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
什么是肠瘘?
肠瘘(intestinal fistula)分为内瘘与外瘘。内瘘的症状与处理随被穿通的不同空腔脏器而异,一般肠瘘系指肠外瘘,即肠管与体表相通的瘘。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的并发症,将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与症状,甚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处理难度较大,病死率高,应认真对待。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分类 任何原因引起肠壁破损,致使肠内容物流出体表称为肠外瘘。按其形态、数目、部位和流出的液量分为不同类型。 (一)按形态分 1.管状瘘 最常见,肠壁瘘口与腹壁外口之间有一瘘管形成,一般非手术治疗可以愈合。 2.唇状瘘 肠黏膜外翻与皮肤愈合而形成唇状。肠管暴露在外,且常有多个瘘同时存在,此类肠瘘需要手术治疗。 3.完全瘘(也称断端瘘) 肠管全部或接近全部断裂,肠内容物全部从瘘口流出体外,必须手术治疗。 (二)按数目分 1.单个瘘 多为手术或外伤所引起,临床多见,有自行愈合的可能。 2.多发瘘 常见于特异性感染,如结核、节段性肠炎所造成的肠瘘,瘘管复杂,需要手术治疗。 (三)按部位分 1.高位瘘 包括胃十二脂肠和距十二脂肠空肠悬韧带100cm以内的空肠肠瘘。 2.低位瘘 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以下的小肠瘘和结肠瘘。 (四)按流出的液量分 1.高流量瘘指每日空腹流出肠液量超过500ml。 2.低流量瘘 每日空腹流出肠液量少于500ml。 临床表现 十二指肠瘘流出物含有胆汁及胰液。空肠瘘流出黄色稀蛋花样液。瘘口位置越高、瘘口越大或瘘口远端有梗阻者,流出的消化液越多。多数肠瘘形成过程中有局限性和弥漫性腹膜炎,故有发热、腹痛、腹胀等感染症状。如无适当治疗,脱水、碱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恶病质等将很快出现。瘘口或手术切口周围常有皮肤糜烂。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一)口服染料检查 常用骨炭或美蓝口服后,如伤口内出现。即可证明有肠瘘。并从排出时间的长短和排出量的多少判断可能的部位及瘘口的大小。对走行迂曲、瘘管纤细的瘘,有时染料不从瘘口排出,故阴性结果不能除外肠瘘的存在。 (二)瘘管造影 在瘘管内插入导管,经导管注入碘油或其他造影剂,可了解瘘管行经的部位。 (三)肠道钡餐检查 对全面了解消化道内的情况如瘘的部位、肠腔通畅的程度、有无远端梗阻等能提供较全面的资料.有时可与瘘管造影同时进行。 (四)瘘管组织活检 可发现有无结核、肿瘤、放线菌病等情况。
疾病治疗:
肠瘘的治疗概要: 肠瘘要.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营养的补充、控制感染。经手术或瘘管放入双套管引流并负压吸引,使炎症及水肿消退,根据唇状瘘或管状瘘,采用外堵瘘道或放入硅胶片或乳胶片堵住瘘道。手术治疗。 肠瘘的详细治疗: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肠瘘位置越高,丢失体液越多,应每日记录出入量,测定血浆蛋白、血液生化变化,应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2.营养的补充 早期以完全胃肠外营养为主,3~4周以后可服要素饮食与胃肠外营养同时应用。适当补充血浆、全血、白蛋白。 3.控制感染 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4.负压引流 经手术或瘘管放入双套管引流并负压吸引,使炎症及水肿消退,可使局部组织修复形成瘢痕,瘘口逐渐收缩由大变小,管状瘘多可愈合。 5.堵塞瘘管 感染控制后,瘘管已形成。根据唇状瘘或管状瘘,采用外堵瘘道或放入硅胶片或乳胶片堵住瘘道,使肠液不外流,患者可经口服饮食补充营养,并能下床活动,使全身情况迅速 改善。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唇状瘘伴肠梗阻、管状瘘已上皮化或瘢痕化、怀疑恶变等。 2.手术时机 瘘管发生3个月以上,感染已控制,营养状况好转,血浆蛋白>60g/L,白蛋白>35g/L。 3.术前准备 ①瘘道造影,明确病情。②改善全身情况。③术前做好肠道准备。 4.手术方式 瘘管切除、瘘口肠壁楔形切除、肠修补术、肠部分切除术、肠瘘旷置、肠短路端端吻合术。 5.手术 应向管内注入美蓝,将有染色的组织切除干净,闭合肠壁瘘口。
预防预后:
病因 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1.先天性如脐肠瘘。 2.病理性 如Crohn病、溃疡型肠结核、晚期的恶性肿瘤等。 3.创伤性 腹部锐性或钝性创伤均有可能损伤肠管。 4.手术所致 手术为小肠瘘最常见的原因,如胃大部切除后胃肠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小肠、结肠吻合口瘘或手术损伤肠管致肠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