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梦(中医)
什么是多梦(中医)
?
多梦,是指睡眠不实,睡眠中梦扰纷纭,次日头昏神疲的症状。又称“妄梦”、“喜梦”。正常人睡眠时亦偶有梦,不影响生活工作者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属本症讨论范畴。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鉴别】 常见证候 心脾两虚多梦:失眠多梦,面色少华,心悸怔忡。遇事善忘,食纳减少,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倦怠无力,舌质淡,苔薄臼,脉濡细。 心肾不交多梦:健忘多梦。烦躁不眠,心悸,头晕耳鸣,腰膝痠软,潮热盗汗,咽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心胆气虚多梦:恶梦惊恐,时易惊醒,触事易惊,惊悸怔仲,舌质淡,脉细弱。 痰火内扰多梦:梦扰纷纭,头晕心悸,急躁易怒,痰多胸闷,口苦而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鉴别分析 本症病位在心,但与五脏六腑均有关,又有虚实之别。心脾两虚多梦,心肾不交多梦及心胆气虚多梦属虚证,以调补气血阴阳为治疗大法。痰火扰心多梦属实证,以清化痰热为主,但忌清凉太过,若损伤正气,可转为心胆气虚、心脾两虚证。 本症与梦魇、萝呓、梦游、梦惊、不寐有别。梦魇指作恶梦而惊叫,或自觉有东酉压住身体不能动弹;擎呓指说梦话;梦游指睡眠中无意识地起来活动做事;梦慷是指作恶梦而突然惊醒;不寐指睡眠时间减少,难于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或彻夜不眠。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心肝血虚 1,临床表现:夜梦纷纭,睡眠不宁,心悸怔忡,惊惕健忘。头晕目眩,肢体麻木,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弱。 2,病因病机:心肝血虚。不能养脏,神魂失守,故夜梦纷纭。 3,治法;补养心肝,安神宁魂。 4,方剂:补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枣仁15g,柏子仁10g,茯神5g。炙甘草10g,小麦30g,夜交藤15g。 方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为四物汤,养血和血,以安心肝。枣仁、柏子仁、茯神、夜交藤,养血宁心,安神宁魂。甘草和中,小麦缓肝,寓甘麦大枣汤之意。 加减:若心烦口干者加麦冬、黄连养阴清热,若肢体麻木者加重白芍用量,酌加木瓜,柔肝舒筋, 5,变通法:症轻者可用四物汤(《局方》)合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药用党参、茯神、菖蒲、远志、当归、白芍、地黄、川芎。亦养心补肝之剂。 (二)心胆气虚 1,临床表现:夜梦纷纭,易于惊醒,胆怯善恐,心悸怔忡,胸阎气短,情绪抑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病因病机:心胆气虚,神不守舍,决断无力,故神魂不宁,夜梦纷纭。 3,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4,方剂:平补镇心丹(《局方》)合枕中丹(《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炙远志6g,茯苓10g,茯神15g,肉桂3~5g(后下),山药15g,天冬10g,生地10g,龙齿15g(先煎),石菖蒲10g,炙龟甲15g(先煎)。 方义:党参、五味子、茯苓、山药益气,远志、茯神、菖蒲安抻,龙齿、龟甲镇惊潜阳,生地、麦冬、天冬补益心阴。 加减:失眠易惊者加枣仁、柏子仁安神宁心。 5,变通法:若上症兼见口干咽燥、心烦、舌红,为心阴不足者,可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加减,养心益阴。 (三)心肾不交 l,临床表现:夜梦纷纭,失眠心烦,梦造滑泄,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口干咽澡,手足心热,小便黄。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肾阴不足,不能上承;心火偏旺。无以下交。心肾不交,神魂失守,乱梦纷纭。 3,治法;清心火,补肾水。 4,方刺: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黄连5~10g,黄芩10g,白芍10~15g。生地10~15g。阿胶10~15g(烊冲),鸡子黄2枚(分冲),龟甲15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 方义:黄连、黄芩清心除烦,龟甲、生地补阴益肾,白芍、阿胶养血,鸡子黄补肾通心、调和阴阳,龟甲潜阳镇惊。 加碱:可加枣仁、茯神、小麦、炙甘草安神宁心。 5,变通法:可用交泰丸(《韩氏医通》)合朱砂安神丸(《兰室秘藏》)加减。 (四)心脾两虚 l,临床表现:夜梦纷纭,睡眠易醒,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纳呆腹胀,便溏不实,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脾气亏虚,心血不足,血不养神,意志散乱,故多梦失眠。 3,治法;补益心脾,安神宁心。 4,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黄芪10~15g,党参10~15g,白术10g,当归10g,炙远志6g,茯神15g,枣r 15g,木香6g,炙甘草6g,龙眼肉10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枣仁养心补血,远志、茯种安神宁心,木香理气醒脾。 加减:口干咽燥。心烦者加麦冬、黄连清心除烦;腰膝酸软,肾虚者加杜仲、川断补肾。 5、变通法:若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枣仁、菖蒲、远志、益气健脾升阳。 (五)肝气郁结 1、临床表现;夜寐多梦,情志抑郁,多疑善哭,心烦易怒,胸闷叹息,两胁胀痛,头晕目眩。舌苔薄白,脉弦细。 2、病因病机;情志不遂,肝气部结,魂不安宁,夜寐多梦。 3,治法: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4,方剂:逍遥散(《局方))加减。 药物: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神15g,甘草6g,薄荷6g(后下),香附l0g,郁金10g。 方义: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白术、茯神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和血柔肝,甘草调中,薄荷散郁。 加减:失眠易醒者加合吹皮、夜交藤安神,肝郁痰凝者加半夏、夏枯草疏肝化痰。 5,变通法:因郁而失眠多梦者,可用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合越鞠丸(《丹溪心法》)加减,前方补肝安神,后方解郁除烦。 (六)痰浊阻滞 1,临床表现:梦多昏沉,夜寐不宁,遇事易惊,眩晕呕恶,心悸胸闷,纳呆身倦,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滑。 2,病因病机:中虚不运,痰浊内生,蕴结上扰,心神不安。 3,治法;化痰泄浊,养心安神, 4,方剂:十味温胆汤(经验方)加减。 药物:党参10g,法半夏10~15g,陈皮6~10g,茯苓10~15g,竹茹10g,枣仁15g,五味子6~10g,炙远志6g,枳实6~10g,石菖蒲10g。 方义:半夏,陈皮和胃化痰,枳实理气降逆,竹茹清热和胃。五味子、远志、枣仁、石菖蒲安神,党参、茯苓益气养心。 加减:阴虚者加生地、麦冬养阴,痰浊者加南星。天竺黄化痰。 5,变通法:若痰热扰心者用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清热化痰。 【医家经验】 何传毅治梦经验 1,梦悲哭:妇人患此为多,天癸将绝或已绝者尤易梦哭。常见口干舌红,形体消瘦,精神恍惚,呵欠大息,烦躁不安,肢麻抽搐,脉多弦急,系阴液不足,脏躁为患。方以甘麦大枣汤加味,药用甘草、小麦、炒枣仁、百合、白芍、天冬、生地、紫石英,不寐甚加鸡子黄l枚(冲),夜发抽搐加吴萸、蝉表,便秘加阿胶、蜂蜜。 2,梦堕:每卧梦堕山谷、水中,心动悸,易惊起,恐畏不除,头眩耳鸣,腰酸,若梦遗或带下如崩后,梦堕益甚。系肝肾同病,阴虚为主。惊恐过度,肝肾益伤,梦堕必剧。方以龟鹿二仙膏加味。药用鹿角片、炙龟甲、党参、椅杞子、黄精。或用远志丸加味,药以苁蓉、远志、石菖蒲、续断,龙骨、黄精。 3,梦飞;每卧则梦魂飞扬,离地而飞,常兼惊悸多魔,或醒后冷汗一身,语言低怯,遇恼怒梦飞益剧,阿声则惊醒不寐。系肺肝同病,虚实错杂。方以许叔镦珍珠母丸加减,药用珍珠母、龙齿、当归、熟地、萸肉、枣仁、柏子仁、朱茯神、朱麦冬。若有热象及胸胁满闷较显者,可用《辨证录》濯枝汤加睬,药用山栀、白芍、当归,柴胡、半夏、炒枣仁、朱远志、飞朱砂(1,5g吞)、琥珀末(1,5g吞)。[何传毅,莫道梦境无歇时梦证别议,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10):36~38] 【评述】 梦是以象征性语言来表达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在睡眠过程中发生。梦境多变,或情晰或朦胧,或恐怖凄惨。或欣喜欢愉,丰富多彩,光怪陆离,不可尽述。《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梦者,神与魂魄病也。”本症以脏腑虚损为本,责在心肝,而及脾、肾诸脏,治疗以养心安神为主,而佐以疏肝、健脾、益肾等。《灵枢·淫邪发梦》篇分述各种梦境内容,以五脏六腑气机失调论述诸梦,有一定惦床价值。若按梦境内容分证治疗,将对多梦、失眠的临床疗效提高有所帮助。
预防预后:
心脾两虚多梦:本证常因饮食失调,或劳倦耗损,或思虑劳神,或它脏病变的影响等,导致脾气亏虚,运化失常,生化无源,心神失养而多梦。 心肾不交多梦与心胆气虚多梦:心肾不交多梦常因劳伤心肾,以致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水亏火旺,神不得宁,故多梦。心胆气虚多梦乃平素体弱,心胆虚怯;或暴受惊骇,情绪紧张,损及心胆,神情不安所致。 痰火内扰多梦:常因忧郁恼怒,肝先疏泄,气郁化火,灼炼津液,凝聚成痰,痰火扰乱心神而致。 (素问 方盛衰论):“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 (素问 脉要精微论):“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 (灵枢 淫邪发梦):“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哭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脉证并治):“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入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 (医学入门 脏腑):“心气实则梦可扰、可惊、可怪之事,虚则魂梦飞扬。气逆于心。则梦丘山烟火。” (杂病源流犀烛 不寐多寐源流):“凡人形接则为事,种遇则为梦。神役乎物,则魂魄因而不安,魂魄不安,则飞扬妄行,合目而多梦。又况七情扰之,六淫感之。心气一虚,随感而应。谚云:日之所接,夜之所梦,询有然也。” (沈氏尊生书);“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