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感染
什么是拔牙后感染
?
常规拔牙后,拔牙创口感染极为罕见。拔牙后创口感染多发生于翻瓣去骨手术后,常为慢性,急性较为罕见。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一)急性感染 ①拔牙创疼痛、红肿、触痛明显,出现相应间隙感染的局部红肿热痛体征,张口受限;②患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③伴有间隙感染患者体温可达38℃以上,-白细胞计数增加,有核左移。 (二)慢性感染 拔牙创愈合不良,局部不适,拔牙创内有炎性肉芽组织,或脓性分泌物,X线片可见拔牙窝内有残留异物。 鉴别诊断 (一)拔牙后疼痛 牙拔除术时对软硬组织的创伤,包括器械对骨组织的创伤,用牙钻去骨时产热过甚的创伤,拔牙后遗留尖锐的骨缘或过高的牙槽骨间隔,牙龈撕裂等,皆能引起术后疼痛。多开始于拔牙后当日,疼痛多不严重,一般3~5 d内消失,多无张口受限和体温升高等症状。 (二)干槽症 一般于拔牙后3~5 d出现拔牙处持续性疼痛,并可放射至同侧耳颞头部。检查可见拔牙窝空虚,可探及粗糙骨面,窝内可存有腐败、恶臭的分泌物。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案 1,对急性感染主要为全身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保持口腔卫生,如并发间隙感染、脓肿时,应予以切开引流,支持疗法等。 2,对慢性感染者应积极清除拔牙创异物及炎性肉芽组织,并根据情况给予口服抗生素。
预防预后:
病因 1.拔牙时间较长,损伤较大。 2,异物的残留,如碎牙片、碎骨片、牙石、残留的肉芽组织等未能清除干净,为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 3,感冒、发热或疲劳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为感染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