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
什么是早期乳腺癌?
目前认为,早期乳腺癌应包括两个概念,即病理早期癌和临床早期癌。肿瘤直径小于2cm的癌灶不一定是早期癌。确切地说,只有原位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期癌,而To~T1NoMo期仅为乳腺癌的早期阶段。但是,目前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应该纵观临床早期癌的预后,无论肿块大小,其局部治疗后的长期无瘤生存率高于90%,亦可称谓早期乳腺癌。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需要个人的自查与临床多科室医师的紧密配合,严格地讲,真正意义上的早期乳腺癌诊断应该针对临床小乳腺癌(肿瘤直径≤1cm)和亚临床状态的乳腺癌患者而言。在临床查体中,一些体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如;导管内癌的发病多在乳头下,在乳晕周围触及大小不等的组织增厚,部分病例无肿块;25%~40%表现为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其中40%以上做细胞学检查可找到癌细胞。乳管造影及钼靶x线摄影可协助发现和诊断。小叶原位癌在临床触不到肿块,仅仅为增厚的乳腺组织,经活检后方可确诊等。 然而正如其他系统肿瘤的诊断一样,其最终诊断或最具权威性的诊断要依赖于痛理学的检查,其中乳头溢液的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物的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和术中的快速冰冻切片等都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早期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也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多种癌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不仅对乳腺癌的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国外文献报道,通过针吸活检穿刺进行乳腺癌可疑病变中微量DNA或RNA的提取,并从分子水平检测基因异常,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
疾病检查:
诊断 早期乳腺癌因肿块小或不能触及乳腺肿块而使临床检查无阳性发现,因此延误诊断,从而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资料显示,乳腺钼靶筛查可以发现90%左右临床上扪不到肿块韵导管原位癌,因此,美国癌症协会在1997年修订的乳腺癌钼靶筛查、临床体检和自我检查三结合普查指南,仍然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方法。而其他影像学如乳腺超声、MRI等,以及纤维乳管内镜和影像学引导下的微创活检等检诊手段的展开,使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 1.影像学诊断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研究较深入的方法。 (1)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摄片是迄今唯一有效的乳腺癌普查手段,它具有操作简便、诊断迅速、图像易于留档和复核等优点,是使用时间最长且较为成熟的方法。X线下早期乳腺癌的两种直接征象是微小钙化和软组织块影,钙化是早期癌的常见征象,尤其见于无肿块的导管原位癌,其形态有线样分支状和颗粒点状,不规则分布或呈簇样分布。非钙化的早期癌往往为带有毛刺的结构紊乱或软组织影。美国健康保险计划组织(HIP)普查所发现的乳腺癌中,约50%临床触不到肿块和70%的导管原位癌是因钼靶发现微小钙化而被检出。但其缺点是对一些致密型乳房显影不满意,容易漏掉小的癌灶。 (2)超声诊断:随着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引入,以及三维立体成像技术的升级,超声诊断成为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在体检和乳腺钼靶发现异常病灶的情况下结合使用。其优点是:对囊,实性肿瘤及致密型乳腺肿块的诊断分辨力强。诊断符合率高;并且可以通过CDF对病灶的血流描述对病灶的性质作出鉴别。但是超声对1cm以下的肿块诊断特异性差,受操作者影响大,无法做到全乳腺显像。 (3)磁共振成像(MR1):X线钼靶摄影对一xie致密型乳腺和深部病灶检查不满意,并且不能有效评估病灶的血供,而动态增强MRI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显示了一定优势。动态增强数字减影技术能较好地去除脂肪高信号对图像评估的影响。能提供更清晰、直观的病灶形态学信息,配合MIP技术的应用。可显示病灶周边异常血管,描绘SI-Time曲线评估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早期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①病灶形态多数表现为片状,团块状强化区域,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②MIP;多数病灶周边可见细小密集血管影;③S1--Time曲线大部分为Ⅱ型和Ⅲ型,少数为I型。 2.纤维乳管内镜检查 日本学者Okazaki首先开发应用的纤维导管内镜(fiberoptic duectoscopy,FDS)对于以乳头血性溢液为首发症状的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大大提高。它可以通过一根内径小于lmm的光导纤维组成的乳管内视系统插入至乳头远端5~6cm的Ⅲ~V级导管,发现放大的乳管内小癌灶,并结合盥洗液细胞学检查、乳管内刮取活检等,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 3.影像学引导下的微创活检 组织学检查既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亦是早期诊断的最后一步。而影像学引导下的定位话检技术可以准确诊断乳腺癌的亚临床病灶。对于To期乳腺癌,一般需要在超声或x线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施行,故又称为x线立体定位空芯针活检术。它采用的是11~14gauge的较粗切割针,所取得组织可以做石蜡切片检查,得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其假阴性率仅为1.5%~2%。明显优于盲目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疾病治疗:
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已发生变革。其核心是把乳腺的早期仅在局部发展的观点转变为早期即远处扩散的全身性病变的观点。即:癌细胞在早期可进入肿瘤本身的血管而发生全身播散。这一理论变革,使得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发生巨大变化。自1954年Musta—Kallio报道了首例对乳腺癌行肿瘤切除,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成功,使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逐步得到重视和应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行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5年局部复发率为4.6%~6.1%,5年生存率为80%~100%,美容效果满意和一般达到92%左右,疗效接近国际水平。 虽然乳腺癌手术方法不断简化,但是腋窝淋巴结清扫一直是乳腺癌手术判定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必要步骤,然而ALND易导致患侧上肢疼痛、麻木、淋巴水肿和活动障碍等,尤其是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ALND成为过度治疗。因此近十年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经迅速成为外科处理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预防预后:
早期乳腺癌病因概要: 早期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分为4大方面:病理表现为,导管内癌大体标本见肿瘤的大小不等;小叶原位癌,大体标本见病灶孤立地分散于乳腺内;良性肿瘤癌变,变在原发良性疾病的基础上;乳头Paget病,表皮内存在非典型细胞增殖。 早期乳腺癌详细解析: 1.导管内癌 大体标本见肿瘤的大小不等、圆形极不规则形、无包膜。切面见癌组织累计范围较广,呈散在的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境界不清,肿瘤表面呈黄色。镜下特点是癌组织位于扩张的导管内,基底膜完整。根据导管癌组织结构不同,分实体型、粉刺型、乳头状型、筛状型及管状型。 2.小叶原位癌 大体标本见病灶孤立地分散于乳腺内,一般少有肿块形成,常与乳腺小叶增生或乳腺囊性变同时并存。镜下可见病变累及一个或数个小叶,小叶完整、增大、腺管变粗,聚集成簇;腺管失去双层结构和柱状上皮的特点,但无基底膜受损。肌上皮往往消失。其细胞可较正常细胞大,核大,核内染色质细致,核膜不规则,着色淡,桉分裂象少见;或细胞核深染,异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3.良性肿瘤癌变 变在原发良性疾病的基础上,腺管、腺泡上皮呈复层,细胞形态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常见,其细胞排列极性紊乱,形成灶性原位癌。 4.乳头Paget病 表皮内存在非典型细胞增殖,核大,细胞质丰富、透明或局部浓染。在病变中心及表皮的下部,细胞常呈小簇状排列,而在病坐的周围及表皮上部多呈单个细胞散在分布。输乳管内可见高分化的导管原位癌和乳头Paget病融合在一起。 5.小病灶乳腺癌 大体标本多无明显的肿块或仅局部有较硬的组织,无包膜。切面结节单个直径小于2cm,在原位癌的基础上,癌细胞呈点状或局部突破基底膜或浸润到间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