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汗
什么是无汗
?
无汗症指汗液分泌功能异常,可分为全身性无汗和局限性无汗,全身无汗可使体温调节功能受损而存在生命危险,局限性无汗仅为局部外分泌腺功能异常,故较少引起体温调节异常。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无汗见于神经或皮肤受损、汗腺先天性异常、汗腺萎缩、外伤和某些药物应用后。中枢性或周围神经受损因体温增高出汗,多表现为排汗增多。即使神经无损害,若汗腺退化、梗阻、萎缩也可致皮肤表面无汗。大多患者在高热或不能出汗时才发现无汗,局限性无汗可使正常腺体排泄汗液增加,故大多患者以此为主诉。 若患者无汗伴皮温增高、皮肤潮红,详问患者有无恶心、眩晕、心悸、胸骨下发紧感,若存在应立即检查其体温和其他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若肛门温度>39℃且伴随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血压不稳、意识改变,有中暑可能。应立即给以降温处理。如将患者置于冰毯上,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状态.至温度降至38.9℃以下时,将患者移至有空调的房间。 病史及体格检查 若为局限性无汗、局部多汗或不明原因发热,应简要了解其病史,询问患者在温度较高环境或重体力劳动时出汗的情况,是轻度出汗还是多汗,在无汗症初期是否长期暴露于高温下。了解全面的病史,如有无神经系统异常、皮肤疾病如银屑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硬皮病、全身性疾病致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药物史等。视诊皮肤颜色、结构、是否肿胀,若发现有皮肤缺损,应记录其位置、大小、颜色、结构和形状。
疾病治疗:
注意事项 即使很仔细的评估也可有不确定的结果,因此需要特殊检查来明确诊断,这些检查包括用电热毡或发热装置包裹被检查者,观察患者出汗的形式,检测皮肤表面湿度。应用胆碱能药物刺激出汗。 在婴儿和儿童,红痱和先天性皮肤病如鱼鳞癣、外胚层发育不良为无汗的常见病因,因婴儿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产后数周可无汗,故提醒家长不应给孩子穿着过多。 建议患者处于较凉爽的环境,天气温暖时活动应缓慢,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过烫饮食。提醒注意有止汗作用的任何药品。
预防预后:
病因 (一)常见病因 1.中暑 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可致急性、全身性无汗。早期可表现为出扦,但此时直肠温度可超过39℃。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严重头痛、肌肉痉挛(晚期可消失)、乏力、恶心、呕吐、眩晕、心悸、胸骨下发紧感、血压增高而后降低、数分钟内出现皮温增高发红、无汗,伴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痉挛及意识改变。 2.烧伤 烧伤处可出现持续性无汗,伴水疱,水肿、痛觉减退或感觉消失,其表现取决于烧伤的程度。 3.大脑损伤 大脑皮质和脑干损伤可出现无汗掌以及受损区域所支配肢体出现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 4.霍纳综合征 锁骨上脊神经受损影响颈神经时,表现为单侧面部无汗,对侧代偿性多汗,其他表现还包括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 5.晶状粟疹 是一种无害性粟疹,常为上肢和乳房处细小、界清、易碎性水疱。 6.深粟疹 重度广泛性深粟疹可发展为致命性中暑样表现。特征表现为局现性无汗、代偿性多汗、躯干或四肢白色丘疹,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腹股沟区和腋下淋巴结肿大、乏力、气短、心悸、发热。 7.红痱 这是一种较常见的皮疹,致局限性无汗,除非病变广泛加重,较少进展为致命性中暑样表现。躯干和颈部较小斑丘疹,中央水痘,较少出现在面部、手掌和足底。慢性广泛性皮疹可出现脓疱,伴随表现包括阵发性瘙痒、感觉异常。 8.周围神经病变 常表现为双下肢无汗,头部和颈部代偿性多汗,伴随表现包括皮肤发亮发红、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手足部感觉缺失。深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及麻痹,肌萎缩、足下垂、烧灼样疼痛。 9.Shy_Drager综合征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系统病变综合征,表现为上下肢进行性无汗,其他表现还包括重度直立性低血压、腿毛消失、阳痿、便秘、尿潴留、尿失禁、唾液和泪液分泌减少、瞳孔散大,视野受损,可出现局部神经受损表现如下肢阵挛、动作失调,肌萎缩,肌束震颤。 10.脊髓损害 脊髓损伤平面下对称性无汗,邻近区域代偿性多汗,其他表现取决于受损的部位和程度,包括受损平面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或全面消失,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功能受损。 (二)其他病因 药物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均可致全身性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