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疾病性皮肤瘙痒
什么是非疾病性皮肤瘙痒
?
皮肤瘙痒,是指无原发皮损出现,以瘙痒为特征性表现的皮肤感觉异常症状。根据皮肤瘙痒症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瘙痒两种。全身性瘙痒症的瘙痒可开始即为全身,或最初限于一处,继而扩散至全身,或痒无定处,常为阵发性且夜间加重。局限性瘙痒症表现为局部阵发性剧痒,好发于外阴、阴囊、肛周、小腿和头皮部位。发作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且多见于冬、夏两季。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判断依据】 1,自觉瘙痒为几乎唯一不适,主要为皮痒,呈阵发性,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白天可因活动分散和减少了大脑对痒感的敏感度,故不甚觉痒,但夜晚此敏感度相对增加。皮肤瘙痒者可倍觉瘙痒难忍,易于导致睡眠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2,应排除由疾病而引起的皮肤瘙痒,如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尿毒症、结核病、湿疹、荨麻疹等,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所致。
疾病治疗:
【调理原则】 主要是寻找导致皮肤瘙痒的原因,进行自我健康教育和体质调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心理养生。 【调理方法】 1,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每次洗完澡后在经常感觉瘙痒部位适当涂抹一些含有少量油脂的澜肤液(雪花膏、绵羊油等)。 (2)养成正确的沫浴习惯。沐浴应在饭后30分钟为宜,水温不宜太热,冬季以不超过40℃为宜,夏季以24℃一29℃为宜。时间不宜过长。冬季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夏季盆浴20分钟,淋浴3—5分钟即可;室温以22℃一24℃为宜,并减少清洁剂、香皂的使用。秋冬季节洗澡不要太勤,更不能用热水、毛巾、肥皂用力搓澡,这样会洗掉皮肤表面脂膜,使皮肤干燥而加重瘙痒。 (3)避免搔抓和过分摩擦,防止感染。实在痒得无法忍受可轻轻拍打或冷水湿敷。 (4)保持床褥柔软清洁,冷热均匀,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 (5)鼓励皮肤瘙痒者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及时补充皮肤水分。 2,心理调摄。与皮肤瘙痒者共同分析瘙痒发生的原因。帮助其树立战胜不适的信心,讲解和示范一些转移瘙痒的方法和技巧。 (I)松弛疗法:通过看电视、读小说、听音乐、听故事、参加有趣活动等分散和转移注意力。 (2)呼吸松弛法:有节律呼吸松弛训练对减轻焦虑、控制瘙痒有良好的作用。 (3)皮肤刺激法;轻轻拍打瘙痒部位或冷敷(在不影响血运的情况下使用)。 3,健康教育。 (1)合理休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焦虑和运动。 (2)注意天气变化,保持环境适当温度和湿度,避免变化太大,注意冬季室内采暖不要使室温过高,运用加湿器、种植花卉等方法来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减少皮肤水分蒸发。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根据自身情况及兴趣爱好选择一些运动项目,如散步、体操、太极拳、游泳等,注意安全,不要超负荷运动。 4,饮食调理。合理饮食。多食豆类、蔬菜、水果、海藻类碱性食物,保证营养。忌食鱼腥、蟹、海味、辛辣、葱、蒜、韭菜、酒等。针对不同的原因,可以选择不同的药膳进行综合调理。 (1)桃仁粥 原料:桃仁l0g(去皮),粳米50g,红糖少许。 制法:将桃仁、粳米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煮至米烂成粥,加入红糖少许调味。 功效:活血润肤通便。适宜于老年皮肤瘙瘴症伴便秘者。 (2)泥鳅煲红枣 原料:泥鳅30—50g,红枣20g,食盐少许。 制法: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加入盐、味精即成。服用宜每天1剂。连服10剂。 功效:补中益气,强精补血润燥。适宜于老年皮肤瘙痒症者。 (3)穿山甲煲 原料:穿山甲肉l00g,生姜5片,食盐少许。 制法:穿山甲内切碎,放锅内,加生姜、清水适量,慢火煎煮。至熟透加食盐调味,服食。3—5天服1次,可适当服食,不宜多服。 功效:养血息风。适宜于血虚皮肤瘙痒症者。 (4)鸡血藤膏 原料:鸡血藤500g,冰糖500g,, 制法:将鸡血藤水煎3~4次,过滤取汁。微火浓缩药汁,再加冰糖制成稠膏即可,可常服。 功效:养血活血,润燥祛风。适宜于血虚风燥者。 (5)沙参麦冬冰糖汤 原料:沙参30g,麦冬15g,玉竹15g,石斛l0g,淮山药30g,地骨皮l0g,冰糖50g。 制法:先将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淮山药、地骨皮加水500ml,慢火煎到250ml,冷却后用纱布过滤,加入冰糖,分3次饮用。 功效:滋阴养血。适宜于阴血不足皮肤瘙痒症者。 (6)丹参益母鸡块 原料:益母草30g,母鸡500g,丹参30g,鸡血藤15g,香醋l0g,绍酒、食盐、香油适量。 制法:将益母草洗净切碎,鸡血藤、丹参放入锅内加适量水,上火炖成丹参益母汤,用纱布过滤备用。将鸡宰杀后,剁成鸡块,放入盆内加适量酱油腌10分钟,炒勺上火后加入适量油,把鸡块炒成八成熟后,去掉油,放入绍酒、食盐,加入益母草汤,慢火炖烂后即可食用,但不能长期饮用。 功效:活血祛风。适宜于瘀血阻滞皮肤瘙痒症者。 (7)木瓜薏米鲤鱼汤 原料:木瓜15g,赤小豆30g,薏米50g,鲤鱼l条。白糖l0g,味精、绍酒、香油适量。 制法:将薏米、赤小豆洗净加清水放入锅内煮熟。把鲤鱼剖杀干净,两面切成十字花刀。放开水中烫一下捞出。炒勺内加猪油50g,烧热放绍酒、醋、味精、清水1000ml,烧开,加入薏米、木瓜、赤小豆、鲤鱼,慢火炖熟透。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适宜于湿热型皮肤瘙痒症者。 (8)地肤败酱她猪肠 原料:猪大肠适量,败酱草30g,绿豆100g,地肤子15g。 制法:将绿豆洗净加适量水煮20分钟,再放入洗净的猪肠中,两端扎紧,与洗净的败酱草和地肤子一起炖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祛风,除湿止痒。适宜于湿热型皮肤瘙痒症者。 (9)莲子黑米粥 原料:莲子、冰糖各30g,红枣8颗,黑米100g,百合20g。 制法:莲子洗净,去心。红枣洗净,去核。百合、黑米淘洗干净,冰糖打碎成末,黑米、红枣、莲子、百合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加入冰糖末即成。 功技:祛风热,止瘙痒。适宜于风热型皮肤瘙痒症者。 5,中医辨证调理。中医对皮肤瘙痒症进行分型和施治,主要分为3型: (1)风热血热证 证候:青年人多见,不适多新起,症见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皮肤抓破后有血痂。可伴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 方药:消风散合四物汤(荆芥10g,防风l0g,蝉蜕10g,胡麻仁10g,苦参6g,苍术8g,石膏15g,知母10g,牛蒡子10g,当归10g,生地10g,白芍10g,川芎8g。甘草3g)。 (2)湿热蕴结证 证候:瘙痒不止,伴有口干口苦,胸胁闷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4g,栀子10g,黄芩6g,泽泻10g,车前子10g,柴胡6g,当归10g,生地8g,甘草3g)。 (3)血虚肝旺证 证候:以老年人多见,皮肤干燥,伴有头晕,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生地12g,何首乌20g,防风10g,荆芥10g。生黄芪15g,白蒺藜10g,甘草5g,珍珠母20g,生龙骨20g)。 6,针灸。选穴可以考虑:大椎、曲池、环跳、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7,药浴。 (1)楮桃叶250g,加水5kg煎水作全身浴。适宜于全身瘙痒者。 (2)蛇床子、苦参、花椒、百部、明矾各10g,加水2kg,煎沸趁热先熏。待温坐浴。适宜于外阴、阴囊、肛门瘙痒者。
预防预后:
【发生原因】 l,神经精神因素:情绪紧张、焦虑、激动、抑郁等。 2,季节气候因素:春季由于气候变暖,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但此时潜伏一冬的致病菌和微生物也逐渐活跃起来,空气中过敏源增多,容易导致皮肤瘙痒;夏季由于日照强烈,空气干燥,洗澡过勤,而导致皮肤干燥,加之易被蚊虫叮咬,容易出现皮肤癌痒;秋冬季由于气候寒冷而干燥,皮肤油脂分泌过少。而致皮肤干燥,容易发生瘙痒。 3,环境因素:空气干燥、寒冷、紫外线、空调可造成皮肤瘙痒。 4,生活习惯因素:不良的饮食和洗浴习惯,使用不当的皂类和清洁护肤品,穿着衣物不当或饲养宠物等。 5,体质因素:部分血虚体质者,由于血虚易化燥生风,偶遇干燥天气便致皮肤瘙痒,此类多见于老年人或孕妇等。同时部分肝气易郁者,常于情志过激时出现皮肤瘙痒,此类多见于更年期女性。 6,职业因素:如部分服装加工者、高温作业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