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中医)
什么是蛋白尿(中医)
?
根据临床表现,蛋白尿应属中医“精微下注”、“精气下泄”,可归于“虚损”病范畴,又与水肿常相兼出现。根据临床实践,消除蛋白尿的方法主要有疏风、清热,利湿、化瘀、泄浊以祛邪,补肺、健脾、益肾以扶正等。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实证 (一)湿热壅滞 1,临床表现:面浮肢肿,脘痞腹胀,纳呆便溏,尿短混沌或尿频而灼,淋沥不尽,小腹拘急。或发热恶寒,身重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吏验室检查小便常规有少量蛋白、红细胞或白细胞、脓细胞等。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塞滞肾脉,水湿外溢故见面浮肢肿,湿热下注故见尿频淋沥。 (二)湿热稽留 1,临床表现:高度水肿,腰以下尤甚,或伴胸水、腹水及阴囊水肿,小便混浊、泡沫不散,身倦乏力,脘痞腹胀。舌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敷。实验室检查可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 2,病因病机:湿热毒邪稽留,肾失开阖,气纯不利。肾失于阖,清气不升,蛋白精微由小便外泄;肾失于开,浊阴内停,水液潴留而为肿。 虚证 (一)肺脾气虚 1,临床表现:眼睑及肢体浮肿,或新起或久病,时减时甚,尿中检出蛋白,小便不利。面色苍白,纳呆腹胀,腰酸肢楚,容易感冒。舌淡红,苔薄腻或黄,脉虚数或带浮。 2,病因病机:肺虚不能卫外,脾虚无以健运,风湿热毒之邪乘虚袭人,正虚邪盛、清浊相干,致精徽物质从小便渗漏而出。 (二)脾虚不摄 1,临床表现。尿蛋白量多,定性呈强阳性,病已日久,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声低气短,纳呆腹胀,面色咣白。自汗腰酸,大便溏薄,小腹坠胀,可有浮肿。舌淡,脉沉细。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胆固醇增高。 2,病因病机:久病脾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毒久恋。 (三)肾阴亏虚 1,临床表现:蛋白尿,水肿不甚或无水肿,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头晕心悸,躁动不安,夜卧不宁,潮热盗汗,手脚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2,病因病机:湿热燔灼,热重于湿,阴津受损,久必及肾。肾阴亏损。 (四)肾阳虚微 l,临床表现:下肢浮肿、凹陷不起。畏寒肢冷、手足不温,面白少华或两颧粉红如涂脂。精神倦怠,腰膝酸软,足跟疼痛,大便秘结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夜尿增多。舌淡或瘦红或胖嫩,脉沉细或虚数。 2,病因病机:湿重于热,阳气受病,肾阳虚微,开阖不利。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实证 (一)湿热壅滞 治法:清热祛湿通淋。 方剂:二妙散(《丹溪心法》)合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薏苡仁15~30g,苍术10g,益母草30g,黄芩10~15g。滑石10g,猪莓10g,茯苓15g,石韦10~15g,黄柏6~10g。 方义:黄柏、黄芩清热燥湿,石韦利湿通淋,薏苡仁、茯苓、滑石淡渗利湿,苍术燥湿健脾,益母草活血利水。 加减:发热恶寒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咽痛加射干、马勃剥咽止痛。尿频尿急加瞿麦、篇蓄清热通淋,腰痛而小腹拘急加川牛膝、丹参、琥珀活血通淋,尿血加小蓟、鲜茅根清热止血,尿少而肿加泽泻、车前草利水消肿。 变通法:如湿热致瘀、封藏失固者,见蛋白尿及血尿,四肢浮肿、溲短混浊起泡、脘痞纳呆、口干不饮,舌红紫苔黄腻、脉滑数。可用清热利湿化瘀,方用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加减,药如萆薢、黄柏、车前子、石菖蒲、莲子心、丹参、益母草、红花、泽兰等。蛋白尿加凤尾草、白花蛇舌草,血尿多加茜草根、仙鹤草。 (二)湿热稽留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泄浊,化气行水。 方剂: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合清利方(徐嵩年经验方)加减。 药物;玉米须30g,白茅根30g,苗陈30g,白术10g,桂枝6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浮萍15g,蝉衣6~10g,生苡仁15~30g,猪苓l0g,泽泻10g,茯苓30g。 方义:玉米须、白茅根、茵陈清利湿热,白术、生苡仁、桂枝化气行水,猪苓、泽泻、茯苓利水消肿,内花蛇舌草,蒲公英,浮萍、蝉衣解毒泄浊, 加减:热毒甚者加板蓝根、七叶一枝花,纳呆腹胀加厚朴、陈皮、青皮理气。水肿甚者加将军干、抽葫芦利水消肿。气虚者加大量黄芪益气利水,血瘀者加丹参、泽兰、益母草化瘀利水。 变通法:水肿甚或伴胸腹水而正气不虚者,可用疏凿饮子(《济生方》)加减,分利湿热。若正气受损而见气虚夹瘀夹湿夹热者,可改用当归拈痛汤(《医学肩源》)加减,药用党参、当归、桃仁、红花、丹参、茵陈、知母、苍术,葛根、升麻、黄芪、羌活等,清热利湿、化瘀补气。 虚证 (一)肺脾气虚 治法:补益肺脾,疏风利湿。 方剂:防己黄芪汤(《金匿要略》)合四君子汤(《局方》)加减。 药物:生黄芪15~30g,汉防己10g,白术1sg,茯苓15~30g,桂枝6~10g,羌活10g,泽泻10g,防风10g,党参10g,苏叶10g,蝉衣6~10g,甘草6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益肺脾,白术、茯苓、桂枝、防己、泽泻利湿泄浊,羌活、防风、苏叶、蝉衣疏风固表。 加减:若见尿中有红细胞者,加荆芥炭、贯众炭疏风凉血解毒。若咽痛红肿、恶寒发热,风热甚者去桂枝、防风,加连翘、银花清热。若有皮肤瘙痒或感染者,加麻黄、连翘、赤小豆、徐长卿疏风清热。湿热盛,小便不利而色黄,苔黄腻,加石韦、米仁、太蓟根清利湿热。脾虚腹胀便溏,加山药、扁豆、米仁健脾渗湿。 变通法:风湿热毒甚者,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合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以疏风利湿、清热解毒、益气泄浊为治。 (二)脾虚不摄 治法:益气升阳,泄浊利湿,固精敛气。 方剂:黄芪人参汤(《脾胃论》)合五子衍宗丸(《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生黄芪15~30g;党参10~15g,白术15g,羌活10~15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五味子10g,车前子10g(包),芡实10~15g,苍术10g,黄柏6g,升麻3~6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羌活、升麻升阳疏风,菟丝子、五味子、芡实、枸杞子补肾固精,车前子、苍术、黄柏利湿泄浊。 加减:面浮肢肿加益母草、泽泻利湿消肿。热毒甚者加土茯苓、米仁、石韦,大蓟根、银花清利。肾虚腰酸加熟地、山萸内补肾。腹胀便溏加山药、扁豆、莲子肉健脾固涩,若血压增高者,去升麻、羌活,加杜仲、川断、桑寄生补肾而能降压。 变通法:脾气下陷、湿热甚者,可用清燥汤(《脾胃论》)加减,益气升阳、清热利湿,药用黄芪,党参,白术、黄连、黄柏、苍术、五味子,猪苓、茯苓、麦冬等。若脾肾俱虚者,用黄芪人参汤合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益气健脾、补肾滋阴。 (三)肾阴亏虚 治法:滋肾阴,清相火,渗湿利水。 方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合二至丸(《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知母l0g,黄柏6~10g,生熟地黄10~15g,山茱萸10~15g,茯苓10~15g,泽泻10~15g,牡丹皮10g,女贞子10~15g,旱莲草10~15g。 方义:生地、山萸、熟地滋肾阴,丹皮、知母、黄柏泻相火,茯苓、泽泻渗湿利水,女贞子、旱莲草朴阴血。 加减:头晕目眩加枸杞子、菊花、白蒺藜补肝息风,腰痛加桑寄生、杜仲强腰补肾。尿短加猪苓、车前子利水,血虚加阿胶、桑椹子补亦,津伤加玉竹、石斛、乌梅养阴生津。 变通法:可用左归丸<《景岳全书》)合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加减。 (四)肾阳虚微 治法:温肾通阳,化湿利水。 方剂: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药物:熟地黄10~15g,山茱萸10~15g,山药10~l5g,茯苓15~30g,泽泻10~lsg,牡丹皮10g,车前子10~15g,肉桂6g。淡附子6g,牛膝10~15g。 方义:肉桂、淡附子温肾通阳,熟地、山萸、山药补肾摄精,茯苓、泽泻、车前子化湿利水,丹皮凉血反佐,牛膝引药下行。 加减:颧红如脂加鹿角胶,龟胶大补精血,腰膝酸软加桑寄生,杜仲强筋壮骨,畏寒背冷、全身乏力、体虚易感者加黄芪、人参、白术、黄精补气,脘痞纳呆加藿香梗、生谷芽芳化开胃,尿少加桂枝、猪苓通阳利水,大量蛋白尿合用五子衍宗丸(《证治准绳》)加桑螵蛸、芡实补肾摄精。 变通法:可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合龟鹿二仙膏(《医便》)加减。 【医家经验】 (一)裘沛然治慢性肾炎经验 对年幼的、病程较短的慢性肾炎患者,常用五味药方(黄蓖、牡蛎、泽泻、黑大豆、大枣),而对年长的、病程较长的慢性肾炎患者,则选用八味药方(上方加巴戟天、土茯莓、黄柏)组成的处方,定名为补泄理肾汤, 1,用药配伍注重复合:慢性肾炎的发病环节较为复杂,可有脏腑虚实的偏颇、气血的失调,水湿、湿热、火毒、血瘀等病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治疗时必须随着临床的不同表现而略有变化。如以补泄理肾汤为基础方,根据临床的不同表现,还加用一些药物,采用表里同治、寒热兼施、利涩相配、补泻合用等四结合的方法。如对慢性肾炎临床症状不明显,仅镜检中看到少量蛋白尿或血尿,平素易患感胃者,除加大黄芪的剂量外,则加白术、羌活;若有鼻塞流涕、畏寒发热者,加用白芷、浮萍;若兼见咽痛喉燥、扁桃体肿大或咽喉充血者,白蔹、蒲公英;如水肿明显者,加用蝼蛄、葶苈子、桂枝;若腰痛颇甚者,加狗脊、细辛;血尿明显者加槐花、生地、丹皮;如蛋白尿严重者,加用诃子肉、杜仲、覆盆子。 2,用药要有选择性:即选药要精当,力求一药多能,特别要选用与慢性肾炎临床表现相关的具有多种作用的药物。往扶正治本治疗慢性肾炎的原则下,选用黄芪而不选用党参,因其有补气、固表、摄精、祛毒,和营、利永的功效,且无留滞之弊,大剂量黄芪则功用更为显著。再如在淡渗利湿药中选择泽泻,是因为泽泻人肾及膀胱,既能利水渗湿、泄热利尿,又有补益肾水的作用。又如黑人豆,李时珍谓“黑豆入肾功多”,许多本草书中载,黑豆词中下气、通经脉,治肾病时可利水活血解毒。故明代医家张景岳用“玄武豆”之法治疗冰肿。因此当代把该药作为治疗慢性肾炎的理想药物,临床也证明黑大豆确有纠正低蛋白血症的功效,巴戟天为补肾要药,能强阴益精,又能祛风除湿,治腰膝酸痛、脚气水肿等。 3,制方要有全面性: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是脾肾气血亏损与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等相夹杂,所以制方配伍必须补泻并施、标本兼顾。既要补益脾肾、制止蛋白质的流失,又要祛除风邪、利水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补泄理肾汤的组成即是重用黄芪为君药,配合巴戟天补臂;加牡蛎补肾扶正、化湿利水,既可补肾固涩以控制蛋白的流失,又可利水化湿以消水肿。黄柏与黄芪相配,增强补益作用;与巴戟天相伍,一阴一阳,前者滋肾水、益元阴,后者益元阳、补肾气,起到阴阳平补的作用。黄柏与土茯苓相配,有清热解毒利湿之效。再如土茯苓一药,能除湿解毒,健脾胃,强筋骨,利小便,具有能补、能和、能懈毒、能利湿等多种作用;与泽泻、牡蛎、黑大豆等相合,共奏补肾利水、解毒泄浊的功效。 4,加减要有针对性:对平素易因感冒诱发慢性肾炎发作的患者,用玉屏风散,但以羌活着代防风。两者虽同为辛温解毒,但防风无利水作用,用羌活入肾、膀胱二经,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又有利水燥湿作用。因此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说,羌括比防风更有针对性,它对肾炎病人预防感冒作用确比防风效果为好。在慢性肾炎患者出现扁桃体肿大、咽喉疼痛时则
预防预后:
其发生当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属肾失封藏,精气下泄。此外,又有因风邪湿热着肾,清浊相干,肾气受损,精微外泄、浊邪久恋引起的重要病理机制,从而造成邪盛正虚、迁延不愈的情况,甚至导致瘀闭毒阻、上关下格等。故在临床上,不可单纯敛精固涩,常需与祛邪药同用方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