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痛(中医)
什么是舌痛(中医)
?
凡舌有灼痛、辣痛、麻痛、涩痛等感觉者,均称舌痛,可痛在舌尖、舌边、舌心、舌根或全舌等不同部位。舌痛初见于(灵枢 经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后世因所见既广,所分亦细,遂泛称舌痛。初起舌体疼痛,尖部尤甚,渐至全舌疼痛,或兼灼热,或兼麻辣感。每于劳倦过度、酗酒吸烟、进食辛辣、心情烦躁时而疼痛加剧,势如针刺、烧灼。但检查口腔,多无异常。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脏腑实热舌痛:舌痛较重,舌色红赤,起芒刺,苔薄黄或厚或燥,兼有口渴。口苦,心烦,易怒,尿短赤,便秘或干结,脉滑数等。 阴虚火旺舌痛;舌头灼痛或干痛,舌质光红,干燥少津,有横裂,无舌苔或有剥苔,兼有盗汗,焦躁,失眠,五心烦热,脉细数。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脏腑积热 1,临床表现:舌体疼痛,势如针刺烧灼,口臭,心烦易怒,渴喜冷饮。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而干,脉象滑数或洪大有力。 2,病因病机:脏腑积热,循经上攻于舌。 3,治法:清热泻火。 4,方剂:抽薪饮(《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黄连10g,栀子10g,生石膏30g(先下),生大黄10g(后下),龙胆草10g,黄芩10g,生甘草10g,术通3g,厚朴10g。 方义: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栀子泻三焦火,生石膏泻胃火,生大黄泻大肠火,龙胆草泻肝火,木通泻小肠火,生甘草调中。 加减:小便短赤加竹叶,渴喜冷饮加知母。 5,变通法:舌体疼痛,势如针刺烧灼,心烦、小便短赤,可用导赤教(《小儿药证直诀》)合泻心汤(《金匮要略》)清心火。口臭,大便干结,可用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合清胃散(《兰室秘藏》)泻阳明火。 (二)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舌体疼痛,午后潮热。失眠盗汗,口干欲饮,五心烦热。舌体干痛、光绛无苔而干,甚则裂纹,脉象细数。 2,病因病机:劳逸不涸,肺肾阴亏,阴虚火旺,上扰于舌。 3,治法:滋阴降火。 4,方剂:滋阴降火汤(《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5g,天麦冬各10g,白芍10g,石斛10g,天花粉l0g,知母10g,黄柏10g,沙参10g,玄参12g。 方义:生熟地、玄参滋肾阴,天麦冬、沙参养肺阴,白芍、石斛和胃阴,天花粉滋阴生津,知母、黄柏降火。 加减:口干欲饮者加芦根,小便短少加茅根。 5,变通法:可用抄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增液汤(《温病条辨》)。 【简易方药】 l,板蓝根600g,僵蛋60g,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g,日2次。适于舌痛、口苦、口干、思冷饮,属风热者。 2,桑叶、菊花、竹茹各3g,桑白皮、玄参、麦冬各30g,石斛、当归、银花,甘草各10g,山豆根6g。每日1剂,水煎服。适于舌痛如火烧,阴虚有热或情志不舒者。 【评述】 舌痛又可分为舌本(体)痛、舌根痛、舌尖痛等,可因心、脾、肝、肾之火上炎循经攻于舌部络脉而致。若舌尖红刺灼痛属心,宜予导赤散加黄连;痛在两侧,口苦易怒者属肝,宜投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痛在舌中心,苔黄厚干燥。大便于结者属胃火,用泻黄散、承气汤。若舌辣痛属肺火熏灼,可用泻白散加黄芩。麻痛、头眩,痰火上攻、舌络痹阻,用清气化痰丸、礞石滚痰丸。全舌紫色而作痛,为脏腑热毒,当于三黄汤。 除治疗外,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戒赊烟酒。
预防预后: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常伴其他慢性病。病程长久,易于反复。因过食辛辣、厚味、油腻,或情志不遂,忧思恼怒,则脏腑积热,上攻于舌;或劳逸不调,劳伤真阴,阴虚火旺;或久病失养,明血内耗,虚火上炎,熏蒸于舌而致。 脏腑实热舌痛:心、脾、肝、肾等多脏之经络均上连于舌,故各脏火热之邪均可上攻舌络而致舌痛,但在部位或症状上有所不同:舌尖红刺灼痛,心烦不寐属心火;舌痛在两侧(舌边)而口苦易怒者,属肝火;痛在舌中心,舌苔黄厚或兼燥,喜凉而不欲食,便秘或干结者,属胃火;舌头辣痛属肺火熏灼;麻痛头眩属痰业上攻,舌络阻痹;垒舌色紫作痛为脏腑热毒。 阴虚火旺舌痛:舌红灼痛,多夙兴夜寐,劳伤真阴,阴伤不甚者。(舌诊研究)说“舌色红润,舌尖有突起如小刺状,可疼痛,多见于失眠及夜间劳作之人”。若阴伤较重或虚火上炎者,则如(辨舌指南)所说“燥涩为津液已耗”。“舌生横裂者,素体阴亏也”,“无苔无点而裂纹者。阴虚火炎也”。多有口干欲饮,但只喜少量频饮而不喜大量骤饮;心神失养,夜难成眠;阴虚火炎,五心顿热。 (备急千金方 舌论):“多食甘则舌根痛而外发落。”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舌之疼痛热肿专责君火之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