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女性尿道憩室
什么是先天性女性尿道憩室?
先天性女性尿道憩室(female congenital urethral diverticula)是指尿道周围囊性组织与尿道相通。Nourse(1961年)及Brown(1956年)报道,每1000例泌尿系疾病中,就有3.5例患尿道憩室,可见发病并不罕见。少数患者无症状,多数病人有反复尿道感染的病史。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少数患者无症状,50%患者可有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脓尿及排尿后滴脓等症状。因尿道憩室构成感染源,故多数病人有反复尿道感染的病史。个别因局部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尿潴留。少数发生性交疼痛、性交困难。部分患者出现尿后站立时出现滴尿,呈排尿后滴沥状尿失禁。大的憩室多合并结石、感染、局部疼痛、阴道下坠感及行路不便。当憩室影响了尿道张力时,尿道阻力可以下降,产生压力性尿失禁。少数患者可产生血尿。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特点,大的憩室较易诊断,小的憩室则无特殊指征。但大部分病人应行下列特殊检查方能确诊。 1.阴道检查:若憩室较大,阴道检查时在阴道前壁尿道的位置上可触及囊性包块。有炎症时,压痛明显。压迫肿块,可见脓性分泌物或尿液流出。如有结石,可扪及结石的存在。并发癌肿时则包块坚硬。此外,检查中应注意与尿道癌或憩室内癌及阴道囊肿相区别。 2.尿道镜检查:尿道镜检查可以看到憩室口,但憩室口较小时不易发现。可先用美蓝逆行加压注入尿道,再行尿道镜检查,可见到蓝色的尿流由憩室口流出。也可用尿道镜观察,同时按摩阴道前壁,可见脓液如挤压牙膏状从憩室口流出。 3.尿道造影:女性逆行尿道造影是诊断尿道憩窒的主要手段。常用单气囊导尿管法:用一气囊导尿管插入膀胱内,气囊充水10ml后紧抵尿道内口以防造影剂进入膀胱,压紧尿道外口后,将20ml 6%~12.5%碘化钠液经导尿管快速注入尿道内,在即将注射完毕时照斜位或侧位片。也可用双气囊导尿管造影法:用一双气囊导尿管,两气囊间距离4~4.5cm,导尿管间断封闭,在两气囊间开一侧孔。插入导尿管使尿道位于两气囊间,气囊注水20ml以阻闭尿道内外口,经导尿管注入造影剂数毫升,即可显示尿道及憩室情况。尿道憩室多位于尿道中部及中外1/3,憩室可呈单房性,多为球状,边缘光滑。也可呈多房性,憩室边缘不规则,分叶状,跨越尿道两侧。小的憩室影像前后位摄片可与尿道影重叠,斜位片可较清楚的显示出来。憩室内如有充盈缺损,应考虑到癌的可能。 4.如憩室口太小或有炎症而使造影检查诊断不满意时,可行腔内B超或CT检查辅助诊断。如怀疑逼尿肌不稳定,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
疾病治疗:
治疗: 尿道憩室是尿路感染的原发病灶,憩室切除后可预防感染的复发,目前多主张手术切除。尿道憩室多数有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因此主张先以敏感的抗生素治疗1周后再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预后:
病因: 先天性女性尿道憩室是由于胚胎时期中肾管(吴菲氏管)未闭,吴菲氏管残体与尿道穿通造成尿道襞融合发育不良。 病理: 憩室可分为两类。憩室壁有完整的肌层者,称为真性憩室。缺乏肌层者,称为假性憩室。先天性者多为真性憩室。憩室内壁可为鳞状上皮细胞或移行上皮覆盖,感染严重者上皮细胞可被破坏。憩室大小不一,可为单房,多位于尿道的底部和侧面。由于憩室内常有尿液残留,常继发结石及感染,少数可发生癌肿,尿道憩室常常是造成感染的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