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
什么是湿疹(中医)?
湿疹中医称为浸淫疮、血风疮、风湿疹、顽湿等。《外科正宗》说:“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滑开。”。任何人均可发生。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湿热证:急性、亚急性湿疹多见,潮红、肿胀、糜烂、滋水浸淫成片,结痂瘙痒,伴有便结,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者为热重于湿。起病慢以血疹、疱疹为主,滋水多,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尿清长、苔白腻、脉弦滑为湿重于热。 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多见,病程长,反复发作,浸润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暗淡,结痂脱屑,湿疹的症状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腿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无力等。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根据病变形态的多形性、弥漫性,分布对称,渗出瘙痒,界限不清,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无需特殊检查,即可对湿疹的诊断。 鉴别诊断: 湿疹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肛门瘙痒症 常先瘙痒无渗出,搔破后继发渗出、渗血、糜烂。而湿疹常先有丘疹、红斑、渗出、糜烂,然后继发瘙痒。 2.接触性皮炎 有明显的接触物刺激病史,皮疹仅在接触部位,肛门极少,形态单一,水疱大,界限清楚,去除病因后,皮炎消退较快,很少复发。 3.神经性皮炎 常先瘙痒,后出现扁平丘疹,有苔藓样变,淡褐色,干燥而坚实,病变部位可延至尾骶部、会阴及阴囊。
疾病治疗:
治疗: 1.中医辨证施治 湿热证:热重于湿的以清热利湿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湿重于热,宜健脾利湿清热,湿疹的治疗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血虚风燥证:宜养血祛风,清热利湿,方用四物消风饮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2.外治法 急性期用野菊花或蒲公英煎汤待冷湿敷,渗液少后可用三黄洗剂外擦或用青黛散麻油调擦。慢性者可用湿疹膏或青黛散膏外涂,也可用苦参汤水煎熏洗,硝矾洗剂也可。
预防预后: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湿疹的病因多由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或因食积虫扰,饮食伤脾,脾失健运,湿热蕴阻。或血虚生风或外受风邪侵袭,充于腠理,湿热与风邪相搏结,浸淫肌肤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