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
什么是绒毛膜癌? 妊娠性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继发于葡萄胎、流产、足月妊娠和异位妊娠之后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即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最常见部位依次是肺、阴道、脑及肝,可造成组织器宫破坏,引起出血坏死。多发生在育龄妇女,少数发生在绝经后。约50%继发于葡萄胎(葡萄胎清宫术后1年以上),其余由流产和正常妊娠而来,大约各占25%,少数发生于异位妊娠后。继发于正常妊娠的滋养细胞肿瘤一定是绒毛膜癌,绝不会是葡萄胎或侵蚀性葡萄胎。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 葡萄胎清宫术后或流产、足月产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原发灶已消失而仅有继发灶者,可无阴道流血。 2.假孕症状 增生的滋养细胞分泌大量的hCG及雌激素、孕激素,刺激乳房增大、乳头及乳晕着色,外阴、阴道、宫颈着色,生殖器宫变软。 3.腹痛 癌组织侵蚀子宫壁或宫腔积血所致,也可因癌组织穿破子宫或转移至内脏器所致。 4.转移灶表现 (l)肺转移 可有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状,阻塞支气管可导致肺不张和呼吸困难。发生急性肺栓塞时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和呼吸循环衰竭。 (2)脑转移 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脑脊液中hCG的含量明显增高,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和昏迷,严重时出现脑疝,脑转移是绒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3)阴道转移 转移灶多位于阴道下段前壁,呈紫蓝色结节状突起,可破溃出血。 (4)其他部位转移 广泛肝区转移有上腹痛、黄疸和消化道症状。消化道转移者可有便血或消化道大出血。肾转移时可引起血尿。 5.盆腔检查 子宫增大、软,形状不规则,有时可触到增大的黄素囊肿,如阴道转移,可见外阴、阴道转移的紫蓝色结节。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流产、分娩、异位妊娠后出现上述症状或转移灶,伴有hCG升高,可诊断绒癌。葡萄胎清除术后1年以上发病者,可诊断绒癌,但半年至一年发病者,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均有可能,需根据病理切片鉴别。 1.HCG测定 若流产、分娩或葡萄胎刮宫后出现症状或转移灶,并有hCG升高,排除侵蚀性葡萄胎,即可诊断本病。一般人工流产后1个月,自然流产后19天,足月妊娠分娩后12天,异位妊娠切除后8~9天,葡萄胎清除后3个月,血hCG可降至正常,如超过上述时限,hCG仍高,并呈上升趋势,结合临床,可诊断绒癌。 2.组织病理检查 仅见大量滋养细胞及出血、坏死,无绒毛结构。 3.肺部X线及肺CT检查 有肺转移时,常可见小片状、点状或棉花团状阴影,分布于两侧肺野,有时可见单个肺转移灶。 4.疑有脑转移 可作颅脑CT扫描、B超检查可显示转移灶。亦可作脑脊液及血浆HCG测定、脑脊液HCG水平:血浆HCG水平>1:60,即可诊断脑转移。 绒癌与侵蚀性葡萄胎的主要区别:后者只发生于葡萄胎排出后半年内,病检有绒毛结构;绒癌除发生于葡萄胎排出半年以后发病,也继发于流产、足月产之后,病检无绒毛结构。
疾病治疗:
绒毛膜癌的治疗概要: 绒毛膜癌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早期病例可用一种药物单独治疗。治疗需持续至症状、体征消失,观察5年无复发者为治愈。病变在子宫,化疗无效者可切除子宫。 绒毛膜癌的详细治疗: 治疗: 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 (一)化疗 所用药物如5-氟脲嘧啶(5-FU)、甲氨喋呤(MTX)、更生霉素(KSM)、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放线菌素D(Acl-D)、长春新碱(VCR)等,方法可分为单一药物和联合化疗。 1.选用化疗方案的原则 早期病例可用一种药物单独治疗,使用2个疗程如无效改换另一种药物。但病情危急或有多发性转移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 2.常用药物:5-氟尿嘧啶(5-FU)、更生霉素(KSM)、氨甲喋呤(MTX)、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鬼臼乙叉苷(VP-16)等。首选5-FU和KSM,对肝肾功能影响较轻。 3.疗效判定 在每一疗程结束后,每周测定一次血β-hCG,结合妇产科检查、超声、X线胸片和CT等检查。在每疗程结束至18天以内,血β-hCG下降至少1个对数方为有效。 4.停药指征 治疗需持续至症状、体征消失,每周测定一次hCG,连续3次为正常范围,再巩固二个疗程。观察5年无复发者为治愈。 (二)手术 病变在子宫,化疗无效者可切除子宫,手术范围主张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及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术,主要切除宫旁静脉丛。年轻未育者,尽可能不切除子宫,以保留生育功能。阴道转移结节应作手术切除,但大多化疗后可自行消退。肺部孤立结节经化疗后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预防预后:
病理: 绒毛膜癌(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约50%继发于葡萄胎,其次流产或足月产,少数发生于异位妊娠后。绒癌多数发生在子宫,子宫不规则增大,柔软,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表面呈紫蓝色而切面为暗红色,直径2~3cm,甚至10cm。镜检可见滋养细胞成堆地侵入子宫肌层,血管或其他组织,组织出血坏死。已失去绒毛结构。绒癌多数发生于子宫,肉眼见子宫增大而软,癌组织常位于胎盘附着处,并侵入肌层,甚至穿透肌层至浆膜层,破坏血管而出血坏死。病灶呈暗红色、结节状,质脆易碎,易出血。镜下可见滋养细胞极度增生,分化程度低,侵蚀子宫肌层及血管,出血坏死明显,癌灶中央不易找到癌细胞,边缘部可见成团滋养细胞。绒癌没有一般肿瘤所固有的结缔组织间质,也没有固有的血管。组织内未查见绒毛结构,如一旦见绒毛,即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有时未发现有子宫原发灶而只出现转移灶者。