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型畏寒
什么是亚健康型畏寒
?
畏寒,是指人体不因外在因素、病毒性感染等情况下,比正常人更为畏惧寒冷,或手足发瘟,但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缓解,或伴口唇色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并应排除各种疾病(如贫血、低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等)所导致的畏寒。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判断依据】 l,以畏寒怕冷为主要不适,其他不适感轻微,或伴口唇色紫,腰背四肢发凉等。 2,上述情况经常发生,尤以冬季明显。 3,不为任何一种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病变不适感的一部分。 4,应排除巳诊断的各种疾病,如贫血、低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以及感染所导致的畏寒。
疾病治疗:
【调理原则】 畏寒怕冷与人体的全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还与生话的地方和气候变化有关。干预原则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饮食,避免受寒,适当增加衣服,注意自我保护等。 【调理方法】 1,确定或检查引起畏寒的身体原因,并予针对性处理。 2,加强身体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平时多揉搓双手,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不应“剧烈的运动来锻炼身体。 3,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羊肉、牛内、鱼、蛋;少食寒冷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等;少食性寒食物,如豆腐、海带等。 4,着装的基本原则是“上装薄而下装厚”。如果下半身能保温,上半身也不会感到太冷。应避免穿着紧身衣和紧身裤,以免妨碍血液循环。冬天应戴手套、护膝等,以加强保暖。 5,慌浴和按摩。洗浴和按摩均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晚上用盐水足沿,时间为10一20分钟。方法:在桶中倒入没过脚踝l0cm的温水(38℃~40℃),再放入半杯粗盐,搅拌均匀。5分钟后再加入温水没过膝下的足三里穴,再过10分钟后将水位提高到膝盖部位。最后用温水将脚上的残留盐分洗净。 6,饮食调养。对畏寒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1)鹿角胶牛奶 原料:鹿角胶l0g,牛奶150ml。蜂蜜30ml。 制法:将牛奶放入锅中加热,煮沸前即兑入鹿角腔,以小火缓慢加热,并用筷子不停搅拌,促使烊化,煮沸并待鹿角腔完全烊化后停火,晾温后兑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温补脾肾,助阳散寒。适宜于胃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者,对兼有性欲减退、阳痿者尤为适宜。 (2)羊乳粥 原料:肉苁蓉15g,羊肾l具,薏苡仁20g,粳米l00g,精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肉苁蓉洗净,加水煎取药汁,羊肾去脂膜细切后与洗净的薏苡仁一同放入锅中,入药汁。先用大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熬煮成粥,加精盐调味,淋上麻油,搅匀即成。早、晚分食。 功效:温补脾肾,益气散寒。适宜于胃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者。 (3)刺五加醪 原料:刺五加60g,糯米500g。酒曲适量。 制法:先将刺五加拣去杂质,洗净,晾干后切成片,放入砂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2次。每次40分钟,合并2次滤汁;再将滤汁与淘净的糯米同放入锅中,按常莹煮成干饭。待其冷却后,放入瓷罐中,加酒曲,充分拌和均匀,加盖,至发酵成酒醪。早、晚各30ml(2小盅)。 功效:温补肿肾,强壮筋骨,益气散寒。适宜于畏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者,对兼有气短乏力、筋骨拘挛者尤为适宜。 (4)姜蒜炒羊肉丝 原料:净羊肉250g,嫩生姜50g,青蒜苗50g,甜椒30g,黄酒、精盐、酱油、湿淀粉、甜面酱、植物油各适量。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成粗丝,放在碗中,加黄酒、精盐拌匀。嫩生姜切丝,甜椒(去籽、蒂)切丝,用湿淀粉、酱油放入碗内调成浓汁。炒锅置于大火上,油热后煸炒甜椒丝至熟,盛入碗内。锅内再放入油,烧至七成热,加入羊肉墼炒散,再加嫩姜丝、甜椒丝及切段的青蒜苗炒数下,加甜面酱炒匀,放入浓汁,颠翻数下即成。当菜佐餐,随意服食。 功效:温补脾肾,温胃散寒。适宜于畏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者,对兼有性欲减退者尤为适宜。 (5)龙眼汤 原料:龙眼肉50g,生晒参6g,红枣l00g,白糖50g。 制法:共煮汤,服食。 功效:补精益气,健脾补血,提高体内能量和热量。适宜于气血亏虚者。 (6)赤豆花生缸枣汤 原料:赤豆50g,花生50g,红枣50g。 制法:共煮汤,服食。 功效:温阳补脾,生热补血。适宜于脾阳虚衰之体。 (7)参附母鸡汤 原料:母鸡1只,入参15g,附子10g。 制法:共炖汤。饮汤食肉。 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适宜于肾阳不足,温煦功能下降者。 (8)附片羊肉汤 原料:附片30g,羊肉1000g,生姜20g,葱50g,胡椒6g,食盐10g。 制法:附片洗净,用纱布袋装好。羊肉入沸水锅中焯,加葱、姜各一半,焯至褐红色,捞出,副骨。将羊肉切成小块,羊骨砸碎后,将肉、葱、姜、胡椒、羊骨、附片同时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30分钟,再改文火炖约2小时,至羊肉烂熟为度,饮汤食肉。 功效:温中散寒,助阳暖肾。适宜于肾阳不足者。 (9)参芪鸡汤 原料:入参10g,黄芪15g,母鸡1只,葱、姜、酒、盐各适量。 制法:将鸡宰杀洗净,去内脏,再将入参、黄芪放入鸡内缝合。入锅放葱、姜、酒、盐及少量水,清蒸。食鸡汁为主,连蒸2~3次。 功效:补肾阳虚衰或气血不足。适宜于肾阳不足者,尤适宜于气血不足者。 7,中医辨证调摄。中医对畏寒进行分型与施治,目前可分为2型: (1)肾阳虚证 证候: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性功能减退,耳鸣,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肾固本,温阳益气。 方药:桂附地黄汤(桂枝3g,附子3g,干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 (2)脾阳虚证 证候: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阳健脾。 方药:理中丸(入参9g,干姜9g,白术9g,甘草9g)。 8,秋冬寒冷季节注意避风寒,在晴朗天气的中午可适当接受阳光,但早、晚温度较低时应减少户外活动。 9,针灸。选穴可考虑:足三里、关元、肾俞;耳穴敷贴;灸法:可采用温灸法,如隔姜灸、隔蒜灸、烧山火等灸法。
预防预后:
【发生原因】 1,人体的血液中甲状腺紊水平偏低,或血液中铁含量降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2,血液末梢循环障碍,血液运行不畅。或长期吸烟。造成外周血液循环不畅,尤以动脉微循环不畅明显。 3,饮食过少,热量摄入不足。脾胃运化功能不良,水各精微摄入偏低。 4,肾上腺功能不足,肾上腺分泌功能有所下降。 5,气虚温煦不足;或素体阳虚,肾阳不足,温煦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