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
什么是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
苯丙胺(Benzedrine,安非他明,Amphetamine,苯齐巨林)系非儿茶酚胺类中枢兴奋剂,具有显著的中枢兴奋及外周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作用,能够产生自我欣快的感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物中毒、精神抑郁等。常用量为每次2~1mg,一般中毒剂量为15~20mg,成人最小致死量约为250mg,静脉快速注射120 mg即可致死。长期应用本药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可耐受一般的致死量。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1.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情绪激动、欣快、多语、焦虑不安、兴奋躁动、高热、幻想及谵妄。经过一段时间兴奋后发生神志朦胧和昏迷,呼吸浅表以致衰竭,甚至癫痫发作。 2.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的心血管系统表现 显著高血压或血压偏低、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和循环衰竭,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颅内出血也可发生。可因严重心律失常、癫痫发作、颅内出血或高热而死亡。 长期滥用可致体重下降、心肌病、妄想、偏执狂样精神病(苯丙胺性精神病),后者表现为精神激动、幻听、幻视及类偏执狂妄想。
疾病检查: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的诊断 根据有服用苯丙胺病史,出现交感系统兴奋的临床表现,结合血药浓度测定,基本可以诊断。血药浓度:治疗浓度0.02~0.03 mg/L,中毒浓度0.5 mg/L,>2.0 mg/L可以致死。
疾病治疗: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的治疗 本类药物无特效解毒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的一般处理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监护并稳定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对口服中毒者,宜尽早洗胃、催吐、导泻。 2.酸化尿液,加速排出 口服或鼻饲氯化铵,每次1~2g,tid,或维生素C 8g/d静滴,以促进毒物排泄。 3.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的对症处理 对极度兴奋或烦躁的患者,可用氟哌啶醇(Haloperidot)2~5 mg,每4~6 h肌注,或以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脉推射,如果效果不理想可加量使用,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1~2 mg,tid。高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可用氯丙嗪治疗,每次1mg/kg,每4~6 h一次,肌注。惊厥史可给予短效巴比妥类药物;显著高血压时,应使用酚妥拉明(Phentolamin)、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氧苯苄胺)、硝普钠(Natriinitroprusside)和盐酸乌拉地尔等血管扩张剂;快速心律失常可用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高温处理同高热。 4.腹膜或血液透析 严重中毒者可采用腹膜或血液透析,加速本药从体内清除。
预防预后: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的中毒机制 苯丙胺在中枢为兴奋作用,在外周发挥拟交感作用。中枢兴奋作用包括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幅度,对于间脑、脑干和皮层的兴奋作用可使肢体活动增加、睡眠减少、体温增高;大剂量使用可导致非随意动作,如摸索、耸肩、摆头,进一步可发展为震颤、随意运动障碍、木僵甚至抽搐发作。外周作用有使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兴奋、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松弛、瞳孔散大、膀胱括约肌收缩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