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乳腺癌
什么是双侧乳腺癌?
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B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广义上包括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及双侧转移性乳腺癌,一般所谓的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它又分;同时性(synehronism)双侧癌,即两侧乳腺癌发现时间间隔在6个月以内;延迟性双侧癌,即两侧乳腺癌发现时间间隔在7~12个月以内;异时性双侧癌,即在第一侧乳腺癌治疗1年以后发生的对侧原发性乳腺癌。两个原发性癌患病的时间间隔的计算是从首发侧癌的治疗日期至第二原发癌的诊断日期。目前通常把延迟性癌归为异时性双侧癌。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双侧乳腺癌的症状: 1.发病年龄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较单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轻,高峰年龄为30~40岁。 2.发病部位 双侧乳腺癌与单侧乳腺癌发病部位相似,多见于外上象限,约占66.7%。 3.临床分期 首发癌的分期同单发癌,而对侧原发癌的检出率较早,多为I、Ⅱ期。这主要缘于患者的警惕性提高和随诊制度的健全。 4.腋淋巴结转移率 首发癌的腋淋巴结转移率为57.2%,和单侧乳腺癌相同;而对侧乳腺癌的腋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干首发侧,为31.3%。 5.病理学类型 组织类分布与单发者无明显差异,但双侧病理类型不同者常见,占50%~70%。
疾病检查:
双侧乳腺癌的诊断: 一、诊断标准 双侧乳腺均发生癌变,可能均是原发癌,亦有可能来自对侧。通过淋巴或血流的转移,这种转移方式是全身转移的一部分,此类患者在临床分期中属晚期远位转移,预后较差。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两个独立的癌灶,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其预后将明显好于转移癌。然而,两者在病理类型相同时的鉴别诊断相当困难。因此.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综合分析后,作者认为阚秀等补充的美国Robbins和Berg等提出的五条诊断标准适用于临床。简述如下: 1.部位 原发癌多位于外上象限乳腺实质内,转移癌通过皮下淋巴途径或血液循环转移到对侧,常位于乳腺内侧象限或近胸正中线的脂肪组织内。 2.组织类型 两侧乳腺癌组织类型完全不同,或核分化程度明显差异,可作为原发癌的诊断标准。如果两侧乳腺癌组织类型完全相同,同时伴有淋巴结转移阴性或后发病灶棱分化程度比先发侧高,考虑为双原发癌。 3.原位性病变 双侧病变中存在原位癌或者原位癌演变成浸润性癌状态。 4生长方式 原发癌多为单发,浸润性生长;转移癌多为多发,成膨胀性生长。 5.首发侧乳腺癌术后5年以上,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证据,归属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随着基因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双侧乳腺癌标本的基因分析可望成为鉴别双侧原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有价值的手段。 二、鉴别诊断 乳腺为多发癌的好发器官,在成对器官中以乳腺发生癌肿的机会最多占73.9%。虽然对侧乳腺肿瘤可以由一侧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系统,横跨胸骨中线转移而来,也可以由血行转移而来,但事实上非同时发生的双侧乳腺癌绝大部分不是转移癌。临床上乳腺癌病人术后随访常注意有无复发或转移,而忽略对侧乳腺检查,即使发现对侧乳腺肿块,也易误诊为转移癌。因此,鉴别对侧乳腺癌为原发或转移就具有实际意义。一般应从临床和组织学两个方面综合考虑:①原发癌常位于外上象限乳腺实质内,呈星形或蟹足样生长,常为单发,而转移癌常位于近中线的对侧乳腺周围或乳腺尾部脂肪组织中,呈扩张性生长,常为多发;②第二侧与第一侧乳腺癌发生相隔5年或5年以上,并无复发或转移者,考虑为原发;③两侧癌的组织类型有明显的不同,如一侧为非浸润性而对侧为浸润性;④第二侧乳腺癌细胞分化程度比第一侧高时,应考虑原发;⑤癌周组织的镜下改变不同或一侧癌灶邻近乳腺导管有明显上皮增生或原位癌,而另一侧无此改变;⑥双侧均为早期乳腺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即使病理类型相同,亦可以认为是原发。
疾病治疗:
双侧乳腺癌的治疗概要: 双侧乳腺癌多数作者主张行对侧乳腺预防性切除。在于切勿将对侧原发性乳腺癌当作转移癌而采取姑息治疗或延误治疗。性癌较同时性癌预后好,异时性癌的间隔时间愈长。 双侧乳腺癌的详细治疗: 双侧乳腺癌的治疗: 目前,愈来愈多的作者认为,一侧乳腺癌虽已行根治术,但致癌因素并未去除,仍然影响着对侧乳腺。因为乳腺是成对副性腺器官,有着一致的组织解剖结构,两侧同受全身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一侧乳腺田患癌肿而行根治术,对侧乳腺仍可以同样发生肿瘤。Leis和Urban建议在第一侧乳腺癌手术时,除年老或有严重疾病者外,行对侧乳腺随机活检,尤其是那些年龄小,病理分期早,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活检取材部位应根据临床体检和乳腺摄影的可疑部位。对上述检查阴性者,可在对侧乳腺外上象限相应部位取材。如发现有癌瘤时,立即进行适当的手术治疗。随意活检的标本通常都较小,检查阴性者亦不能排除有发生癌的可能。Pressman报道,有4例行对侧乳腺活检的病人,在乳腺未取材部位发生浸润癌,另1例癌发部位恰恰是1年前随意活检部位,当时证实为小叶增生。有报道指出,在乳腺非典型改变的病例中有9%的病人在4年内将发生癌,可能这些改变是非浸润癌的前期病变。所以,随意活检发现有上皮增生,尤其伴有细胞异型者,要高度注意,密切观察。对活检阴性者,要经常仔细的自查对侧乳腺,每半年到医院查体1次,每年须行乳腺X线检查。有人主张对乳腺癌病人行对侧预防性全乳腺切除术。但是,常规对侧乳腺预防性切除5年治愈率只提高0.8%。所以一般认为没有必要常规切除对侧乳腺。但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多数作者主张行对侧乳腺预防性切除。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处理原则与单侧乳腺癌相同,需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然而,对于单侧癌的患者,因其为高危人群,有发生对侧癌的可能;因此,在处理上尚存在分歧。有人认为:乳腺是成对的副性腺器官,其组织解剖结构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是相同的;虽然一侧行手术治疗,但诱因不会随着单侧乳房的消失而消失,对侧仍可以发生肿瘤。因此,Leis曾建议在行首发癌侧的手术时,对侧乳腺应行首发侧肿瘤部位的镜影部位乳腺组织活检。尤其是:①首发侧病灶小、病期早、肿瘤分化好,估计长期生存者;②首发侧癌为多中心性病灶;③有乳腺癌家族史;④对侧乳房摄片有可疑病变的。 处理双侧乳腺癌的关键在于切勿将对侧原发性乳腺癌当作转移癌而采取姑息治疗或延误治疗。 预后: 双侧乳腺癌在行手术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与单侧乳腺癌相近,约为52.6%~80%,差异无显著意义。然而,大量研究证实,异性癌较同时性癌预后好,异时性癌的间隔时间愈长,预后愈好,第二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预防预后:
双侧乳腺癌病因概要: 双侧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分为3大方面:发病率,双侧乳腺癌的机会低;发病年龄,双侧乳腺癌病人发病年龄较轻;高危因素,有对侧乳腺癌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年轻乳腺癌患者、多中心型癌、基因改变。 双侧乳腺癌详细解析: 一、发病率 以往仅凭临床触诊发现双侧乳腺癌的机会为0.12~2%,平均0.5~1%。近年来通过乳腺摄影和/或对侧乳腺随机活检,发病率较以前明显提高。Egan通过术前乳腺摄影发现,在一侧乳腺临床可触及肿物的病人中,有3~4%的病人对侧乳腺有隐匿性病变。Urban、Leis经过对侧乳腺随机活检发现,同时发生的双侧乳腺癌分别为12.5%和7.5%。非同时发生的双侧乳腺癌发病率为1~16%,平均7%。总之,双侧乳腺癌占乳腺癌总数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Beller报道,欧美国家为12~21%。国内文献报道为0.4~2%,远低于国外。发病率有如此明显的差异与病人的年龄、有无乳腺癌家族史、第一侧乳腺癌的分期、病理诊断标准以及随访时间和病人存活期限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二、发病年龄 以首发例计算,有作者比较单侧与双侧乳腺癌的年龄分布时发现,双侧乳腺癌病人发病年龄较轻,其高峰在30~40岁组,50岁以下病人约占50%。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减,70岁以后略有回升。 三、高危因素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双侧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易发因素。对高危人群的认识可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1.对侧乳腺癌病史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可以想象,一般情况下,双侧乳腺癌接受致癌因素的影响程度基本一致。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有乳腺癌病史者,对侧患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的ll倍,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复查。国外报道,甚至有进行对一侧乳腺相对应于首发乳腺癌的镜髟活检,从中发现隐匿灶。 2.乳腺癌家族史 家族中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尤其是双侧性癌、绝经前发病。 3.年轻乳腺癌患者 首发癌年龄小,一般小于40岁,体质健康,患早期乳腺癌(0~I期)、非侵袭性癌或特殊类型乳腺癌患者。 4.多中心型癌 首发癌为特殊病理类型.如小叶癌、单纯癌、粘液癌或混合型癌。 5.基因改变 BRCA1、BRCA2基因突变已经被证实与家族性乳腺癌有关,该基因突变者起病时年纪较轻,而且有更高的对侧乳腺癌发生率。研究发现,双侧乳腺癌的发病与P53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目前尚没有发现直接针对HER-2基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