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
什么是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围产期医学的重要问题,常提示病情严重,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多为脑部器质性损害,常见于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发育畸形、先天代谢异常等。尤多见于早产儿,生后3天内及1~2周为惊厥发病的高峰。惊厥发生率在 0.2%~0.8%以上,初生体重在1500g以下的新生儿中,其发生率为25.5%。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一)惊厥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低钙血症抽搐时,患儿可意识清楚。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新生儿惊厥常表现为无定型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如呼吸暂停、不规则,两眼凝视、阵发性苍白或紫绀。婴幼儿惊厥有时仅表现口角、眼角抽动,一侧肢体抽动或双侧肢体交替抽动。新生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抽动者不多,常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或吸吮、咀嚼动作等。 (二)惊厥持续状态 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为惊厥的危重型。由于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高热、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脑疝。 (三)高热惊厥 常见于6个月至4岁小儿,惊厥多在发热早期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常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属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不定,常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发生,起初为高热惊厥,发作数次后低热甚至无热时也发生惊厥,有时反复发作多次,一次惊厥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脑电图检查在惊厥发作2周后仍为异常,预后较差。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为15%~30%。 按发生频率排列,新生儿惊厥分为以下类型: 1.轻微型 表现为眨眼或眼睑颤动,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吸吮、咂嘴、流涎或其他口一颊一舌运动,呼吸暂停,四肢呈游泳、划动或踏车样运动。以上表现常较轻微,不易发现,有时需靠脑电图证实。 2.强直型 表现为全身的伸展和僵硬。通常伴有呼吸暂停和双眼上翻,是一个不祥的迹象,提示大脑受损而不是代谢紊乱,本型在早产儿比成熟儿更常见。 3.多灶性阵挛型 主要见于足月儿,肢体阵挛性抽搐,迅速从某一肢体无固定顺序转移到另一肢体。 4.局灶性阵挛 多见于足月儿,这种惊厥常起始于单侧肢体或一侧面部,并扩散至身体同侧其他部位,通常不伴有意识丧失。常见于代谢紊乱或轻微产伤和缺氧所致的惊厥。 5.肌阵挛型 上下肢屈曲性一次或多次同步性抽搐,上肢比下肢明显。脑电图为多灶性,说明弥漫性脑损伤。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1.病史 ①家族史:协助考虑有无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 ②发病时间:3天内发病者主要见于产伤、缺氧、颅内出血、低血糖等引起; 4~7天发病则多由代谢紊乱所引起,如低血钙、低血镁等,1周后发病者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及败血症。 2.实验室检查 1)血、尿、粪常规。 2)血、尿特殊检查:疑苯丙酮尿症时,可做尿三氯化铁试验,或测定血苯丙氨酸含量。 3)血液生化检查:血糖、血钙、血镁、血钠、尿素氮及肌酐等测定。 4)脑脊液检查。 5)心电图与脑电图检查。 6)其他检查。 3.影像学检查 ①脑电图:对惊厥的类型、病因、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都有重要的作用。 ②B超、CT、MRI的检查:对HIE、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积水、脑萎缩,畸形及髓鞘发育的诊断都有重要作用。 【鉴别诊断】 确定有无惊厥发作,需和下面现象鉴别: 1.颤抖 表现为有节奏、大幅度、高频率的活动,可由被动屈曲肢体而停止,也可由刺激而诱发,一般不伴有眼或口一颊运动;而惊厥则表现为无节奏,幅度大小不一,低频率,不受屈曲肢体或刺激影响的自发症状,常伴有眼或口-颊运动. 2.非惊厥性呼吸暂停呼吸暂停20秒以上常有心率减慢;而惊厥暂停无心率减慢,而且常伴有其他一些惊厥表现。 3.活动睡眠期的特征 50%正常新生儿睡眠时处于活动睡眠期,在入睡开始或接近觉醒时常有眼球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地嘴动、面部怪相或微笑,头和身体伸展或扭动等,这些动作在清醒后消失。
疾病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概要: 新生儿惊厥应立即静低血糖注25%葡萄糖2~4ml/kg。控制惊厥仍以苯巴比妥为首选,无效可改用苯妥英钠、安定。维持正常的血气,营养的供应,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详细治疗: 【治疗】 医生应全面了解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以明确惊厥的原因。血糖、血钙和电解质检查可辅助诊断。对惊厥的治疗应包括:①病因治疗及抗惊厥治疗应同时进行;②防治并发症。 1.病因治疗 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应立即静低血糖注25%葡萄糖2~4ml/kg(小早产儿用10%葡萄糖2ml/kg),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5~8mg/(kg?min)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低血钙时用10%葡萄糖酸钙2ml/kg,用5%葡萄糖稀释一倍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6~8小时后再给一次。如果是VitB6依赖症就给VitB6 50mg每日2次,有时要用至200mg/d才有效。如果是HIE.颅内出血,就参考有关章节进行治疗. 2.止痉治疗 持续,反复的惊厥可致脑损伤,因此应尽快控制惊厥。目前控制惊厥仍以苯巴比妥为首选,无效可改用苯妥英钠、安定。 (1)苯巴比妥:具有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抑制暴发性膜电位去极化的作用,而且静脉注射见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小。负荷量15~20mg/kg,首次量10~15mg/kg,如惊厥未控制,每隔10分钟加注5mg/kg,直至达到20mg/kg.惊厥控制后用5mg/(kg?d)维持。 (2)苯妥英钠:当用苯巴比妥总量达20mg/kg惊厥仍未受到控制时,改用本药,负荷量为15~20mg/kg,分次给药。首次剂量l0mg/kg静脉注射,如惊厥未停止,每隔10分钟静注5mg/kg,直至达到20mg/kg或惊厥停止,维持量5mg/(kg?d)。 (3)安定:在用上述药物无效后选用。每次量0.1~0.3mg/kg,由于是在用苯巴比妥的基础上应用,应注意对呼吸的抑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4)防治脑水肿:如果脑水肿存在,单纯给抗惊厥药物,常常效果受影响,应同时给以脱水剂,常用25%甘露醇每次0.25~0.5g/kg静脉注射q12h~q6h。 3.其他治疗 包括维持正常的血气,营养的供应,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预防预后:
新生儿惊厥病因概要 新生儿惊厥由影响大脑引起的,其他病因如缺氧性脑病、脑出血等导致的。它可发生围生期窒息、产伤性颅内出血、感染、代谢异常、药物戒断引起。 新生儿惊厥病因详细解析 【病因机制】 惊厥由影响大脑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引起,如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镁血症、血维生素B6水平低、低钠血症,脑膜炎也可引起惊厥。其他病因包括缺氧性脑病、脑出血、脑外伤、脑先天畸形、成瘾药物的撤药。年长儿可出现高热惊厥,一般不严重。 1.围生期窒息 围生期窒息可引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或颅内出血,出现意识抑制状态,肌张力低下和惊厥等症状。最初惊厥出现在窒息后2~6小时为轻微型.12小时后发展为强直性和多灶型惊厥,若不治疗可发展成癫痫持续状态. 2.产伤性颅内出血 由于围生技术的进步,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已渐减,产伤可引起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伤,生后48小时内出现局灶性阵挛型或轻微型惊厥,在发作间歇期,患儿一般状况良好。 3.感染 大多为生后感染,以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多见。发病在生后一周以后;败血症引起惊厥可能和电解质及其他代谢失调有关。胎儿在官内感染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风疹也可以引起脑膜炎而于出生后出现惊厥,但此类患儿常伴有另一些先天性感染的症状,如宫内生长迟缓,肝脾肿大等。 4.代谢异常 ①低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小于胎龄儿、早产儿、窒患儿及危重儿,低血糖也可由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引起如枫糖尿病等。低血糖本身很少是引起惊厥的唯一原因,常同时有原发病存在。 ②低血钙,生后1~3天发生发生者,一般见于窒息的低体重儿、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惊厥为非局灶性型,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持续异常,由于伴有脑损伤,钙剂治疗效果较差,发生于生后1~2周的低钙血症,通常不伴有其他疾病,可能由于新生儿肾脏及甲状旁腺功能不成熟和高磷盐喂养或母亲维生素D不足,表现为局灶型惊厥,钙剂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③低镁血症,常和低钙血症同时存在,惊厥为局灶型或多灶型;要同时补钙及镁才能控制抽搐,单纯低镁血症相对较少。 ④高钠及低钠血症或这些疾病纠正过快都可以引起惊厥。 ⑤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高氨酸血症、枫糖尿病、维生素B6依赖症、色素失禁症等。 5.其他 ①核黄疽。 ②药物戒断:母亲吸毒,使用麻醉剂,胎儿通过胎盘接受这类药物,生后药物中断可发生惊厥,常伴有激惹、颤抖、呕吐和腹泻。 ③家族性良性新生儿惊厥: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自限性疾病,生后3天起病,发作频繁,形式多样,抗惊厥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但大多在1--3周内自动停止发作。 ④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