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什么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为0.49%。其发病与感染有关,分析254例肾活检,其中免疫复合体肾炎占85%。各种致病微生物感染后,在体内形成免疫复合体,沉积于肾小球,引起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肾炎复发、加重和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这一病理过程,中医学看作湿热毒邪所导致的病理变化。湿热毒邪就是致病微生物,热毒易解,而湿热黏滞难去,尽管控制了原发感染病灶,但湿热滞留伤肾。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蛋白尿:正常人尿中因蛋白含量低,临床上尿常规的定性试验不能测出。当尿蛋白超过150mg/d时,尿蛋白试验定性阳性,称为蛋白尿。 2.血尿: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为血尿。 3.水肿可分为两种: 1)肾病性水肿:长期、大量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过低,血浆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渗人组织间隙,产生水肿; 2)肾炎性水肿:肾小球虑过率下降而肾小球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和肾小球过滤分数下降,导致钠水潴留。 4.高血压:肾小球病常伴高血压,慢性肾衰竭患者90%出现高血压。持续存在的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5.肾功能损害: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常导致急性肾衰竭,部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蛋白尿控制不好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随着病程进展至晚期常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
疾病检查:
肾湿热证反复发作导致血瘀,最后出现严重的肾血瘀证,表现为肾衰而不治身亡。肾湿热证的发作,破坏了肾小球的功能单位,增加肾实质的纤维化,体积缩小。
疾病治疗:
近些年,从病理角度来讲,湿热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清利湿热法也逐渐成为肾小球疾病的主要治法之一。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湿热证发病率为47,95%一100%。熊宁宁等湿热证发病率为65,30%,湿热伤肾是肾小球疾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说明肾湿热证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程中很常见,且作为主证普遍存在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各证之中,常常由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发作而被临诊中医师作为首证处理。湿热不但与肾炎或肾病的病情活动有关,而且也是导致以及加重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抗菌素可以杀灭湿热毒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是必要的,但仍需强调中医治疗湿热证。湿热贯穿于肾小球肾炎全过程,“热毒”应该用“致病微生物”取而代之。
预防预后:
致病微生物第一次入侵人体,发生肾炎肾湿热证。肾湿热证反复发作,导致本虚,由肺虚而脾虚、肝虚,最后肾虚。由阳虚加重,甚而及阴,导致阴虚。具体表现为肺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及肝肾阴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