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食物中毒
什么是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可因误食毒蕈或因粮食类食物贮存不妥,对人体有害的真菌生长繁殖,产生真菌毒素所致。1次大量食入可产生急性中毒;长期小量食入,有人认为可成为致癌物质而与某些疾病,如原发性肝癌有关。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症状可于半小时内出现,临床症状主要有呕吐、腹泻、上腹灼热感;也可出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惊厥、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因周围循环衰竭或呼吸麻痹而致死亡。 毒蕈中毒因毒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起病时多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临床分四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中毒性肝炎型,各有相应表现,晚期严重者均可出现呕血和血便,患者常合并皮肤紫癜。
疾病检查:
辅助检查 1.毒物检测 毒物分析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有条件时应收集剩余毒物、可疑食物、水,患者呕吐物、抽取胃内容物、第一次洗胃液、尿、血、大便等尽早送检。及时毒物检测可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评判预后。 2.实验室检查 一般需检查血、尿、便常规、心电图、电解质,另外,根据中毒种类或可能损伤的脏器进行针对性检查和监测脏器功能,毒蕈中毒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等。
疾病治疗:
治疗 1.立即停止食用被有毒真菌污染的食物,以粮食类为主,亦见于霉变甘蔗。这类食物必须彻底销毁,绝不能以任何制作方式再充作食用。因为真菌毒素即使经高热煮沸、煎炸,均不能被破坏,食入后仍有继续危害机体的危险。 2.对有恶心、呕吐或休克的急性中毒者,应补充液体及抗休克治疗。 3.对惊厥者可用镇静剂;有呼吸循环衰竭者,按一般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处理。 4.慢性中毒有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者,可用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小量多次输血,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5.慢性中毒者因贫血,肝、肾功能受损,抵抗力减低时,应注意防止继发感染。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应选用适当抗生素治疗。
预防预后:
病因: 真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毒蕈引起,由麦角菌、镰刀菌、青霉菌等所致的食物中毒尚少报告,人进食受污染的谷物可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