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感染
什么是小儿泌尿系感染?
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进展和生物探针技术的应用,对婴儿、儿童的尿路感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l岁以内小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学龄女性儿童发生率则远高于男性儿童。从临床实践的角度,Stamoy将尿路感染分为四类:①初次感染;②难治性感染:③特定解剖部位的携菌状态;④复发性感染。尿路感染是婴幼儿肾实质损害,肾功丧失的重要原因。宿主因素及细菌致病力均是危险因子。约3%女性儿童及1%男性儿童发生青春期前尿路感染,其中的17%发生感染相关的肾瘢痕,具有肾瘢痕者10%~20%发生高血压,偶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婴幼儿泌尿生殖系感染的症状常常是非特异性的,如发热、烦躁、纳差、呕吐或腹泻等。稍大的小儿可能诉诸如尿痛、耻骨上区疼痛,间歇性排尿障碍、尿失禁等。查体要注意有否肾区相应位置的包块、膀胱胀满、有无包茎、小阴唇融合、异位输尿管开口或输尿管疝等。有无脊肋区、耻骨上区的拒按或压痛。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尿液定量培养被认为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根据。传统观点认为每毫升培养尿中菌落数10×10^5个即有诊断意义,但其明显受尿液标本获取方式及有无稀释等因素的影响。Lohr认为如果尿标本可信度较高,如经清洁导尿或膀胱穿刺获得,那么尿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和尿液镜检细菌均阳性,则诊断可确立,反之如尿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均阴性,则可排除诊断。对尿沉渣红、白细胞计数,一般认为可信度较低。 2.其他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抗体包裹的细菌、尿抗体、IL-6等均曾研究作为肾感染的可能诊断指标,但由于不能区分上、下尿路感染及明确感染程度而未被广泛应用。 (二)影像学检查 1.DMSA肾扫描:作为良好的肾实质显像剂,通过放射性摄取正常、减低或缺损图像,既可显示急性肾感染的部位,又可显示慢性肾瘢痕,尤其显示肾瘢痕远较肾声像图或静脉尿路造影敏感。 2.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VCUG是评价小儿输尿管返流的最重要手段,同时还可揭示膀胱畸形及尿道畸形,在小儿泌尿生殖系感染中非常重要。可在荧光示踪剂、同位素或放射性核素检查时同时进行。 3.肾、膀胱超声:肾、膀胱超声检查的优势在于显示泌尿道的解剖学异常与扩张,而且可以显示增大的肾脏及肾脏的灶性水肿等,在显示急性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微细变化方面,即便多普勒超声图亦远较DMSA肾扫描敏感性低,而且与后者不同的是,超声诊断更多的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 4.CT和MRI: CT和MRI并不作为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常规检查方式,在诊断肾瘢痕方面,其与DMSA肾扫描可能敏感性相似。 但对复杂感染而言,CT和MRI对判定肾脏解剖和疾病范围效果更好一些。
疾病治疗:
小儿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概要: 小儿泌尿系感染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减轻肾脏损害。治疗要依赖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而异。理想的预防性抗生素应该是低血浓度,高尿路浓度,胃肠反应轻微。其他泌尿生殖系感染的治疗。 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详细治疗: 治疗: 治疗: 儿科泌尿生殖系感染的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减轻肾脏损害。 1.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抗菌素应用是防止肾瘢痕形成及产生后续并发症的关键。治疗要依赖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而异。新生儿或婴儿的泌尿系感染,全身症状明显、合并发热、脊肋区或腹部疼痛、不能进食,需要胃肠外使用广谱抗菌素,如:氨基糖甙类、氨苄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2~4日,直到体温恢复正常或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得出而改用敏感广谱抗生素。此时可改为相应的口服抗菌素,其疗程尽管有不同报道,但一般为7~14日。病情较轻的幼儿或儿童合并泌尿系感染,如可以进食,可选用针对泌尿生殖系致病菌的广谱抗生素。必须注意相当多的肠道菌群和绿脓杆菌对三代头孢素耐药。所以必须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素。对于学龄儿童合并单纯性泌尿系感染者,3~5目的广谱抗菌素治疗已足够。经过上述早期处理。患儿宜应用预防性抗菌素,并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有无泌尿系畸形、梗阻、肾瘢痕等,根据病变类型、程度进行相应治疗。 2.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理想的预防性抗生素应该是低血浓度,高尿路浓度,胃肠反应轻微。如呋喃妥因、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等。有以下情况时,宜使用预防性抗生素:①膀胱输尿管返流;②不稳定性尿路异常(如尿路部分梗阻);③尿路结构正常但感染频繁复发;④尿路器械操作;⑤间歇清洁导尿者;⑥免疫抑制;⑦8~12周以下的新生儿合并泌尿生殖系感染时。 3.无症状性菌尿:无症状性菌尿常由筛查检出,仔细询问,该类患者常常有下尿路症状,如遗尿、尿急等。其治疗存在较大争议。因绝大部分新生儿可自愈,而年龄稍大小儿,对照研究表明,无论治疗与否,其再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有作者认为可长期随访。 4.由于无法预测哪些小儿对泌尿生殖系感染具有生物易感性。对于合并泌尿系畸形及输尿管返流的患儿及频繁复发者,可以预防应用一段时间,以便减少感染复发的可能性。 5.泌尿系感染并尿失禁:当排尿障碍伴随复发性泌尿系感染时,可以预防应用抗生素至尿中无菌,观察排尿状况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可考虑加用抗胆碱剂奥昔布宁(Oxybu-tynin)并进行定时排尿,生物反馈治疗等膀胱恢复训练。对于急性发作的肠道和膀胱功能障碍,宜首先排除脊髓或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6.其他泌尿生殖系感染的治疗:儿童出血性膀胱炎常伴尿频、尿急、尿痛,最常由腺病毒引起,偶由大肠杆菌引起。由于极少做病毒培养,出血性膀胱炎的常规培养常显阴性。对病毒性膀胱炎不需应用抗菌素,但要行尿路放射学检查以排除其他血尿原因。 7.肾瘢痕的处理:如果肾瘢痕诊断已明确,要向家长说明将来发生高血压、蛋白尿及进展性肾病的可能性。如果已发生肾功能不全,肾病学指导如:监测和治疗高血压、蛋白尿、酸碱平衡紊乱,进低蛋白优质饮食等可有利于稳定肾功能,改善身体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