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血尿
什么是药物性血尿
?
药物致血尿的发病机制至少有三种,即肾毒性、过敏性和机械性。血尿可以是症状性,也可无症状性;可以是肾小球性,也可以是非肾小球性。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结合当时用药史分析。有口服以上药物及食物史,尿常规中无隐血及红细胞要考虑为假性血尿。对肾小球源血尿应着重内科检查,如尿沉渣找红细胞管型、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化验及肾穿刺病理检查等;对非肾小球源红细胞血尿应着重泌尿外科检查,如尿脱落细胞、膀胱镜检查、肾孟造影、CT检查等。
预防预后:
(1)肾毒性:血尿系由损伤肾小球所致,严重的可致急性肾衰竭。这类药物包括: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索、链霉素等),注射用新霉素,两性霉素B,对氨基水杨酸,汞制剂和金制剂等。 (2)过敏性:药物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肾小球、肾小管或肾间质病变。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 oxacillin),氨苄青霉素、保泰松、多粘菌素和磺胺类药物。临床表现类似肾炎。 (3)机械性:此类药物通过在肾小管形成结晶,机械性损伤肾小管引起血尿。常用药物有:磺胺类,细胞毒性药物(体内产生大量尿酸,肾小管中形成尿酸结晶),如6-MP、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等。高渗性利尿剂在肾小管内造成高渗致肾小管损伤。 临床上常用的感冒通也可致血尿,其机制可能是双氯灭痛抑制前列腺素致肾血管强烈收缩,也可能是过敏反应。肉眼血尿发生于服药当日,停药后血尿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