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后心律失常
什么是感染性发热后心律失常
?
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后心律失常,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在以往的《诊疗常规》等教科书中,病毒性心肌炎通常被列为儿科疾病之列。20世纪末期医学界越来越多的专家们发现,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随着风湿性心肌炎的减少而随之增加,不仅在儿童中间是一种多发病,而且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10年间甚至上升了10倍以上。有不少被疑为冠心病性的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等,其实病根并非冠心病,而是心肌炎,...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经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脏损伤、心律失常;体检及X线片可有心脏增大,心搏变弱。临床表现可有心脏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心包炎。其具体心电图除偶发或频发早搏、窦房阻滞, Ⅰ,Ⅱ,Ⅰ度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外,ST下降和心肌缺血等心电图改变也是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实验室检查中可能有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但缺乏特异性,故对诊断帮助不大。病毒实验室检查时,可从咽部、粪便中分离到病毒。血清中抗体升高4倍以上。后二者可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但并非完整的诊断标准。比较完整的诊断标准还应包括:①有明确的心肌损害;②有肯定的病毒感染证据,如查出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等,其中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等肠道病毒发病率最高。 作为家庭初步诊断,还可以发现病人有如下体征:明显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促胸闷、头晕、手足发凉及肌痛等,婴儿可拒奶、发绀、烦躁、双眼凝视。此为急性期体征。病程在半年~2年内转为迁延型,以心律失常、气促为主。
疾病治疗:
成年人患者预后优于小儿,有15%左右的病人遗留永久性心脏损害,个别病例死亡。
预防预后: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的最重要的一种,发病前往往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病史,感染后1~2周才开始有心脏表现。少数病例的心脏表现可与上感症状同时发生。他们在体征表现上主要是早搏或房颤等各种心律失常,极易被怀疑为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