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
惊厥:痫性发作常见形式,主要表现强直或阵挛骨骼肌运 动性发作,伴意识障碍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症状 多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性阵发性、持续性肌肉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整,眼球固定上视或上翻,有时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或数分钟或更长,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婴幼儿除典型发作外,有时仅是一侧肢体抽动,或短暂的口角、眼球抽动,或表现为惊跳,有时仅表现为面色苍白。或一阵阵潮红,两眼上翻,颈项发硬,甚至角弓反张等。新生儿惊厥可表现为阵发性青紫等多种形式。 2.体征 惊厥发作时,要观察抽搐的具体表现,如是全身性、局限性、强直性或.痉挛性,以及重点进行体格检查,如一般望诊及心脏听诊,若是心源性惊厥可有心音及脉搏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到,或心律紊乱;肾源性则有尿毒症的临床征象;低钙血症常见体征呈典型的“助产手样痉挛”和束臂试验阳性。惊厥发作后,要作全面详细体格检查,如观察病儿神志变化及瞳孔改变,有无皮疹,瘀点,有无脑膜刺激征,阳性神经征或颅内压增高征,有无局部感染病灶,心律节律有无异常,诊断不清时应测血压及作眼底检查。
疾病检查:
1.诊断 惊厥不是一种疾病,常表现疾病的严重的临床表现,或某些疾病的主要征象,在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年龄、季节、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等作全面分析。一般先根据有无发热及其他表现先判断此惊厥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然后考虑原发疾病是在颅内或颅外,最后针对性的选择某些必要性的化验或检查以确定诊断。如局部抽搐时部位恒定,则常有定位意义,但在新生儿则多无定位价值,必须指出“高热惊厥”的诊断不能单独成立,一定要伴有原发疾病的诊断,诊断为高热惊厥后还应进一步鉴别是典型的或非典型的高热惊厥,这与预后的判断以及是否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关系很大。 2.鉴别诊断 主要与精神病类有鉴别: (1)屏气性发作 由情感反应引起,多于6~12个月起病,3岁后大都消失。发作前先有哭闹,哭15秒左右即在呼气时屏气,出现青紫、全身强直、角弓反张及尿失禁:偶见短暂的全身抽搐,呼吸正常后意识即恢复,脑电图正常。 (2)癔病 常有气闷、心悸等各种不适,抽搐杂乱,发作时仅有短暂的意识障碍,不完全昏迷,瞳孔无变化,光反射存在,无大小便失禁。脑电图正常。
疾病治疗:
小儿惊厥的治疗概要: 小儿惊厥应立即设法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一般治疗。使用止惊药物。降温高热者可用退热剂及物理降温。持续而频繁的严重惊厥常并发脑水肿。针对不同的病因,选用相应的治疗措施。也可通过中医药方来治疗。 小儿惊厥的详细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惊厥发作时应立即设法控制抽搐,因抽搐时间越长,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可能越大,这在婴幼儿期尤其如此,惊厥控制后,应尽可能找出引起惊厥的原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选用相应的治疗。 2.治疗措施 (1)一般处理 ①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②防止病儿身体受伤。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切牙易折断),以防止咬伤舌头,但已咬紧牙关时不可强力插入。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吸去咽喉部分泌物.头偏向一侧,防止将呕吐物、分泌物吸入窒息。 ④吸氧。严重者给氧,以减少缺氧对脑细胞造成的损害。 (2)止惊药物 ①苯巴比妥钠 每次每公斤体重5~10mg,肌肉注射。 ②水合氯醛 每次每公斤体重50mg,保留灌肠。 ③安定每次每公斤体重0.1~0.3mg,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1分钟不可超过1mg,最大量一般不超过10mg)。 ④副醛5%制剂每次每公斤体重0.1ml,静脉缓慢注射;或每次每公斤体重0.2ml,肌肉注射,总量不超过5ml,或每次每公斤体0.3ml,保留灌肠。 ⑤氯丙嗪每次每公斤体1~2mg,肌肉或静脉注射。 ⑥阿米妥钠每次每公斤体5mg,肌肉或静脉缓慢注射(100mg溶于10ml葡萄糖液中液,1分钟不超过1ml的静脉注射速度,惊止即停止注射)。 (3)降温高热者可用退热剂及物理降温,如口服小儿速效感冒片、百服宁,肌肉注射复方安基比林,30%~50%酒精、冷水擦浴,冷盐水灌肠,冰敷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均可采用b (4)脱水剂的应用 持续而频繁的严重惊厥常并发脑水肿;如瞳孔大小不等或眼底静脉扩张,乳头边缘模糊等,应及时加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也是治疗某些严重惊厥的有效措施;常用脱水剂有甘露醇、山梨醇、利尿酸钠及速尿等。 (5)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选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对感染者积极控制感染,低钙者进行补钙等。 (二)中医治疗 主要为急惊风治疗: 1.感受风邪 主证: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镇惊熄风。例方:银翘散。 常用药: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甘草、钩藤、菊花、僵蚕、羚羊角(或骨)、蝉衣、石决明。 应急措施:针刺人中、合谷穴,强刺激,高热配曲池,十宣放血;热盛者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心牛黄丸。 2.感受暑邪 主证:夏季暑热天气,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睡,四肢抽搐,惊厥不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暑清热,开窍镇惊。 例方:清瘟败毒饮。 常用药:石膏,知母,甘草,黄芩,黄连,山栀,星角,生地,赤芍,丹皮,羚羊角(或骨),钩藤,菖蒲。 应急措施: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百会、涌泉、配曲池,十宣放血,热盛者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抽搐较频者可加止痉散内服,亦可用鲜地龙捣烂如泥。加入蜂蜜或白糖摊于纱布上,盖贴囟门以缓解痉挛。 3.感受疫邪 主证:起病急骤,壮热,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惊厥不已,或呕吐,腹痛,或大便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例方:黄连解毒汤。 常用药:黄连、黄芩、黄柏、山栀、甘草、白头翁、秦皮、钩藤、全蝎、羚羊角(或骨)、木香。 应急措施:针刺人中、合谷、百会、涌泉配曲池,十宣放血,热盛者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抽搐频繁者可加入止痉散内服,呕吐频繁者可加玉枢丹。 4.痰食积滞 主证:证见呕吐,腹痛,纳呆,伴神昏,惊厥,喉间痰鸣,腹部胀满,呼吸气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消食导滞,涤痰镇惊。 例方:保和丸。 常用药:神曲、山楂、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木香、大黄、僵蚕、胆星、钩藤。 应急措施:针刺人中、合谷,配丰隆穴,痰盛者可选用至宝丹、苏合香丸内服,呕吐频繁者可加玉枢丹。 5.惊恐惊厥 主证: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甚至惊厥,偶有发热,大便色青,舌苔无异常变化,脉多数乱。 治法:镇惊安神。 例方:抱龙丸、安神丸。 常用药:人参、茯苓、五味子、酸枣仁、橘红、半夏、甘草、胆星、朱砂、天竺黄。 应急措施:针刺人中、合谷,抽搐较频者可加止痉散,痰盛者可加小儿回春丹、琥珀抱龙丸。
预防预后:
"小儿惊厥大概可分两方面:由颅内感染、颅外感染等感染性引起;由颅内疾病,颅外疾病,中毒性,心源性不少心脏病,肾源性各种肾炎及泌尿道畸形患者并发高血压脑病或尿毒症等非感染性引起。由于病因不明,不易分类。发病因素 1.感染性 (1)颅内感染 ①脑炎; ②脑膜炎; ③脑脓肿; ④脑寄生虫病。 (2)颅外感染 ①高热惊厥 为婴幼儿时期引起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典型的高热惊厥具有以下特点: A.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 B.患儿一般体质较好; C.惊厥多发生于病初体温骤升时,最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 D.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神志恢复快,神经征阴性,预后良好,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才不再发生; E.热退后一周作脑电图正常。 ②中毒性脑病急性感染过程中可出现类似脑炎的表现,多见于肺炎、菌痢、伤寒、败血症等疾病的极期。 ③其他破伤风等。 2.非感染性 (1)颅内疾病 ①癫痫 大发作及婴儿痉挛症等; ②肿瘤; ③颅脑损伤、产伤、缺氧及外伤; ④颅脑发育缺陷、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小畸形等; ⑤其他脑退行性病变等。 (2)颅外疾病 ①代谢性 A.低钙血症; B.低血糖症; C.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如糖原代谢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维生素B6依赖症; D.其他如维生素B1或b缺乏症,高钠血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等。 ②中毒性 A.药物 中枢兴奋药,氨茶碱,抗组织胺药,山道年,枸橼酸哌嗪,异烟肼,阿斯匹林,安乃近,氯丙嗪,肾上腺皮质激素,乌头类药物等用量过大。 B.植物毒草,白果,桃仁,苦杏仁,木薯,发芽马铃薯,苍耳子,蓖麻子,地瓜子等。 C.有机磷(1605、1069、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有机氯(DDT、六六六)等; D.杀鼠药磷化锌等。 E.其他一氧化碳、煤油、汽油等。 ③心源性不少心脏病可引起惊厥,如严重心律紊乱可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阿一斯综合征),克山病可引起脑栓塞,法乐示氏四联症患者失水时易发生脑血栓,其肺动脉漏斗部痉挛时脑缺血、缺氧均可出现惊厥。 ④肾源性各种肾炎及泌尿道畸形患者并发高血压脑病或尿毒症时均可引起惊厥。 ⑤其他除上述各种病因外,还有些引起小儿惊厥的疾病,由于病因不明,不易分类,如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