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
什么是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不是一种常见肿瘤。因其发病隐匿,一旦发现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中药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本病的症状与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速度和压迫周围组织有关,可出现胸痛、咳嗽、气急、声嘶、吞咽困难、上腔静脉受压和胸腔积液等症状和体征。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结胸”、“胸痹”范畴。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1.症状:至少一半的纵隔肿瘤患者没有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无意中被发现。纵隔肿瘤的症状表现为两类:肿瘤压迫或侵犯周围结构引起的局部症状或副瘤综合征等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没有症状的肿瘤多为良性肿瘤,相反,有症状的肿瘤多为恶性。如上腔静脉综合征、Homer综合征、声音嘶哑和其他神经侵犯造成的异常常见于恶性病变。呼吸系统症状;由于胸廓上口与颈部间隙相通,肿瘤易从该处扩散,如肿瘤侵入或压迫肺及支气管.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急。如并发感染或形成肿瘤支气管瘘,会有咯血、发热。神经症状:肿瘤压迫神经导致肋间神经痛或感觉异常,音哑。其它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吞咽困难。 2.体征:肿瘤压迫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会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有颈部及胸壁浅静脉怒张,面部肿胀。
疾病检查:
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常规的后前位和侧位胸片能够确定肿瘤的解剖定位、外形、大小、密度、有无钙化以及钙化的形式等,从而初步判断肿瘤的类型。食管吞钡检查可了解食管或邻近器官是否受压。增强cT扫描能较普通平片提供更多的信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肿瘤的特性、肿瘤的范围、对周围器官组织的侵犯情况。MRI对鉴别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更有帮助,并能鉴别治疗后残留组织是肿瘤还是纤维化。如果怀疑胸内甲状腺肿,可作放射核素131I扫描,对异位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二)血清学检查 一些纵隔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或有特定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中这些物质有助于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治疗后疗效评价以及监测肿瘤复发。例如,一些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对于男性前纵隔肿瘤患者应检查这些指标;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对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也有帮助。 (三)组织学检查 肿瘤的最终诊断和随后的治疗需要获得组织学的证据,获得纵隔肿瘤组织的方法有多种。气管镜可以了解支气管受压情况、程度,肿瘤是否已侵入支气管,从而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经气管镜针吸活检对纵隔原发肿瘤诊断价值有限,但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转移性肿瘤多可以通过穿刺活检得到诊断。经皮穿刺进行肿瘤组织活检,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在X线透视、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能够更好地定位、确定进针位置和进针深度,提高这项技术的敏感性。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细针吸引,进行细胞学检查,或用较粗的切割针获得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前者对于诊断癌性病变已经足够,但对多数纵隔肿瘤(如胸腺瘤、淋巴瘤)则需要进行组织活检。经皮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可以达到90%。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咯血,多不严重,需要插管引流的气胸仅占所有气胸患者的5%。其他的外科方法包括纵隔镜、胸腔镜、纵隔切开、开胸探查等,创伤较大,对于一些恶性肿瘤并不适宜,但这些方法能够获得更多的肿瘤组织,对穿刺困难或诊断困难的可以考虑采用。 鉴别诊断: 1.中央型肺癌: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X线表现为肺门肿块.呈半圆形或分叶状。支气管检查常能见到肿瘤,痰中可查到肿瘤细胞。 2.纵隔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常无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低热、盗汗等轻度中毒点。鉴别困难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或给短期抗结核药物治疗。 3.主动脉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体检时可听到血管杂音,透视可见扩张性搏动。逆行主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 【实证】 1.痰气凝结证:体内有形痰饮之邪积聚上焦,临床可见脾背部作痛,胸内胀闷不适,咳嗽气短.痰吐不畅.胃纳不佳,舌苔腻脉弦滑。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濡滑。 2.痰瘀壅肺证:痰凝日久入络损伤血脉,或酿成壅塞,阻碍肺气疏泄。临床可见胸闷、咳嗽有痰而粘滞.呼吸气促、活动尤甚,饮食二便如常,舌质暗或瘀斑瘀点.苔薄黄微腻,脉弦。 3.湿阻中焦证:湿邪阻滞脾胃.影响运化功能。临床表现为胸痛,脘腹胀满,纳呆倦息,头昏嗜卧,苔白厚腻,脉沉细缓。 【虚证】 1.脾虚不健证:起病缓慢,伴有肢体软弱无力,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咣白或萎黄无华。面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阴虚痰热证:病程日久,损伤肾阴.症见乏力腰酸,手足心热,胸闷气紧.咳嗽痰稠,舌红苔白.脉弦细。
疾病治疗:
纵隔肿瘤的治疗概要: 纵隔肿瘤可通过辨证论治等中医治疗。手术是治疗纵隔肿瘤的主要方法。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他禁忌症,均应外科治疗。禁忌手术而可根据病理性质给予放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纵隔肿瘤的详细治疗: 纵隔肿瘤的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实证】 (1)痰气凝结证 治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主方:海藻玉壶汤或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海藻30g、昆布15g、贝母15g、半夏10g、青皮6g、陈皮lOg、当归15g、川芎10g、连翘lOg、南星9g、枳实12g、茯苓15g、石菖蒲30g、竹茹15g。 胸闷憋喘者可加厚朴、苏梗、代赭石、车前子等宽中理气,降气通利:有痰瘀化热之象者.加黄柏、栀子、丹皮、泽泻等清热利湿。 (2)疲瘀壅滞证 治法:行气化痰,活血化瘀。 主方:大七气汤 常用药:瓜萎20g,薤白15g,半夏15g.青皮10g.陈皮12g.桔梗12g,藿香12g.桂枝10g.桃仁12g,红花10g,香附10g,蒲黄12g,五灵脂12g,夏枯草30g。肿块明显者加鳖甲、穿山甲、生龙牡等以软坚散结;疼痛明显者可加柴胡、延胡索、穿山甲、全蝎、蜈蚣等疏肝活血,搜剔络道;瘀血明显,舌质紫暗,脉涩者可加莪术、三七、地鳖虫等加强活血化瘀力量。 (3)湿阻中焦证 治法:健脾除湿.理气化瘀, 主方:除湿汤台木香枳术丸加味。症状。在肺门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有时在淋巴结中可见到钙化 常用药:苍术12g,厚朴10g,陈皮10g,藿香lOg,半夏1Og,枳实10g,没药10g,云苓15g,丹参30g。气短胸痛者可加厚朴、半夏、瓜蒌、檀香等宽中理气止痛:隐隐疼痛者可加丹参、没药、蜂房等活血化瘀;病程久者可黄芪、三棱、莪术等以扶助中气、化瘀散结;胃纳不佳,腹中胀满者加鸡内金、神曲、山楂等健脾和胃。 【虚证】 (1)脾虚不健证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主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山药30g,当归18g.陈皮12g,莲子肉30g,薏苡仁30g,砂仁6g,桔梗12g,白扁豆15g,白茯苓18g,升麻12g,柴胡12g。食积不运,脘腹胀满者可加谷麦芽、山楂、神曲等健脾助运,导其食滞;食欲减退、口干咽干较甚者可加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石斛等滋养胃阴。久病气血两虚证见面色恍白,者可重用黄芪、党参、当归,加阿胶以补养气血。 (2)阴虚痰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解毒软坚。 主方:消瘰汤加减。 常用药:玄参l2g,川贝12g,生牡蛎12g,全瓜蒌1Og,薤白10g,赤芍10g,桃仁1Og,红花10g,半枝莲15g.青陈皮各10g,海藻10g,昆布lOg,当归10g,全蝎6g.白花蛇舌草30g,紫花地丁10g。肝气郁滞加柴胡、香附、青皮等;痰多瘀络者加半夏、白芥子等:腰膝疼痛,午后潮热者可加龟板、熟地、女贞子滋阴清热:腰脊酸软者可加续断、补骨脂、狗脊等补肾壮腰;若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兼有神疲,怯寒怕冷者,可加仙灵脾、鹿角霜、紫河车、附子、肉桂,或服用鹿角胶丸等。 2.中成药治疗:西黄丸:口服,1次3克,1日2次。 平消胶囊:口服,1次4~8粒,1日3次。 3.药物外治方法:纵隔良性肿瘤外用敷剂:干蟾皮、 防己、元胡、血竭、乳香、没药、冰片、生黄等精制成外用剂,湿敷,每日2~3次。 热敷消癌散:壁虎、泽漆、华蟾、三七、黄芪、当归、熟地等精制成外用剂,湿敷,每日2~3次。 华蟾猫眼草:华蟾30g,猫眼草30g,红花15g,独活15g,羌活15g,水蛭15g,土鳖虫15g,当归15g,川鸟10g,草乌10g,透骨草l5g,乳香10g,没药10g,皂矾10g,莪术15g,三棱15g,元胡15g,甘遂(炙)1Og,商陆15g,干姜15g。研粉装入布袋蒸30分钟,后洒酒50ml。布包外敷于癌灶相应部位,每次30分钟。 4.中药专方疗法:瘿瘤神方《红炉点雷》:海带30g,海藻30g,昆布30g,海浮石30g,紫背天葵60g,夏枯草60g,连翘60g,贝母30g,桔梗30g,天花粉30g,皂刺15g。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 一支箭方《外科瘤学心镜录》:白及4.5g,天花粉3g.白芷3g,牙皂3g,金银花5g,乳香3g,半夏3g,川贝3g,穿山甲4g,当归4g,甘草1.5g。上药共为细末,生姜两片,水煎去渣,入黄酒一小杯中.分两次服。 夏枯草、牡蛎各30g,生地、丹参、昆布、海藻各12g,赤芍、玄参、桃仁、炒白术各lOg,天龙2条。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丹参、红花、白术、黄芪、党参、淮山药各25g,清半夏、白芍、三棱、莪术、柴胡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 石菖蒲、郁金、紫草、夏枯草、山慈菇、陈皮、茯苓、川芎、全当归、赤芍药、半夏、柴胡、石斛、功劳叶、莪术、沉香、紫豆蔻、鹿角霜、水蛭等。每日服l剂。 莪术10g,三棱10g,山慈姑lOg,当归15g,木香10g,郁金10g,胆南星10g,牡蛎3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付,煮2次.早晚各服1次。 (二)西医药治疗 手术是治疗纵隔肿瘤的主要方法,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放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他禁忌症,均应外科治疗。即使良性肿瘤或囊肿毫无症状,由于会逐渐长大,压迫临近器官,甚至出现恶变或继发感染,因而均以采取手术为宜。对有包膜侵犯的恶性胸腺瘤应考虑术后放疗,恶性纵隔肿瘤若已侵入临近器官无法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则禁忌手术而可根据病理性质给予放疗或化学药物治疗。常规照射结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stereotactic conformal radiotherapy,SCRT)可控制肿瘤生长,减轻压迫症状。
预防预后:
纵隔位于胸腔的中部,两侧是胸膜腔,上界为胸廓入口,由第一胸椎、第一对胸肋和胸骨上缘围成,下界为膈肌,前方为胸骨和部分肋软骨,后方为胸椎前缘。纵隔内含有多种器官和组织,因此可以发生各种类型的囊肿与肿瘤。食管、气管及主支气管位于纵隔内,其发生的恶性肿瘤归在相应系统的肿瘤内,原发性纵隔肿瘤不包括此类肿瘤。上海市胸科医院报道的1228例纵隔肿瘤中,以胸腺瘤最多,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和畸胎瘤,其他如囊肿、胸内甲状腺肿瘤、气管囊肿相对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