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异常
什么是血清铁异常?
成人体内总铁量为3~5g,男性为50mg/kg,女性为35mg/kg,其中2/3具有生理活性,包括血红蛋白铁约占67%,肌红蛋白铁约占3.5%。其他组织中铁及含铁酶类,如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铁含量甚微。另1/3为无生理活性的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骨髓等组织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称为血清铁异常。 食物中铁以高价铁为主,必须在胃内盐酸或还原剂作用下,还原为亚铁才能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被吸收。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中被氧化为高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血清铁异常的症状: 1.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无光泽、易断、易脱,指甲扁平或呈“反甲”,黏膜炎,如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等,是缺铁性贫血的特有表现。血清铁异常患者全身皮肤色素沉着呈青铜色,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着,皮肤呈金属或石板样灰色,提示为血色病。面色灰暗,面颈部毛细血管扩张,可见肝掌和蜘蛛痣,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病、肝硬化。踝部浮肿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 2.低热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慢性感染(支扩、肺脓疡、脓胸、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及肿瘤患者。 3.肺部出现局限性湿啰音或呼吸音强度及性质改变。要考虑有无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4.中上腹局限性压痛,见于消化性溃疡,扪及包块,要考虑为胃癌;肝脾肿大,可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肝硬化、肝癌等。
疾病检查:
血清铁异常的诊断: 1.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无光泽、易断、易脱,指甲扁平或呈“反甲”,黏膜炎,如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等,是缺铁性贫血的特有表现。全身皮肤色素沉着呈青铜色,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着,皮肤呈金属或石板样灰色,提示为血色病。面色灰暗,面颈部毛细血管扩张,可见肝掌和蜘蛛痣,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病、肝硬化。踝部浮肿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 2.低热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慢性感染(支扩、肺脓疡、脓胸、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及肿瘤患者。 3.肺部出现局限性湿啰音或呼吸音强度及性质改变。要考虑有无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4.中上腹局限性压痛,见于消化性溃疡,扪及包块,要考虑为胃癌;肝脾肿大,可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肝硬化、肝癌等。
预防预后:
血清铁异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清铁与血清铁蛋白降低 1.铁供给不足 见于不均衡饮食者,发育成长中婴幼儿、青少年,多次妊娠分娩及哺乳期妇女。由于铁需要量增加,如果饮食中铁供给不足,易导致血清铁及铁蛋白降低。 2.慢性失血和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血清铁降低的常见原因,也是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原因,如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钩虫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痔疮出血、肠道息肉、肠道憩室炎、月经过多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工心脏瓣膜、疟疾等,由于反复血管内溶血,铁随含铁血黄素或血红蛋白从尿中排出,亦可引起铁丢失。 3.铁吸收障碍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吸收,如果行胃、十二指肠切除及伴迷走神经切断的胃肠吻合术,血清铁异常患者术后食物进入空肠过速,尤其是毕氏Ⅱ式手术,食物绕道十二指肠,直接进入空肠,影响铁吸收。此外萎缩性胃炎、胃癌及胃切除术后由于胃酸过低,食物中高铁不能被还原为亚铁影响其吸收。慢性腹泻、吸收下良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肠蠕动过快)患者均影响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