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
什么是厌食症?
厌食症,又称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常过分担心发胖,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本症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症状。常在l3~l4岁起病,发病高峰在17~18岁,85%的病人发病年龄为13~20岁。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厌食症和贪食症在临床表现上常常有一定的交叉,40%~50%的厌食症患者有过发作性暴饮暴食,而约50%的贪食症患者有过厌食的历史。研究资料还显示,厌食症患者常伴有其他心理障碍,如80%伴抑郁,21%伴自杀企图,55%伴焦虑,66%伴强迫症状,20%伴有冲动行为,这些并发症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治疗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起病隐匿 起病隐匿,以致家里人不易发现,最初患者仅是偶尔几次的不进食,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规律性的节食,以致出现进食后引吐,参加剧烈运动,吃减肥药、喝减肥茶,参加各种与减肥有关的活动,如学习班等,交流减肥经验,心得,体会,最后发展成条件反射,一听到吃饭就恶心、呕吐,总说自己不饿,体重明显减轻,营养缺乏。出现头晕、头昏、眼花低血糖等反应,稍活动就出汗。 (2)体象障碍 厌食症的主要表现往往是围统体重减轻而进行的。患者由于长期刻意挖制食欲不敢吃饱,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食量进一步减少。随着“减肥”的深入而真的出现食欲减退现象。患者在发病早期,仅有体重减轻的现象,仍能正常工作学习,同时,由于刻意增加活动量、继续减肥、继续节食、体重持续下降。病程后期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产生浮肿、乏力、消瘦和心率减慢等症状,最后产生心、肝、肾、脑等器质性损害,然而至此病人仍然不愿进食,以致骨瘦如柴、皮包骨头、病情继续恶化,出现重度营养不良甚至并发其他躯体疾患如感染,严重者有死亡的危险。国外有人报告5%~10%的患者会死于自身的强迫饥饿,国内严重病例少见。 (3)内分泌功能障碍 由于营养不良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少年女性常因月经初潮迟迟不来,来了月经的会出现闭经、乳房不发育,或停止发育或发育迟缓,男性少年儿童第二性征不明显,生长停滞。 (4)其他 部分厌食症患者还伴有贪食发作,以及贪食发作后的引吐现象。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1)CCMD-3 ①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 ②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l项: ·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 ·自我诱发呕吐; ·自我引发排便; ·过度运动; ·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 ③常可有病理性怕胖;指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并且病人给自己制定一个过低的体重界限,这个界限远远低于其病前医生认为是适度的或健康的体重。 ④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停经至少已3十月连续月经周期,但妇女如用激素替代治疗可出现持续阴道出血,最常见的是用避孕药),男性表现为性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可有生长激素升高,皮质醇浓度上升,外周甲状腺素代谢异常,及胰岛素分泌异常。 ⑤症状至少已3个月。 ⑥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此时只诊断为神经性厌食)。 ⑦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如脑瘤、肠道疾病-侧如Crohn病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说明:正常体重期望值可用身高厘米数减105,得正常平均体重公斤数。或用Quetelet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进行评估;有时厌食症可继发于抑郁症或强迫症,导致诊断困难或在必要时需并列诊断。 (2)ICD-10 ①存在体重减轻,或儿童缺乏体重增长,导致体重比正常或按其年龄及身高预期的标准低至步15%。②体重减轻是自己不用“发胖性食物”有意造成的。③存在认为自己太胖的自我知觉,对发胖存在强烈的恐惧,导致强加给自己一个较低的体重限度。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广泛的内分泌紊乱,在女性表现为闭经,在男性表现为性兴趣丧失和性功能低下(一个明显的例外是厌食症妇女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最常见的是口服避孕药时,出现持续性的阴道出血)。⑤此障碍不符合神经性贪食(F50.2)中的①及②条标准。 说明:下列特征支持本诊断,但并非必需因素:自我引吐、自行导致的通便、过度运动、服用食欲抑制剂和(或)利尿剂。 如果在青春期前发病,则青春期发育会放慢甚至停滞(生长停止,女孩乳房不发育和原发性闭经;男孩生殖器会呈幼稚状态)。随着病情恢复,青春期发育多可正常完成,但月经初潮延迟。 (3)DSM-Ⅳ ①拒绝保持与自己年龄及身高相适应的最低或较重的正常体重(例如,设法减轻体重至应有体重的85%以下;在生长发育阶段不保持应该达到的体重,以致低于应有体重的85%以下)。②即使已在应有体重以下,仍强烈地害怕体重增加。③患者对自己体重或体型的看法有问题,过分夸大自己对体重或体型的评价,或者否认目前体重过低的严重性。④已有月经的女性,出现停经,也即至少已经停止月经3个连续周期(如果月经靠应用性激素,如雌激素来维持。也可视为停经。) 【鉴别诊断】 厌食症状可见于一些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因此,诊断厌食症时应主要与某些可引起消瘦的躯体疾病(如肿瘤、结核),抑郁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贪食症相鉴别。厌食症有一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患者认为自己过胖,并否认自已有这种观点与异常的进食行为。如果病人在厌食发作期间出现贪食与导泻行为,即只诊断为厌食症的爆发型。 厌食症与减肥的区别 目的不同:虽然二者均以减轻体重为目的,但减肥的目的在于减去多余脂肪,配合体育锻炼、达到形体上的完美,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而厌食症的目的在于使体重不断下降,达到一种“病态、虚弱”之美,其行为属盲目减肥。 要求体重不同:减肥者要求体重达到并维持在标准体重,而厌食症患者即使达到标准体重仍有减轻体重的愿望。 采取措施不同;减肥一般是适量控制饮食,只减少主食的摄入,同时注意各种必需物质的摄取,是在保证身体健康需要的前提下进行的,运动量亦是适量的。而厌食症的患者对所有食物全面限制,运动量是强迫的近乎残酷的超负荷的运动。同时,厌食症患者在被家属、亲友强迫进食后,一般会立即自我诱吐,将所有食物吐出。 对内分泌影响不同:正常减肥对内分泌无影响。而厌食症患者后期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现象如闭经等。 可见,厌食症对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轻者它可以影响到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府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疾病治疗:
厌食症的治疗概要: 厌食症首先要以耐心和诚恳的态度洋细了解致病的心理一社会因素,并努力帮助病人消除病因。首先是恢复正常的体重,其次是心理治疗,往往还要合并药物治疗。在少数情况下,要对患者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或通过鼻腔插入胃管给予食物。对于合作的患者还可进行系统脱敏治疗。 厌食症的详细治疗: 【治疗】 厌食症一经确诊,医务人员首先要以耐心和诚恳的态度洋细了解致病的心理一社会因素,并努力帮助病人消除病因。本病常发展为慢性,病情时好时坏,部分可自愈或经治疗而痊愈。治疗包括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研究资料显示半数以上厌食症可完全恢复正常,25%病情明显改善,20%发展为慢性,死亡率约为5%,自杀是主要手段,此外,也有并发感染而死亡等。 本病的治疗往往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恢复正常的体重,其次是心理治疗,往往还要合并药物治疗。最初治疗一般均在医院进行,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坚定而温和地鼓励患者进食。在少数情况下,要对患者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或通过鼻腔插入胃管给予食物。 (1)躯体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者,首先在取得患者合怍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进食计划,对每餐热量的摄入制定严格的标准,鼓励患者努力做到,说明营养缺乏的危害,如影响大脑及身体的发育,在患者做到后要给予适应的奖励,以强化坚持进食计划。对于病情严重的一定要住院强迫治疗,以免病情恶化,特别已有严重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患者如对月经不调、闭经的患者一定要住院系统治疗或在医师指导下少量使用激素。要及时补充营养,可通过静脉补液,输白蛋白,输血及鼻饲,在躯体情况好转并配合治疗的情况下可试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但用药剂量要逐渐递增以免出现严重的低血糖,胰岛素低血糖治疗有利于改善躯体营养,增加患者的食欲,强壮身体。 一般认为厌食症与抑郁症有关,因此,目前多采用抗抑郁药来治疗,如氯丙米嗪、阿水替林,多虑平等,最早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是小剂量的氯丙嗪,以治疗病人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形。对于严重营养不良者,应采取住院方式,如患者拒绝应采取强迫方式,以挽救其生命。 (2)心理治疗 首先要改善患者的认知,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其正确理解健康体魄的概念以及标准体重和身材苗条的意义。只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客观认识,从而克服厌食行为,才能达到恢复体重的目的。对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厌食。应多关心病人,及时调整其情绪,而对因生理因素引起的厌食,首先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认识,并对其进行教育。对患者的厌食行为应采取“冷处理”,不能采用恐吓威胁的手段来强迫孩子进食,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 支持性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进行科学的健身运动去达到美,而不通过节食达到美。家庭干预亦是一个重要因素。对厌食症患者来说,来自家庭的监督和督促是保证其恢复健康的一大因素。因为患者家属比其他人更关心患者健康,从而会对其进行精心照顾。 对于合作的患者还可进行系统脱敏治疗,对于主要由于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要消除那些不良刺激。
预防预后:
厌食症病因概要 厌食症有可能是由四大因素引起的:由于社会文化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厌食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递质改变等生物因素;因为生活环境和规律的改变,食欲降低;无节制地反复诱导进食等家庭因素引起。 厌食症病因详细解析 【病因机制】 (1)社会心理因素 许多研究者认为该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原因是社会文化,特别是近年米女性追求苗条,担心发胖,这是厌食症病态心理的核心。某些特殊职业人群中的厌食症尤其高,如调查发现女性芭蕾舞演员和服装模特中厌食症患病率6.5%~7%。其他因素还包括精神创伤、学习紧张、亲人突丧、家庭不和、父母离异或经常吵架,父母对子女关心不够或过严等,部分青少年女性因崇拜某些影视片中的身材纤细、苗条的女演员而刻意模仿也是一种心理社会因素。 这类患者往往具有与其年龄相比较为稚气和不成熟的特性,同时具有认识障碍,不能正确评价自身体型,常常要求比正常体重更低的标准。她们大多食欲正常,但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而竭力控制食欲甚至拒食,更不愿进食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肉类、鱼类、禽蛋类等。 (2)生物学因素 大量的研究证实厌食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递质改变,功能亢进。厌食症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闭经,其次是乳房不发育或发育缓慢,少女的月经来潮推迟等。厌食症还和大脑中协调情绪和食献的化学物质——脑清素有关,厌食症患者血中的皮质醇含量明显增高。研究者发现厌食症患者的亲属中患该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同时抑郁症和酒依赖的发生率也较高,具体原因尚未搞清楚。 (3)环境改变 有些人发病是因为生活环境和规律的改变,当他们突然离开原有生活环境和方式,所熟悉的一切都变的陌生了,新的人际关系、新的规章制度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均需要重新适应,而在适应过程中所产生的不习惯、不自由等都会使情绪受到影响,食欲明显降低,甚至拒食和呕吐。多见于儿童入托、青少年异地求学及家庭搬迁等。 (4)家庭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的现象。在许多家长看来,吃得越多,对孩子的身体越有好处,因此,无节制地反复诱导进食,甚至采用恐吓威胁等手段强迫孩子进食,使孩子对进食产生了精神负担,甚至害怕和厌烦。还有的家长一味娇惯孩子,天天做孩子喜欢吃的某一种饭菜,久而久之,孩子吃腻了,对此类食物引起厌食。 此外,Bruch发现厌食症和肥胖症的病人缺乏对进食量和食物是否已在胃内的判别能力。缺乏识别饥饿与饱食的感觉能力,这也是引起厌食症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