可加入泽泻、胆南星。 (四)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脑空,手足心热,心烦失眠,腰膝酸软,面红烘热,易汗出,舒张压增高长期不降。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肝阴虚则目眩头晕,肾阴虚则腰酸耳鸣,阴虚而内热,故心烦、手足心热、面红烘热。是属高血压中期,血压持续不降,但尚稳定。 3、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凉血。 4、方剂:杞菊地黄汤(《医级》)合二至丸(《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构杞子10~15g,菊花10~15g,山萸肉15g,生熟地各15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15g,茯苓15~30g,牛膝15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方义:山黄肉、熟地、山药滋补肾阴,泽泻、茯苓淡渗利湿。枸杞子、菊花、早莲草、女贞子养血柔肝,丹皮、生地凉血清热,牛膝引药下行。 加减:阴津亏损,口干烘热汗出,便秘者,用大剂生地、麦冬、玄参,即台《温病条辨》增液汤,养阴生津。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且有降压作用。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益母草利水消肿。若兼见瘀热加赤芍、丹参,既能凉血又能活血。 5、变通法:若既有肝肾阴虚,又有肝阳上亢表现时,当根据标本虚实之主次轻重不同斟酌选方用药。肝肾明虚为主,一般症情尚稳定,可以杞菊地黄汤(《医级》)为主。肝阳上亢为主,多见头目肢体及全身症状,常有中风等合并症之先兆,当用天麻钧藤饮(《杂病证治新义》)、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主。亦可两者交替应用,以缓图治之,标本兼顾。 (五)阴阳两虚 1,临床襄现:头晕目眩,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脑空耳鸣,腰膝酸软,短气胸闷,足凉而手足心热。或下半身冷、上半身热,或面颊、目下黯黑灰滞。或颟红升火,夜尿多,时而面浮足肿,男子阳痿阴冷或遗精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性欲淡漠。舒张压持续升高,顽固不降,用药效果不显著。舌质红瘦或淡胖,脉沉弦或细数。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日久,渐而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而失去平衡状态,故时而阴虚内热为主,时而阳虚外寒为主。本证多见于高血压后期,常合并心、肾、眼底、血管及脑合并症。 3,治法:补肾气,滋肾阴,温肾阳, 4,方剂:地黄饮子(《宣明论方》)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5~30g,玄参l5~30g,山萸肉10~15g,川石斛10~15g。麦冬10~15g,五味子10g,石菖蒲10g,炙远志10g,巴戟天10~15g,淡苁蓉10~15g,杜仲15g。 方义:巴戟天、苁蓉、杜仲温肾阳,生熟地、玄参、山萸肉补肾阴,石斛、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液,菖蒲、远志安神养心。 加减:若阳虚形寒足冷,加附子、肉桂温阳;若年高患者舒张压持续不降而气虚者,加生黄芪、陈皮补虚益气。若兼瘀血者,加丹参、益母草、红花化瘀。夹痰浊者去生地、玄参、麦冬、石斛、苁蓉以免呆滞,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化痰。 5,变通法:更年期高血压,不论男女,阴阳两虚者。可用二仙汤(经验方)加减,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阳,知母、黄柏泻火,当归、白芍、生地养血,酌加枸杞予、五味子、女贞子,菟丝子补肝肾。若面浮足肿,动则气短、心动悸,面色黧黑灰滞,用真武汤(《伤寒论》)加减,温阳利水,药用附子、白芍、白术、桂枝、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又有用杞菊地黄汤加附子者,附子用少量以引火归原。助杞菊地黄丸之补肾养阴。如阴阳两虚,伴见肝郁者,可用金匿肾气丸、逍遥散、交泰丸加减,药用
预防预后:
高血压总由阴阳失调、痰瘀互结断致。初期以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主;中期则可呈肝肾阴虚、阴虚阳亢为主;后期可见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痰瘀互结、风阳内动者。值得注意的是,痰浊中阻、瘀血阻络之证,与心脑血管病及心衰、肾衰等合并症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且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中医证治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