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触痛征
什么是胆囊触痛征
?
墨菲征是指患者仰卧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先以左拇指指腹用适度压力钩压右肋下部胆囊点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的现象称为墨菲征阳性,又称胆囊触痛征,见于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约95%的病人合并...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 对有右上腹突发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体检右上腹压痛和肌卫,Murphy征阳性,白细胞计数增高,B超示胆囊壁水肿,即可确诊为本病。如以往有胆绞痛病史,则诊断更可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15%~20%的病例其临床表现较轻,或症状发生后随即有所缓解,但实际病情仍在进展时,可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十二指肠引流试验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帮助不大,反而会促使胆囊收缩而加重腹痛,引起胆石嵌顿。故在病程急性期,十二指肠引流应视为禁忌。 1.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多数病人有溃疡病史。其腹痛程度较剧烈,呈连续的刀割样痛,有时可致患者于休克状态。腹壁强直显著,常呈“板样”、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惟少数病例无典型溃疡病史,穿孔较小或慢性穿孔者病状不典型,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2.急性胰腺炎 腹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体征不如急性胆囊炎明显,Murphy征阴性;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显著;B超显示胰腺肿大,边界不清等而无急性胆囊炎征象;CT检查对诊断急性胰腺炎较B超更为可靠,因为B超常因腹部胀气而胰腺显示不清。
疾病治疗:
预防急性胆囊炎要做到以下几项: 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畅通。 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4.要养性。长期家庭不睦,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预防预后:
(一)发病原因 胆囊系一盲囊,通过弯曲、细长的胆囊管与胆管相通。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胆囊管梗阻、胆汁滞留和随之而来的细菌感染或化学性胆囊炎。少数病例未见有明显的胆囊内胆汁滞留现象,细菌感染似为引起急性胆囊炎的惟一原因。 1.胆汁滞留 这是引起急性胆囊炎的一个先驱的、基本的因素,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 (1)机械性梗阻:一般认为急性胆囊炎患者90%以上有结石嵌 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导致胆汁滞留;有作者认为,即使手术或尸检时胆囊内无结石发现,也不能证明在病变早期无结石存在,而可能结石已被排至胆总管。除结石 外,胆囊管与胆总管连接部亦可因角度较小,胆囊管本身过于曲折、畸形,或异常血管、周围炎症粘连、蛔虫钻入,以及肿大淋巴结压迫等造成梗阻和胆汁滞留。功能性障碍研究证实,胆道肌肉、神经功能紊乱,胆囊的正常排空活动受阻,可造成一时性的胆汁滞留。当腹内脏器有病变时,如胃、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阑尾炎或肾周围炎等,内脏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冲动传至大脑皮质,引起皮质的功能紊乱,从而反射性地导致胆囊管括约肌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紊乱而造成痉挛,致使整个胆道系统胆汁滞留。胆囊内长期胆汁滞留和浓缩,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炎性病变,加上细菌感染,即可形成急性胆囊炎。 2.细菌感染 引起急性胆囊炎的细菌大约70%为大肠埃希杆菌,其他的有克雷白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链球菌,还有肺炎球菌等。约50%急性胆囊炎病人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细菌入侵的路径一般多经胆汁或淋巴管,有时也可以经肠道逆行入胆道或血源性播散。总之,细菌到达胆囊的路径很多。 3.其他原因 临床上有少数病例既无胆汁滞留亦无细菌感染而为其他的原因。主要见于创伤和胰液反流。创伤包括外科手术、灼伤等可导致急性胆囊炎。在创伤时,由于疼痛、发热、脱水、情绪紧张等可使胆汁黏稠度增加,排空减慢。此外,当胰、胆管共通管梗阻时,反流胰液中的胰蛋白酶被胆汁激活,与胆汁酸结合,也可激活磷酸脂酶,使卵磷脂转为溶血卵磷脂,这两者作用于胆囊壁,产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