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什么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经过子宫壁的部分输卵管内,在输卵管妊娠中少见,占异位妊娠的2%~6%,与正常妊娠之比为1:(2500~5000),其病死率为2%~2.5%。实际输卵管间质部全长约2cm,位于子宫角,是输卵管通向子宫的交界处,有子宫肌组织包绕,为子宫、卵巢动脉相遇汇集处,血管丰富,但管腔内皱囊逐渐消失、纤毛减少、蠕动功能减弱、受精卵发育迟缓,可在此着床而形成间质部妊娠。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主诉: 患者常有早孕症状,自妊娠4~6周起反复发作腹痛,为锐性剧痛,发作后可出现面色苍白、脉快、细弱、冷汗等表现。 临床表现: (一)主要症状 1.其症状和体征与其他部位的输卵管妊娠相似,常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患者自妊娠4~6周起反复发作腹痛,剧痛发作后患者可有面色苍白、脉快、细弱、冷汗等表现。 3.由于管腔周围有肌肉组织,所以破裂时间较迟,甚至可达妊娠16~18周时才出现,一旦破裂,临床表现很像妊娠子宫破裂,腹腔内出血甚多,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二)次要症状 患者阴道出血较少见,仅25%左右的患者有阴道出血。 (三)体征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子宫一侧有软性肿块,底宽,质地较子宫软,压痛明显,不能与子宫分开。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一)首要检查 B超检查:对间质部妊娠可较清楚辨认,子宫增大,一角突出,其中可见妊娠环或胚胎,宫腔内无妊娠物,宫底一侧见与之相连的突出物,内见胚囊,胚囊内可见胚芽或胎儿,可见胎心、胎动,胚囊周围有薄层肌肉围绕,但其外上方肌肉不完全或消失,仔细探查时,偶可探及子宫圆韧带,胚囊位于圆韧带上方。 (二)次要检查 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可根据圆韧带与突出包块的位置区别宫角妊娠或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间质部妊娠时圆韧带位于突出包块的内侧,也即圆韧带在胚胎着床处的内下方。 (三)检查注意事项 1.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超声诊断。 (1)纵切面:子宫不对称增大,宫底部膨隆,胎囊光环极度靠近宫底,胎囊上部围绕不完全的肌壁层;宫腔内缺乏胎囊光环,可见蜕膜。 (2)横切面:可见偏心圆,即胎囊偏于宫腔一侧,肌壁不全。 2.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原来检查为早期妊娠,突然腹痛、失血性休克来诊,如无外伤史,应疑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需立即剖腹探查,在输血、输液、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鉴别诊断: 1.宫内妊娠 孕8周以前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难以和宫内妊娠区别,B超检查对间质部妊娠可较清楚地辨认,子宫增大,一角突出,其中可见妊娠环或胚胎,宫腔内无妊娠物。 2.残角子宫妊娠 子宫往往大于正常,其一侧可扪及与停经月份相符的圆形或椭圆形块状物。但常是残角子宫妊娠与正常子宫肌层相连,检查时子宫与停经月份相符,未破裂时无其他症状。B超在早期妊娠即可发现正常子宫内内膜线平整,宫腔内无妊娠物,而子宫的侧上方块状物内有胎儿、胎心搏动,肿块壁有一定厚度,可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
疾病治疗:
治疗: (一)治疗原则 间质部妊娠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需保留生育功能者可切除患处后将输卵管移植于宫角处。 (二)具体治疗方法 若遇间质部妊娠破裂,应尽快手术抢救,通常进行抗休克等抢救的同时开腹手术,切除间质部妊娠,充分止血、缝合。 (三)治疗注意事项 1.腹腔镜下治疗 须在腹腔镜下打结缝合,宫角切除是用双极电刀电凝远离妊囊的输卵管,用激光或剪刀剪断,同样的方法处理临近孕囊的肌层,松松地缝合一针,然后切开周围组织,取出标本,子宫切口用1-0可吸收线缝合。 2.开腹手术 输卵管间质部切开术类似于输卵管其他部位切开术,然而,切口应较深,往往伴较多的出血,由于以后妊娠可能在此破裂,因此,切开部位应适当缝合。也有报道在间质部的妊娠,根据病情可选择子宫切除,前述的全身或局部注射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氯化钾等方法治疗,如果患者能早期确诊,严密观察下,首选全身甲氨蝶呤治疗,再用一个疗程甲氨蝶呤或改用手术治疗。由于期待疗法有破裂大出血的危险,故一般不提倡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