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皮肤粘膜溃疡
什么是职业性皮肤粘膜溃疡
?
职业性皮肤粘膜溃疡主要由化学性因素引起,如铬、铍、镍等化合物及酸硷类化合物,可对皮肤发生刺激性和腐蚀性损害,导致皮肤粘膜出现溃疡。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方法】 有长期接触低浓度铬、铍等化合物,以及酸、碱类化合物的职业史,除皮肤黏膜发生溃疡外,皮炎和湿疹可同时出现,有时尚伴有全身性中毒症状。 【诊断特点】 每见于手指、指关节、手背及前臂、小腿等直接接触部位,偶尔累及鼻、眼结膜,损害易发生于皮肤原有破损处,早期溃疡可略有疼痛,以后不痛,炎症不明显。溃疡按化学性状出现凝固性坏死(酸类)或液化性坏死(碱类);铬酸等引起“鸟眼状”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炎症不明显,上覆干燥黑痂,有一定特征性。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脂质渐进性坏死、溃疡以及环状肉芽肿相鉴别。
预防预后:
【病因及分类】 皮肤粘膜溃疡发生于接触铬、镍、铍、钴、锌、铜、砷等盐类化合物质的工人,以及接触盐酸、硝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铍、碳酸铍等化学物质的工人,轻者为灼伤、重者产生溃疡。发病原因是由于上述化学物对皮肤粘膜的原发性刺激所致。 一般根据其理化性状分凝固性坏死溃疡及液化性坏死溃疡。 1.凝固性坏死溃疡 如铬、镀、砷、钴等可引起凝固性坏死溃疡,呈“鸟眼状”溃疡。盐酸、硝酸、硫酸、氢氟酸等酸类化合物也引起凝固性坏死而发生溃疡。 2,液化性坏死溃疡 如氢氧化钠等碱类化合物引起液化性坏死而致溃疡。 【发病机理】 职业性皮肤粘膜溃疡均因化学物致原发性刺激所致。以铬为例,金属铬本身并无作用,但其六价铬化台物,如铬酸,重铬酸钠,则为强氧化剂,对皮肤黏膜组织有很大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皮肤接触后可发生溃疡,并可引起鼻中隔溃疡以致穿孔。又如镀盐结晶或硫酸液、氟化铍溶液溅入皮肤,尤以微小皮损处可发生溃疡,处理不当还可逐渐向深处发展,也可发生鼻中隔粘膜溃疡。由于铬酸等化合物具有麻痹神经末梢作用及杀菌作用,故溃疡一般不痛、亦不易继发感染。 【病理生理】 铬、铍等化合物与皮肤接触,尤其是与不完整的皮肤接触后,可破坏皮肤组织形成溃疡。初期为浅在溃疡,如处理不彻底,上述化合物存在于溃疡基底继续作用,使溃疡越来越深,有时可深达骨膜,呈圆形或椭圆形,由米粒大到蚕豆大,边缘隆起,,基底深,表面有坏死痂覆盖。长期吸入上述蒸气或粉尘可引起鼻中隔粘膜损害,由轻度糜烂直至鼻中隔软骨破坏而穿孔。早期为急性卡他性鼻炎表现,溃疡形成后常有鼻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