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麻痹
什么是声带麻痹?
声带麻痹是指喉肌的运动神经损害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又称喉麻痹或声带瘫痪。声带麻痹可因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卒中、脱髓鞘疾病或支配喉肌的神经损伤所致。神经可被肿瘤、外伤、病毒感染、神经中毒如铅、白喉毒素等损伤麻痹。本病又分为中枢性麻痹和周围性麻痹两类,以后者居多,主要为喉返神经受损所致,属中医喉喑范畴。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声带麻痹的症状: 声带麻痹可影响说话、呼吸和吞咽。麻痹可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部。若一侧声带麻痹,有声嘶、气促。通常对侧声带外展使声门开放足够大,不至产生呼吸困难。双侧声带麻痹时声音强度下降,声门裂狭窄,发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及高音调喉鸣。
疾病检查:
声带麻痹的诊断: 1.喉返神经不完全麻痹 主要为外展肌瘫痪。发生在单侧者,可有短暂声嘶,剧烈运动时自觉呼吸困难。如为双侧外展肌麻痹,则出现吸入性呼吸困难,喉喘鸣,甚至窒息。间接喉镜检查吸气时一侧或两侧声带固定于旁中位不能外展,发音时声带仍可内收闭合。 2.喉返神经完全麻痹 内收及外展肌均瘫痪。单侧性者发音嘶哑,说话费力并有漏气感。检查见患侧声带固定于旁中位。后期健侧声带代偿性向患侧靠拢,症状可改善。两侧喉返神经完全麻痹者较少见,可有声音嘶哑,低沉如耳语,发音费力,双声带固定于旁中位,不能闭合及外展。 3.喉上神经麻痹环甲肌瘫痪。声音低弱而粗,发高音困难,如为双侧性损害则有咽喉部感觉障碍,饮食易呛入下呼吸道。检查可见声带张弛改变,声带松弛皱缩,边缘呈波浪状或沟状,声门闭合时有裂隙。 4.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联合麻痹 喉内肌全瘫痪。单侧性者发音嘶哑,检查见患侧声带固定于中间位,以后因健侧声带代偿.发音可稍改善,双侧性者症状同喉返神经完全麻痹且更重。同时伴进食呛咳。检查见双声带固定于中间位。 鉴别诊断: 应寻找确诊原发疾病.并注意与喉部肿瘤、癔症性失音鉴别。
疾病治疗:
声带麻痹的治疗: 1.全身治疗 给予神经营养药物、血管扩张等药物治疗;急性炎症所致者,可给予类固醇皮质激素。 2.局部治疗 (1)理疗:直流电离子导入,红外线、紫外线、超短波、激光等。 (2)声带注射法:主要用于单侧声带完全麻痹而健侧声带代偿不良者。通过对患侧声带中段黏膜下注射使声带膜性部分推向内侧面,声门能关闭。注射药物常用50%特氟隆和50%甘油混合剂。 (3)双侧声带麻痹有呼吸困难者需做气管切开术,经6~9个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杓状软骨拨动术、杓状软骨切除术或声带移位术,以增大声门,改善呼吸功能。 3.中医治疗 (1)体针:常用穴位有风府、哑门、廉泉、天突、扶突、风池等,每次选3~4穴,每日1~2次,10次1疗程。 (2)人迎穴位注射:①原因不明的声带麻痹,以新斯的明0.5mg,维生素B12 0.25mg,0.1%利多卡因2ml,每2天1次,5次1疗程;②外伤性声带麻痹,用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0.25mg,0.1%利多卡因2ml,5天1次,5次1疗程;③注射时应避开颈部大血管。病程超过6个月者不宜注射。 (3)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气血不畅,脉络痹阻,声户开合失利所致,治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方药如补阳还五汤加减。
预防预后:
声带麻痹的病因: 1.中枢性麻痹 两侧大脑皮层之喉运动中枢有神经束与二侧疑核相连系,故每侧肌肉均接受来自两侧大脑皮层的冲动,因而皮层病变引起的喉麻痹,临床上极为少见。脑溢血、基底动脉瘤、颅后窝炎症、延髓及桥脑部肿瘤均可引起声带麻痹。 2.周围性麻痹 由喉返神经及周围的外伤(如颅底骨折、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胸腔手术等),肿瘤(颈部、胸腔、纵隔的原发或转移肿瘤),炎症(如白喉、流行性感冒、麻疹、带状疱疹、梅毒等)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