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尿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什么是血红蛋白尿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红蛋白尿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会较肌红蛋白尿小,但当患者存在其他损害肾脏的因素或已经存在有肾脏功能不全时,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红细胞溶解患者并没有特征性临床表现,除了引起溶血的基础疾病表现,患者常常表现贫血貌,查体可见脾脏肿大。通常为高分解型急性肾小管坏死,并可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
疾病检查:
化验检查可见同时出现网织红细胞增高、高胆红素血症,以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为主。直接Coombs试验阳性。血清或尿中出现血红蛋白、发生溶血后7 d尿中检测到含铁血黄素肾小管上皮有助血管内溶血的诊断。
疾病治疗:
治疗及预后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需要血液科、输血科和临床病理学家的共同参与。最重要的是要积极治疗引起溶血的原发疾病,去除引起溶血的诱因,例如停用可疑药物。一旦发生血管内溶血,早期给予干预治疗能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主要措施是水化和碱化尿液。水化可提高肾脏血流灌注,增加尿流量,防止肾小管内管型形成或冲刷已形成的管型。达到急性肾功能衰竭骨脏替代治疗指征者应及时开始血液净化治疗。
预防预后:
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红蛋白尿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通常与红细胞溶解有关。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首先和珠蛋白结合,迅速被肝脏降解,但当血清血红蛋白超过珠蛋白结合能力时,会自肾小球滤出,进入肾小管的血红蛋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大量的血红蛋白超出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出现于尿中,形成血红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