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副韧带损伤
什么是外侧副韧带损伤?
当行走或跑步时不慎踏空;如果足部来不及协调位置,容易造成内翻位着地,使外侧副韧带遭受超过生理限度的强大外力,发生外侧副韧带损伤。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分类 外侧副韧带由于损伤程度不同,可分为韧带扭伤和韧带断裂两类。 (1)韧带扭伤:为韧带遭受过大的牵拉张力使韧带部分撕裂,但韧带并未完全断裂。因此踝关节的稳定性未受到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外踝部肿胀、运动痛等。但局麻下正位内翻应力摄片距骨倾斜小于15。 (2)外侧副韧带断裂伤:踝关节突然强力内翻跖屈位着地,外侧副韧带遭受过大的牵拉张力,韧带可以断裂。 内翻跖屈位时,距腓前韧带最紧张,断裂的机会也最多。跟腓韧带在内翻时紧张,但跖屈时紧张度不大,断裂机会较前者少。距腓后韧带仅内翻时稍紧张,一般不易离断。
疾病检查:
诊断 韧带断裂为足部强屈内翻位着地暴力较大,局部肿胀及运动痛明显,可出现踝关节松动现象。但成人踝关节过度活动者占4%~6%,可用抽屉试验,以资鉴别。抽屉试验疗法为一手抬脚跟向上,另一手向下压小腿下部,与健侧比较,活动度较大者为阳性。 X线检查应先摄正侧位片,检查有无骨折,对无骨折又不能排除韧带断裂的病例,应进一步行内翻加压摄片。方法为在局麻下,将踝关节加压,使其跖屈内翻,摄踝关节位x线片,如果距骨倾斜,距骨体关节面与胫骨下关节外侧间隙增宽大于15°角时,表示外侧副韧带断裂,一般倾斜度越大,损伤的韧带数也越多。
预防预后:
外侧副韧带损伤病因概要: 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病因是:内翻跖屈位着地,使外侧副韧带遭受超过生理限度的强大张力,发生损伤。足部外翻跖屈位着地时,距腓前韧带遭受的张力最大,因此损伤的机会也最多。关节外侧副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作用。 外侧副韧带损伤详细解析: 病因 踝关节内踝较外踝短,外侧副韧带较内踝侧薄弱。足部内翻肌群较外翻肌群力量强。因此当快速行走等运动时,如果足部来不及协凋位置,容易造成内翻跖屈位着地,使外侧副韧带遭受超过生理限度的强大张力,发生损伤。 外侧削韧带中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面,向前内侧行,止于距骨颈。韧带界限清楚,呈扁平状,宽6~8mm,长约2cm。距腓后韧带是三条,韧带中最宽大的一条呈三角形,起自外踝后面,向后内侧行,止点较宽,附于距骨滑囊后缘。跟腓韧带为关节囊外组织,起自外踝尖端,向后内呈30°走行.止于跟骨外侧面、腓骨结节的后上方。当足部外翻跖屈位着地时,距腓前韧带遭受的张力最大,因此损伤的机会也最多。 关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作用问题,通过实验证实,距腓前韧带足防止距骨向前移动的重要结构,断裂后可产生向前小稳,在应力下距骨滑车可以向前移位。Johson发现,切断该韧带后,踝关节前后可松动4.3mm,踝关节旋转活动增加10.8。,说明该韧带是稳定踝关节的重要结构。单纯跟腓韧带断裂,正位应力摄片,可显示距骨轻度倾斜,距骨无向前半脱他,只有合并距腓前韧带断裂,才出现距骨明显倾斜和距骨向前半脱位;距腓后韧带断裂,踝关节则末见明显不稳定。由此可知距腓前及跟腓韧带损伤病例,踝关节前后、旋转和内收均不稳定,如治疗不当。韧带松弛,瘢痕形成。据统计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关节不稳定者占5%~25%,由于外侧不稳,关节内侧负荷增加,可导致距骨和胫骨关节内侧部分退行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