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脑炎
什么是苏格兰脑炎?
苏格兰脑炎(Scotland encephalifis)是由苏格兰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蜱叮咬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最早于1807年发现于苏格兰,因而得名。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共济失调、肌肉震颤、痉挛与麻痹。由于羊感染后可导致病羊出现共济失调,呈现特异的跳跃步态,故又称为羊跳跃病。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潜伏期4~15 日。典型病例可有双峰热,即双相病期。第一病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乏力、食欲减退。经2一11日后,体温开始下降,症状减轻。大约经过5—6日的间歇期后,体温再度升高,印第二病期。此期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虚脱、肌肉疼痛和不适、关节痛、运动失调、步态蹒跚、震颤、昏睡及颈项强直等。人感染后,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者可表现为顿挫型。仅有流感样症状,也可呈双峰热型。大部分病人都预后良好,能很快恢复,仅少数严重病例可致死亡。
疾病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减少,脑炎形成后白细胞增多。 2.病毒分离 血液与脑脊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病初阶段,从血液中容易分离到病毒。在脑炎发生的早期阶段脑脊液阳性率也比较高。 3.血清学检测 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等均可用于诊断。尤其是恢复期血清与初期血清检测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具有诊断意义。中和试验特异性较高,有利于与其他黄病毒感染相鉴别;补体结合试验消失较早,故常用于近期疫情调查;血凝抑制试验交叉反应多,仅作为疫情普查参考。 4.脑脊液检测 色清、透明,脑脊液压力较高,细胞数增多,常在(50—500)x10^6/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无变化,蛋白稍增高或正常。 5.核酸检测 以RT一PCR法检测病毒核酸,有助于诊断。 【诊断与鉴别渗断】 1.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从事牧羊、羊毛也及动物实验工作,在疫区曾有被蜱叮咬的历史。 (2)临床表现:发热,典型病例呈双峰型热,于第2期热时有头痛、虚脱、颈项强直、运动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3)实验室资料:血象与脑脊液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血清学、病毒分离与分子生物学检测可进行病原诊断。 2.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流行性乙型脑炎、根岸脑炎、森林脑炎、脊髓灰质炎及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疾病鉴别。 苏格兰脑炎病毒在免疫反应等方面与远东脑炎、中欧性脑炎极为相似,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等无法区别,但采用血清吸收和琼脂交叉扩散试验可加以鉴别.此外,HeLa细胞中繁殖后,唯有苏格兰脑炎病毒有致细胞病变作用,也可以货鉴别。
疾病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根据病理生理进行综合性调治。 1.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与护理,及时补充营养及热量,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2.发热 直以物理降温为主,辅以药物降温。应用酒精、冰袋、冰帽均有良好的降温作用。必要时,可选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安乃近及地塞米松等药物降温。 3.惊厥 主要由高热、缺氧、脑水肿、脑实质炎症以及脑性低钠、低钾引起,临床治疗需针对病因予以相应处理。对脑实质病变所致可给予大剂量镇静剂.辅以亚冬眠疗法进行治疗。前者常用安定每次10一20mg,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氧醛每次1.5~2.0g,稀释后鼻饲或保留灌肠.或苯巴比妥每次100mg.肌肉注射;后者以氯丙嗪和异丙嗪每次0.5一1mg/kg肌肉注射,每4~6小时一次,疗程约3—5日。 4.脑水肿 在以物理方法降低头部温度的基础上,采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酵脱水祜疗,每次1~2g/kg,静脉滴注或推注,每隔4—6小时一次,疗程2—4日。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血管通透性,防止和治疗脑水肿,常用地塞米松10~40mg/d静脉滴注,疗程3—5日。高压氧舱治疗也有助于改善脑水肿。 5.呼吸衰竭 发生呼吸衰竭时,应及时吸痰,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尼可刹米。对中枢性呼吸衰竭可选用莨菪粪药物,如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辅助呼吸。
预防预后:
【病原学】 苏格兰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B组,直径约15~200nm。在HeLa细胞培养中有细胞致病作用。本病毒抵抗力不强,不耐热,58℃10分钟内,60℃2~5分钟内,80℃30秒钟均可使其灭活;乙醚、去氧胆酸钠亦可灭活该病毒;此外,该病毒对酸也较敏感。4℃冰箱保存时,其活力不超过2周,但在50%甘袖中可存活6个月,在干燥状态下存活时间可达数年。该病毒主要存在于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淋巴结、脾脏和肝脏中的病毒分布不规律,发热时在血液中可找到病毒。该病毒可凝集鸡的红细胞,在血凝抑制试验中与其他B群病毒呈现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但以同种病毒的反应效价最高。 取病羊脑悬液经绒毛尿囊膜或卵黄囊接种鸡胚,病毒能在鸡胚中生长,用绒毛尿囊膜接种时可出现散在的痘疱病变。本病毒也能在猪、牛、羊、鸡和其他动物的细胞培养物中生长,在。HeLa和胎羊肾细胞培养中比较容易引起细胞病变作用(CPE)。小白鼠对该病毒易感性较高,常用于病毒分离。脑内接种乳鼠可导致感染而死亡。经鼻腔或腹腔接种后。能引起小白鼠脑炎。本病毒经小白鼠连续传代40代以后仍然对羊具有感染性。经腹腔接种病毒至幼年仓鼠,可致其死亡。剖检濒死仓鼠,可见小脑细胞坏死。而且几乎所有的脑细胞内都吉有病毒。经脑内接种法可使羊发生人工感染。在人工感染的羊脑干和脊髓中病毒最多,单核细胞中坏死最为明显。 研究显示,该病毒在种系发生上于不同流行区域存在着微小的分子差异。借此可分l为4个亚型,I型主要流行于苏格兰及其他英国北部地区,Ⅱ型、Ⅲ型与Ⅳ型则分别流行于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等地区。对跳跃病病毒编码囊膜糖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的蜱媒病毒进行比较分析,可见苏格兰脑炎病毒与根岸脑炎病毒最为接近。这与单克隆抗体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流行病学】 l.传染源 苏格兰脑炎病毒主要感染家畜,除羊以外,马、猪、牛、狗等动物均易感。在自然界,赤兔、鹿等啮齿类动物也可感染。人类感染本病非常少见,常因与病羊及其他动物接触而造成,如发生在实验室或屠宰场工人的感染。 2.传播途径 蓖子硬蜱是自然界中苏格兰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升和贮存宿主,除由蜱叮咬之外,该病毒还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组织,如处理受感染者的内脏和针头扎伤也可能为其传播途径。现认为,含有病原的气溶腔经呼吸道吸人也可造成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以牧民、屠宰工、兽医、动物饲养员及从事病毒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机会较多。感染后可获得牢固的病后免疫力,尚未有二次发病的报道。 4.流行特征 苏格兰脑炎流行地域主要有苏格兰、爱尔兰、英国北部(苏格兰以外其他北方地区)、法国、凸班牙、土耳其、希腊和前苏联部分地区。流行主要发生于春夏季,初夏时开始,6月达高峰,中夏时下降,然后在初秋时再次上升,这与蜱的活动相符。蜱的幼虫吸入病羊血后,当其长成为稚虫时,依然保持感染性。稚虫期遭受感染时,则当其长成为成虫时仍旧保持感染性。感染者年龄多为30~40岁的成年人,通常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机制和病理】 苏格兰脑炎病毒存在于受染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中,当蜱叮咬受染动物约1周后,病毒即可在其唾液腺中大量复制。此时的蜱若叮咬易感动物或人即可致其感染。人类感染后.病毒首先在局部淋巴结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并不断释放到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高浓度的埔毒易于从毛细血管侵入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脑部炎性病变。 病理改变主要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呈现出病毒性脑炎的特征性变化。肉服观可见脑组织肿胀、点片状坏死及毛细血管扩张;镜下除了可见脑皮质、髓质出现血管周围性炎性细胞浸润外,最大的特点是神经细胞,尤其是小脑普肯耶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出现单核细胞和少数多核细浸润形成血管套。延髓和脊髓中也有严重的神经细胞变化,脑膜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