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什么是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亦称非心源性肺水肿、肺过敏反应或严重过敏性肺水肿,指输血引发的急性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病死率为5%~14%,居输血相关死亡的第三位。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表现 l.输血或成分输血开始1~2h发生,4~6h后症状明显。 2.发热、寒战、咳嗽、咳泡沫样痰、呼吸困难、发绀、低血压。 3.双肺可闻及干啰音、水泡音或管状呼吸者;X线为肺水肿。 4.心影正常,无杂音,无奔马律,无心力衰竭。 5.80%的患者可在96h内症状消失,20%肺浸润至少持续7d。
疾病检查: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诊断 1.输血后6h内出现的隐袭性或者急性肺功能不全,或者原有肺功能不全急性加重。 2.重度低氧血症,PaO2/FiO2<300 mmHg。 3.胸部X线:双肺毛玻璃样浸润,伴有肺水肿。 4.心脏:肺动脉楔压≤18mmHg,无左心房压升高的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 2.刻不容缓的纠正缺氧。 3.生理盐水输注和必要辅助呼吸维持血流动力学。
预防预后:
1.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病因 输全血、新鲜冻血浆、成分输血(压缩红细胞、白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冷沉淀等)。 2.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病理 尸检肺充血、坚实而沉重。显微镜下肺泡有弥散性损伤,表现为水肿、出血、透明膜形成。肺泡和小气道中有大量白细胞渗出,肺间质和肺泡内明显水肿。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所见相似,如患者于TRALI后数日死亡者则可有支气管肺炎改变。 3.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有两种假说。其一为抗体学说,认为输入的血液成分中含有抗HLA—I类抗原的抗体和抗粒细胞抗体或抗HLA-Ⅱ类抗原的抗体引起。TRALI。其二为“两次打击”假说,第一次打击是患者原先的病理状态(如感染、细胞因子释放、近期外科手术、创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大量输血),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化,进而白细胞在肺组织聚集和滞留。第二次打击是输入库存血含有溶血磷脂胆碱等脂类的生物活性物质,激活肺组织聚集的白细胞,后者引发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形成TRALI。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随血液储存而积聚增高可激活黏附的粒细胞,引起肺微血管内皮损伤发生TR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