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所致杵状指
什么是消化疾病所致杵状指
?
根据患者的主诉,临床症状和体征考虑杵状指(趾)发生的可能病因。应重点询问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其他症状。排除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后,要考虑消化系统的原因。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一)伴随症状 伴腹痛、腹泻者。应考虑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二)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包括肝脏大小是否正常,肝脏的硬度,肝区是否压痛,腹部有无腹壁静脉曲张、是否有压痛,特别注意右下腹部,因为与杵状指(趾)相关的腹部疾病多发生于此。 (三)辅助检查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主要根据全面体检,为明确疾病诊断所做针对性检查。 【鉴别诊断】 (一)吸收不良综合征 对含麦胶的食物异常敏感而引起的小肠黏膜病变,从而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表现为营养不良综合征。其特点:①腹泻与腹痛。由于病变在小肠,绝大多数患者有腹泻,粪便外观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粪便中存在未经消化的脂肪,其味恶臭。腹泻一日可达数次到数十次。但少数患者也可无腹泻,甚至还可便秘。腹泻多伴有腹痛,脐周围可有轻度压痛。②体重减轻。患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及腹泻,导致患者体重减轻,加之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可有乏力、食欲缺乏、手足抽搐及出血倾向。③杵状指(趾)。少数患者可有杵状指(趾)。④粪脂定量测定和脂肪吸收试验及纤维内镜检查有助诊断。 (二)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迄今原因尚不明了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一种慢性非特异性透壁性炎症,最常累及回肠远端和结肠,但也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分。其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表现为伴有腹痛的慢性腹泻,发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右下腹包块或腹胀,也有许多患者最初以“急腹症”出现,酷似急性阑尾炎或肠梗阻,约l/3病例有肛周疾病史,特别是肛裂和肛瘘,有时成为最突出或是最初的主诉。右下腹部固定性肿块;临床上约l/3的患者可以出现,多在右下腹或脐周围。其原因是肠壁和肠系膜的增厚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等。形成炎性肿块,一般质地中等,有压痛。不完全性低位肠梗阻及肠瘘:由于肠壁病变可导致肠壁炎症性水肿、充血、浆膜屡的纤维渗出,淋巴结肿大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原囡,可使半数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肠梗阻。并可反复发生。肠壁穿透性溃疡的出现,可出现肠段与肠段,与邻近组织之间发生粘连,形成脓肿,从而形成内瘘,使症状多样化。肠外表现往往较胃肠道症状更明显,可出现关节炎、杵状指、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发育迟缓症状、巩膜外层炎、口疮样口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而不见腹痛或腹泻表现。全消化道造影及结肠镜检查可确诊。
疾病治疗:
正常指甲从指端伸出时多呈现160°的钝角,其中拇指最显著。发生杵状指后则不再见此一钝角,有时反而表现为恰好相反的角度,且末端的手指骨的体积可增大。发现有该临床改变者,要及时就诊。
预防预后:
消化系统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克罗恩病(Crohn病、Crohn一Lesn10wskg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蛔虫感染、结肠多发性息肉、幽门癌、严重肝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