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气(中医)
什么是短气(中医)
?
短气,是指呼吸急促,气不接续之症。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痰饮中阻短气:短气急促,气不得续,胸脘胀满,咳喘疫涎,呕恶纳差,苔白厚腻,脉弦滑。 气滞血瘀短气:短气胸闷,胁肋胀满,善太息,甚则胸痛及背,每于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舌暗红或紫暗。苔白,脉弦。 心脾两虚短气:短气乏力,神疲懒言,失眠多梦,面白无华,汗出,舌质淡。苔白,脉细而沉。 脾肾两虚短气:短气神疲,声低息微,体质消瘦,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鉴别分析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短气”与“少气”、“气短”三者虽同为气息不足,但又不完全相同。短气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虚实之分。《医宗必读)谓;“短气者,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痰声。亦不抬肩,但肺壅而不下”。其虚症常兼见形瘦神疲,声低息微,头眩王力等。实证常兼见胸腹胀满。呼吸声粗,心胸窒闷等。而“少气”或“气短”则属虚症,是指呼吸气短,语言无力。(医宗金鉴 杂病心法要诀):“短气者,气短不能续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也”。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水饮内体 1,临床表现:形体壮实,短气而气不得续,呼吸迫促,但无痰声。可兼见胸闷气塞,背冷如掌大,眩晕,心下坚筑,口渴不欲饮,有咳喘、哮病史等。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弦,可两侧或单侧脉见之。 2,病因病机:水饮停留,阳气不化,饮邪阻于胸中,气不下行而上逆。 3,治法:化饮温阳,理气降逆。 4,方剂:橘枳姜汤(《金匮要略》)合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陈皮6~10g,枳实6g,生姜10g,茯苓15~30g;杏仁10g,甘草6g。 方义: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茯苓利水化饮,生姜温中降逆,杏仁宣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若背冷形寒,脉沉者加桂枝,生姜改为干姜,以温阳化气。 5,变通法:若有咳喘不熊平卧者加麻黄,干姜、半夏、五味子、细辛,即可用小青龙汤(《伤寒论》),降逆平喘、化饮宣肺。 (二)肺气虚弱 1,临床表现:形体虚弱,短气不足以息,少气懒言,动则气促,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自汗易感,面色苍白。舌淡或红。脉虚细或兼数象。有肺痨等久病史。 2,病因病机:肺主诸气,肺气不足,气道不行,故致短气声微。 3,治法:补肺益气。 4,方剂:四君子汤(《局方》)合补肺汤(《永类钤方》)加减。 药物:生黄芪10~15g,党参10~15g,白术10g,茯苓15g,炙紫菀10g,五味子6~l0g,甘草6g。 方义:黄芪、党参益气补虚,茯苓、白术健脾助运,紫菀润燥止咳,五味子益气敛气,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若气短促者,倍党参加自芍,益气敛阴,“使肝胆之邪不敢犯也”(《脾胃论》)。若腹寒、背冷者,加肉桂助阳温寒,即合保元汤(《博爱心鉴》)用。若舌质红,脉虚细数,为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内外伤辩惑论》)合麦门冬汤(《金匮要略》)法,加麦冬养阴,半夏和胃。 5,变通法:若久病产后,年高体衰,正气耗散者,短气不足以息。虽有痰火,亦不可作有余治。当予大剂生脉散为君,少佐陈皮,扶接元气为主。失血后虚火上逆,或发热唾痰者,见有肺肾不足者,可予生脉散加黄芪、生地补益肺肾。 【评述】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则短气。”“夫短气,有微饮,当扶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两篇相关文字,对水饮内停引起的“短气”证治述之周详,故录以备存,可资师法。
预防预后:
痰饮中阻短气与气滞血瘀短气:二者同属实证,由于病邪阻遏气机,升降失常,气逆于上,故见呼吸急促,声高息粗,心胸窒闷等。痰饮中阻短气其患者多为痰湿之体,或嗜食膏粱厚味,生湿化痰,阻遏气机升降,病位在肺,兼有苔腻脉滑一派痰湿之象。治宜化痰降逆,宽胸利膈,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而气滞血瘀短气,则病位在肝,乃因肝郁气滞,失于条达,由气及血,血脉不利而致。故见胸胁胀满,善太息,甚则胸痛及背。治宜理气活血,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 心脾两虚短气与脾肾两虚短气:二者同属虚证,正气不支,气不得续使然。心脾两虎短气病在心脾两脏。心主血脉,脾为营血化生之源,以血亏气少为主要病机。心为君主之官。脾为后天之本,以火不生土,土失健运,而致血虚气弱不能充养心脉,益干宗气。症见短气乏力,神疲懒言,面白无华。治宜养血补气,调理心脾。方用归脾汤。脾肾两虚短气,病在脾肾。脾为后天之本,主水谷精微之气,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则元气亏虚,阳阳不足,故见短气神疲,声低息微,体质消瘦等虚衰表现。治宜补益脾肾,充养气血,方甩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等。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诸病源候论·短气候);“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体实,实则气盛,盛则气逆不通故短气。又肺虚则气少不足,亦令短气,则其人气微,常如少气不足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