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性疾病
什么是肾囊性疾病?
肾脏是最易发生囊肿的部位之一。尽管组织学相似,但它们的数目、位置和临床特征各异,有些囊肿就是扩张的肾小管或集合管,它们与肾单位相连接;有些囊肿与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或肾盏并不相通。囊肿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有些代表了肾脏发育缺陷。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RPK) 新生儿约半数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可有巨大的胁腹部不透光、硬质肿块及羊水过少史,婴儿常呈Potter's面容、尿少、肺发育不良所致的呼吸窘迫,出生时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正常,后迅速升高。如无特殊治疗,2月内多死于尿毒症和呼吸衰竭。儿童期发病者,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发展较缓慢,所以常以肝脏疾病为主要表现,如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等。可伴有发育迟滞。 (二)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型)多囊肾 新生儿多表现巨大肾脏,如病情严重则可致死产和呼吸窘迫。儿童期发病表现为高血压、肾脏增大,蛋白尿、血尿;一般30~50岁始出现症状,表现为镜下或肉眼血尿,胁腹疼及胃肠道症状和高血压,如有结石或血凝块,可有肾绞痛发生。有些患者可表现为颅内动脉瘤,肝囊肿及脑出血等。虽然成人型多囊肾患者肾细胞癌发生率不高,但一些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如多发性、双侧性和肉瘤样肾细胞癌发生率明显增高。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RPK) 诊断要考虑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家族史。超声检查在胎儿期如果羊水过少要排除本病,本症胎儿及新生儿均可见增大的均一高回声肾脏(以肝脏回声做参照)。以此可以鉴别双肾积水,多房性肾囊肿、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和双侧Wilms’瘤等,如果与肿瘤鉴别困难,可行CT检查。静脉尿路造影延迟显像可见特征性的放射状或髓质内条纹,为造影剂滞留于集合管所致。 (二)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型)多囊肾 当怀疑本病时,阳性家族史十分重要。B超可以发现肾囊肿和肾外囊肿,肾囊肿为双侧性并肾体积增大、合并肝、胰、脾囊肿等。静脉尿路造影表现为肾外形轮廓增大、轮廓不规则、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病变为双侧性。CT扫描对发现肾外囊肿更有帮助。
疾病治疗:
治疗: (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RPK) 本症不能治愈。呼吸监测可以延长患儿生命。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许多患者要采用血液透析,有条件者可行肾移植术。 (二)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型)多囊肾 本病不能治愈,仅能防止并发症和保存肾功能。当发现本症患者时,宜筛查家族人员,以利早期诊治。本症男性更多发生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而女性更多发生肝囊肿为特点,宜针对特点治疗,合并囊肿感染时,首推脂溶性抗菌素如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巨大肾囊肿可行去顶减压术,尿毒症患者需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预防预后:
分类: (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RPK) 又称婴儿型多囊肾,有报道5000一40000中有一例。为双侧性病变,所有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先大性肝纤维化。系由6号染色体异常导致。Blyth和Ockenden根据疾病年龄及肾脏异常程度,将其分为四型:①围产期型;②新生儿型;③婴儿型;④少年型。 (二)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型)多囊肾 本例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肾囊肿的发生、发展和数目增加为特征。发生率约为500~1000:1。致病基因在第16、第4对染色体上,部分病人合并肝、胰、脾、肺囊肿、颅内动脉瘤、二尖瓣脱垂等。 组织病理:病变为双侧性,囊肿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于皮、髓质并与肾单位相通。囊肿壁常见上皮增生,甚至形成腺瘤样结构,有肾功衰者70%可见小动脉硬化,间质纤维化。多囊肾切除标本91%可见增生性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