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形螨病
什么是蠕形螨病?
蠕形螨病又称毛囊虫皮炎(demodicidosis),是由蠕形螨寄生于人的毛囊或皮脂腺内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较多,可引起酒渣鼻样和痤疮样皮疹,但蠕形螨病的症状无黑头粉刺,发病部位为面部、肩、背、前胸、上肢等处。春末夏初较剧。患者家属应同时受检和进行防治。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蠕形螨是一种永久寄生螨,体细长,呈蠕虫状,体长约0.1~0.4mm,分头胸腹3节,头部偏小,腹部长枪状,蠕形螨病的表现有环状横纹,胸部腹侧有4对短足,尖端有3钩。正常人的毛囊皮脂腺内可有蠕形螨寄生,但一般不引起症状,如虫体繁殖增多,可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上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可使皮肤产生炎症反应。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较多,可引起酒渣鼻样和痤疮样皮疹,但蠕形螨病的症状无黑头粉刺,发病部位为面部、肩、背、前胸、上肢等处。春末夏初较剧。
疾病检查:
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蒲螨皮炎 蒲螨皮炎(grain itch)又称谷痒症,由蒲螨叮咬皮肤引起。球腹蒲螨俗称谷螨或蒲团虫。栖息于动、植物体上。谷类收割者、包装工、轧花工人和卧于草席或稻草垫者易被叮咬而患病。 二、革螨皮炎 革螨皮炎(gamasid dermatitis)由寄生在鸟和啮齿动物的螨叮咬皮肤后引起。
疾病治疗:
治疗: 灭滴灵每次0.2g,口服,每日3次,l0~15天为1个疗程。氰喹每次0.25g,每日2次,1周后减为0.125g。局部蠕形螨病的治疗可外用20%苯甲酸苄酯乳剂,2%灭滴灵霜.10%硫磺霜或5%过氧苯甲酰洗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