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什么是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30~40岁多发。是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肛周和直肠的子宫内膜病变,称为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860年Roktamsky首先发现子宫内镆异位症。1909年Mackemrodt首先对阻塞性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了肠切除。Farinonam认为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育龄妇女。1984年张有生在临床发现有患者左侧肛缘外1.5cm处有串珠样硬结,左前位齿状线上凸入肠腔的硬结,局部切除后做病理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一样,但有其特点,如患者多有婚后多年不育及进行性痛经史,约80%有月经异常,包括痛经、经血过多或月经不规则,一般都在经前1~2d开始下腹及腰骶部胀痛,经前第ld最重,以后逐渐减轻到经后缓解。有些还有进行性的性交痛。此外尚有进行性便秘症状多为周期性。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波及直肠与子宫后壁黏连时直肠阴道膈增厚,甚者形成包块,直肠指检可有狭窄处,其周围组织明显增厚和变硬。易与直肠癌易混淆。 如在肛周皮肤发生异位时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色略红,肿胀,瘙痒,与月经周期同时有胀痛和触痛。硬结肿大表面突出不敢坐,应局部取材活检确诊。
疾病检查: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检查: 根据病史及月经周期性的特征。内镜检查:可见肠道狭窄,黏膜却光滑而完整,但有皱缩和充血,溃疡少见,如黏膜有可疑病变,应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鉴别诊断: 本症需与直结肠癌、炎症性肠病鉴别。文献报道有误诊为直肠癌而做Miles手术的教训。
疾病治疗: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概要: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年龄、症状轻重、病变部位和范围对生育的要求及有无合并症来选择适当疗法。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肛周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局部病灶切术即可治愈。在病灶处进行激光汽化治疗。中医治疗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详细治疗: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根据年龄、症状轻重、病变部位和范围对生育的要求及有无合并症来选择适当疗法。 (1)激素治疗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机制是控制月经周期,造成闭经或抑制排卵。治疗后局部病灶不再出血,组织不再继续纤维化,使症状缓解,但不能根治,用药期间定期随访。①假怀孕法:用人工合成的高效孕激素造成类似妊娠的人工闭经,使异位的子宫内膜产生蜕变反应,继而间质水肿,内膜坏死、萎缩。常用甲孕酮(安官黄体酮)连服3~9个月。或用炔诺酮(妇产片)、异炔诺酮连服数月,同时加服乙炔雌二醇防止突破性出血。多数学者认为假怀孕法疗效短暂,又不增加受孕机会,且副作用较重,长期服药易损害肝脏,停药又易复发,不能根治。但轻症、要求生育的年轻患者和术后症状复发者,首选此法。②假绝经法:用药诱导假绝经暂时减少卵巢激素分泌,使异位子宫内膜萎缩。常用新合成的17-α-乙炔睾丸酮衍化物丹那唑,具有轻度睾丸酮效应,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抑制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萎缩而闭经,连服半年,停药数周内即可恢复排卵。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80%可缓解症状,病变好转达86%.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药物,远期疗效还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还有棉酚、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效药(GNRHagonist),后者是一种新的治法,是可逆性的药物绝经,有经鼻喷雾和皮下注射两种。GnRH有性欲减退、潮红和阴道干燥的副作用,但无丹那唑所致的男性化、水肿和体重增加现象,停药4-6周月经自然恢复,症状消失。但因问世不久,对不育症的疗效和远期复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③雄激素: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可直接用于异位的子宫内膜,使之退化,对消除疼痛和痛经有特效.常用甲基睾丸素或丙酸睾丸酮连用2—3个月,长期用药剂量过大,可发生痤疮、多毛等男性化表现。本法简单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症状易复发。 (2)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对要求生育的年轻患者,如病变较轻,尽量保留生育功能,行保守手术,对肛周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局部病灶切术即可治愈。 (3)激光:是目前的新疔法,在病灶处进行激光汽化治疗,亦可用高频电灼治疗。 (4)中医治疗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无专病专药治疗经验,可参照行经腹痛、便血、泄泻、便秘等辨证施治,但疗效如何尚需研究。如肛周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试用无毒性腐蚀剂,直接用于病灶,使之坏死,脱落彻底创面愈合而愈,并应随访观察有无复发。
预防预后: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理: 肛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少见。异位的子宫内膜有与子宫内膜一样的组织结构,有腺体及间质。月经周期同样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增生与分泌反应,但对激素的反应不如正常子宫内膜敏感。异位的内膜虽在组织学上属良性,却像恶性肿瘤一样播散种植与转移。发生原因与子宫内膜种植、播散转移,上皮,生、遗传基因、痛经、免疫、年龄及人工流产有关。是否因损伤感染所致,尚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